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容易導致便祕的生活習慣,你改掉了嗎?

那些原因易導致便秘?不改掉這4個不良的習慣,容易導致便秘

良好生活習慣對消化系統起可促進作用,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樣損害我們的消化系統,甚至導致內分泌失調;便秘多半是由不良生活習慣所導致,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不良習慣會導致便秘。

4個容易導致便秘的生活習慣,你改掉了嗎?

1、不及時排便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憋大便的經歷,比如上課或者上班時,做火車時不是特別方便上廁所,憋了一會,你會發現原本的便意消失了,等到下一便意要很久。還有晚上有便意不願意起床,憋一會就沒便意了,這些情況都是屬於不及時排便;一般人在晨起後有排便的習慣,均是由於晚上沉積的宿便,習慣了,或者說我們的生物鐘定的。便意受到抑制,這樣時間久了,糞便在腸內水分被吸收而變得乾硬,致使排出困難。另外,直腸長期感受糞便的壓力,其敏感性逐漸減退,進一步加重便秘。要是感到有便意不去排便,時間長了排便機制就會紊亂,便意反應遲鈍,從而造成便秘。

4個容易導致便秘的生活習慣,你改掉了嗎?

2、早晨不進早餐

據不完全統計,不吃早飯的人佔總人數的15%,也就是說每20個人中就有3個人不進早餐。經常性地不進早餐,使腸活動不充分,就會引起沒有便意,因此而容易導致便秘。這會導致一些有害物質不能排出體外,便量也變得很少而不能充分刺激腸壁,因此不能產生強烈便意,自身排便也就變得困難起來。

4個容易導致便秘的生活習慣,你改掉了嗎?

3、挑食,只吃精糧,不吃粗糧

食物纖維的不足,也是引起便秘的一個重要原因。所謂食物纖維,是指包含在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部分,無營養價值。但是在腸內,食物纖維的作用卻非常大。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在胃和小腸內被消化、吸收。食物纖維未被消化就被送到大腸,在大腸內,與未被吸收的致癌物質和多餘的水分及其他廢物一起作為糞便被排出體外。這時,只要食物纖維足夠多,就能保持糞便的適度的量和柔軟度。糞便被送入直腸時,便刺激腸壁使其產生便意。但是過分地限制飲食範圍,減少食量和次數,吃的淨是易消化、易吸收的精糧,重要的食物纖維常常不足容易導致便秘。

4個容易導致便秘的生活習慣,你改掉了嗎?

4、多吃了乾糧,少吃新鮮果蔬,口渴了才喝水

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天天吃泡麵,點外賣,長期吃乾糧,口渴了才想去喝水;這也是形成便秘的一個重要原因。大腸從腸內容物中主要吸取水分化成糞便。若攝水本來就少,再被大腸進一步吸收後,糞便就會變得堅硬起來。因此,排便時就要非常用力,導致肛裂。若經常反覆出現這種情況,還會引發痔瘡等。即使如此,也不是隻要不斷地補給水分就可以解除便秘。由於攝水多,大腸吸收的水分也多,所以單靠補充水分來解決問題是遠遠不夠的。要保持糞便的必要的柔軟度,還要依靠食物纖維。食物纖維吸收水分後膨脹起來,使糞便保持適度的量,就可以形成軟硬適中的糞便。因此說,攝水不足是便秘的大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