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暴跌來得太猛烈!

兩份個股看空報告發酵,A股市場迎來大震盪。剛剛收盤,上證指數大跌4.4%,報2969.86點;深證成指跌3.25%、創業板指跌2.24%。強勢的“妖股”龍頭:東方通信(600776)、中國人保(601319)、中信建投(601066)均封跌停板,滬、深兩市跌停個股數量達243只,跌幅超7%個股逼近1000只,市場人氣大幅降溫。

據統計,今日收盤A股總市值為53.49萬億元,較昨日收盤總市值55.81萬億元,減少了2.32萬億元。


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在A股大跌前夕,2篇“看空”研報刷屏資本市場,引發熱議。

昨日(2月7日)盤後,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中國人保A股顯著高估,首次給予“賣出”評級,預計合理估值區間為每股4.71-5.38元,預計未來一年潛在下跌空間超過53.9%。

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而在今日盤前,華泰證券將中信建投評級下調至“賣出”,下調目標價格至13.86-17.33元/股,腰折近50%。

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中信建投中國人保等200多個股跌停

在前幾天鮮有個股跌停,今日卻迎來了200多隻個股跌停潮。以被看空的中信建投、中國人保為首,兩市跌停個股達243只。

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兩市下跌個股達到3192只,僅有373只個股飄紅。


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中信證券、華泰證券自己也未能逃脫跌停命運。

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3天,外資“拋售”51億元


繼昨日(3月7日)北向資金淨流出35億元之後,今日繼續淨流出12億元。

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今日外資流向再次出現“深強滬弱”,或與外資加倉中小創有關。另外,在A股尾盤加速下行之際,北向資金卻逆勢掃貨。

值得一提的是,自3月6日以來,北向資金已連續3日淨流出,合計淨流出金額達51.54億元。系2019年首次出現連續3日淨流出的情形。

而在1-2月份,北上資金可謂是精準潛伏。在A股發動大漲行情前夕,外資於1月份淨流入高達606.88億元,創歷史單月淨流入新高,且於2月份外資再度掃貨逾600億元。

自2月以來,滬指一路“踩踏式”上漲,於1月份提前潛伏的606億元外資,浮盈頗豐。

而從盤面來看,QFII(外資)重倉指數(880802)連續2日大跌超5%,重倉的白酒、醫藥集體大跌。

除了外資在兌現利潤,一些內地機構已提前兌現了一部分浮盈。

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2019年股票型ETF流出約200億元,其中3月以來淨流出47億元。具體品種看,2019年贖回最多的是滬深300、創業板等ETF。

回顧A股史上的兩次“看空”事件

這一次,中信和華泰的兩份看空報告會讓中國人保、中信建投跌多少?倘若中國人保真的跌回中信證券給出的每股4.71-5.38元的價格,獨角獸基金和社保基金的浮盈可能要成為泡影。

事實上,國內券商很少會對A股上市公司作出“看空”報告。在A股歷史上,還曾發生過兩次較知名的看空事件,涉及的公司分別為平安銀行(當時叫“深發展”)和伊利股份。

2007年3月22日,平安銀行遭中信證券看空,將當時19.89元/股下調至8元/股,下調幅度近60%。然而,走勢上可以看到,平安銀行在小幅回調後又繼續一路上漲至48元;在中信證券發佈看空報告前3個月裡,平安銀行共計收穫逾33%的漲幅。

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2014年6月3日,光大證券發佈一篇針對伊利股份的看空報告,使得伊利股價當日大跌9.89%;但在此後的1年時間裡,伊利股份的股價足足漲了一倍之多;而在光大證券看空伊利股份的前六個月裡,股價下跌近19%。

兩大看空報告,A股蒸發23000億元,說好的牛市還在嗎?

可以看出,在上兩次的案例中,被看空的平安銀行和伊利股份的股價竟然不跌反漲;對比來看,中國人保和平安、伊利有著相似的共同點,不僅都屬權重股,又都是行業龍頭標杆;

當然,也有不同的地方,中國人保在此前一個月裡已經遭到資金瘋狂的爆炒;另外,作為一隻AH股,中國人保H股當前的股價不到3.5港元,AH價差超過8元/股。

最後說一句,A股今日跳水確實和中國人保暴跌有關,但節後至今,暴漲之後的A股還從未有過一次真正的調整(今天之前),昨日的這份看空報告實際上只是將調整提前了;倘若說行情結束,還言之過早。

來源:綜合中國基金報,選股寶,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