國產軟硬件水平究竟如何?工程院院士透露真相,聽後大鬆一口氣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聯想創始人兼前總工程師倪光南在一次講座上表示,國產自主可控,遠比大家想象的好,短則三五年,國產軟硬件就可替代進口產品,並且是先進替代落後。

國產軟硬件水平究竟如何?工程院院士透露真相,聽後大鬆一口氣

倪光南

倪光南作為聯想創始人和前總工程師,一直以來堅持“技工貿”路線,這於某人的“貿工技”路線相沖突,最後被迫離開聯想。究竟哪條路線對,事到如今,已經再清楚不過了。

其實,無論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最終都會回到“技”上。但是,能賺快錢的情況下,誰還願意千辛萬苦去搞可能血本無歸的研發呢?

作為沒有核心知識產權和技術的中國企業來說,“貿工技”這條路走得越遠,企業規模做得越大,對外國的依賴就越深,想轉型也就越難。

國產軟硬件水平究竟如何?工程院院士透露真相,聽後大鬆一口氣

“貿工技”走的越遠離自主可控就越遠

就拿聯想來說,你現在想搞國產操作系統、國產CPU,微軟和英特爾就能立即停止供應軟硬件,一棒子把你打回原形,而手下的幾十萬員工立刻要失業。因此,他們就帶有先天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你說他們不愛國,恐怕的確是冤枉了他們,但是命根子在別人手裡捏著,想硬也硬不起來啊。所以在面臨封鎖和制裁時,他們不得不妥協,最終淪為買辦。

所幸的是,經歷了去年4月份以來的一系列事情,中國社會已經形成了不惜一切代價實現自主可控的全民共識,我國的巨頭們已經開始做出自己的貢獻。

國產軟硬件水平究竟如何?工程院院士透露真相,聽後大鬆一口氣

華為每年拿出營業額的10%投入科研

華為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拿營業額的10%投入科研的事自然不必細說了,阿里也從去年開始,先後收購、成立了多家操作系統和芯片公司,馬化騰也剛剛宣佈將拿出20億鼓勵和資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投入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研究。

長期以來,我國的應用科技和基礎科技存在嚴重脫節的情況,我們的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這些應用科技已經引領世界潮流,但是操作系統和高端芯片這些基礎科技卻始終無法大規模商用。

同時,還存在做應用科技的人富得流油,做基礎科技的人卻連飯都吃不起的現象。很多人不知道,我國首款國產CPU“龍芯1號”還有個令人淚奔的名字。“龍芯1號”代號為“gs-1”,表面意思是godson“天之子”,其實是“狗剩”的意思,因為在我國很多地方,給孩子取個賤點的名字好養活。

國產軟硬件水平究竟如何?工程院院士透露真相,聽後大鬆一口氣

龍芯1號

重器君一直認為,高科技不能只依靠國家的力量,還必須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尤其是行業巨頭的力量,用先進的應用科技反哺落後的基礎科技是我國軟硬件彎道超車的重要方式。

像阿里、百度、騰訊這些應用科技巨頭,他們更接近、更瞭解市場,擁有更雄厚的資金,在造芯片和操作系統方面,比國家隊擁有獨特的優勢。兩條腿一起走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才能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走得穩、走得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