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社區矯正借力警察彰顯震懾力

廣東社區矯正借力警察彰顯震懾力

廣東社區矯正借力警察彰顯震懾力


圖為社區矯正人員進行入矯宣告儀式。

“罪犯賴某,你是屬於被宣告緩刑的社區服刑人員,在矯正期間,你要服從監管、遵守規章制度……”2018年12月29日上午10點,在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司法局二樓的入矯宣告室,6名身穿印有“社區矯正”藍色馬甲的新入矯社區服刑人員正在參加集中入矯宣告儀式。賴某因開設賭場罪被判緩刑兩年,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賴某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自己五十多歲,頭一回參加這麼嚴肅的儀式,關鍵是現場還有兩名警察,感到有震懾力。“有罪、服刑、全力配合!”這是參加完入矯宣告後她心裡最真實的感受。賴某在接下來的社區服刑日子裡才知道,當時的兩名警察分別是延伸管教警察和派出所民警,延伸管教警察是河源監獄的監獄警察,專門負責社區矯正工作。

2018年初開始,廣東省司法廳分兩批從全省25個監獄、20個強戒所統籌選派127名警察,廣州、深圳、佛山、惠州等地自行從市屬司法監所抽調78名警察,全省共抽調205名監獄戒毒警察延伸管教參與社區矯正工作,覆蓋全省所有縣級司法局。至此,廣東在全國率先實現縣級社區矯正中心警察全覆蓋,徹底結束社區矯正無專職監管警察的歷史。自2018年年初以來,廣東全省3.6萬社區服刑人員年度在矯期間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08%的較低水平。

監獄警察參與社矯延伸管教

“所長,請個假!”

“沒重要事不能請假。”

“還剩兩個星期,馬上就要解矯了,還不讓請假?解矯後路上遇到你,你就要小心了。”服刑人員廖某,因請假未得到批准,向司法所副所長撂下一句恐嚇的話。被威脅恐嚇的是梅州市梅江區三角司法所的徐副所長的話。這一幕也被在司法所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的鄧燕紅看在眼裡。

鄧燕紅告訴記者,此前她在平遠縣石正司法所任所長,所裡就兩名女性工作人員,面對的卻是一些不服管教的社區服刑人員。每次工作必須借派出所警力,要不然就不敢放開手腳開展工作。

調入三角司法所後,鄧燕紅負責20多名社矯人員的管理工作。“管理對象較以前增加了幾倍,但囿於沒有一身‘虎皮’,工作更難開展。”鄧燕紅說的“虎皮”就是警服。在梅江區司法局社區矯正股股長葉蓉看來,沒“虎皮”,社區服刑人員就不理睬你,有些甚至還會威脅恐嚇。

記者發現,各地都曾出現過社區服刑人員汙言穢語辱罵工作人員的極端案例,而沒有專職警察負責社區矯正工作是問題癥結所在。

2018年1月15日,根據廣東省司法廳統籌安排,梅州監獄獄警朱國旺與朱智勇組成一個工作組被抽調到梅州市梅江區和梅縣,參與社區矯正延伸管教工作。全省範圍抽調司法警察支援社區矯正執法,這在廣東是首次。

糾正社矯人員身份認知

朱國旺是位在監獄工作10多年的老獄警,加上轉業之前的部隊工作經驗,管犯人並不是件難事。“接觸之後才發現,高牆外的罪犯更不好管!”朱國旺告訴記者。

2016年,梅江區社區矯正基地成立。由於沒有警察參與日常管理工作,每個月8小時的教育現場感覺就像村民開會一樣,打電話、隨意走動、玩手機、開玩笑等行為常見。朱國旺到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維持課堂秩序。

“這裡不是監獄,你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有社區服刑人員這樣跟朱國旺說。朱國旺清楚,除少數假釋人員外,來社區矯正基地上課的人員都沒有進監服刑的經歷,他們對自己的身份認識存在偏差,幾乎沒有“罪犯”與“服刑”的概念。

“那就讓他們深刻認識自己的身份,先集中開展入矯宣告儀式,然後再和他們講監獄裡的罪犯是如何服刑改造的。”朱國旺介紹,按照梅江區司法局規定,如果服刑人員不服從管教,課堂現場3次口頭警告就等於一次書面警告,3次書面警告就要通過司法程序重新收監服刑。這話從監獄警察朱國旺口中說出,社區服刑人員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此,再無社區服刑人員敢擾亂課堂秩序。

“不僅教育現場、勞動現場秩序明顯好轉,在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訓誡時,有警察在身邊,場面也和以前完全不一樣,司法工作人員執法底氣明顯足了。”梅州市司法局副局長鍾勳告訴記者,獄警參與社區矯正工作這一年來,解決了以前司法工作人員“不會管”“不敢管”的問題。

震撼教育提高矯正自覺性

2018年12月11日上午,梅州監獄AB門之間寬敞的區域內,一群特殊的參觀團隊正在列隊準備進監參觀。咣噹一聲,通往監獄的大門緩緩打開。

在這關鍵時刻,帶隊的鐘勳擔起解說員的角色:“進了這道門,往前一步就是監獄,人生從此無自由。是進是退,全靠你們日常改造表現了!”當天,梅州市司法局組織全市被書面警告1次以上的67名社區服刑人員,到梅州監獄開展震撼教育活動。按照廣東省司法廳規定,全省抽調警察要充分發揮身份優勢,積極聯繫認真組織社區服刑人員到監獄、強戒所開展“震撼教育”,使他們親身體驗到監禁刑的懲罰性和約束性,感受到自由的可貴,強化接受社區矯正的自覺性。

梅州監獄幹警首先帶社區服刑人員參觀罪犯宿舍和勞動場地,然後請一名社區矯正期間重新犯罪被依法收監的監獄服刑人員“現身說法”。

“從入監區的隊列訓練到嚴管監區的吃喝拉撒,看完之後,連工作人員都被震撼到了!”葉蓉告訴記者,震撼教育效果不錯。

30多歲的鄧某龍因盜竊摩托車被判緩刑在社區服刑。鄧某龍是個典型的裝瘋賣傻人員:通知他去報到,他說自己怕被騙要問他媽;通知他去基地學習,到上課時間了他就打電話說找不到地方,讓人派車去接;義務勞動也是出工不出力。

自參加震撼教育之後,鄧某龍整個人都變了。“感覺他就像學校的優等生,第一個到教室,嚴格遵守上課紀律,勞動也很賣力!”葉蓉說,震撼教育後鄧某龍等社區服刑人員認清了自己的身份,服刑意識增強,均表示要認罪悔過,努力改造,遠離違法犯罪,不進監獄是他們在社區服刑最大的動力。

廣東社區矯正借力警察彰顯震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