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歷史為何與其他朝代的感覺不一樣?

仰遠思明


它所處的時期與其他朝代不同。

眾所周知,明朝處於元與清之間,是在兩個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漢族政權。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民建立的封建王朝。因為元朝的時候,民族歧視非常嚴重,當時盛行四等人制度: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所以在這樣的民族制度之下,作為華夏大地幾千年的正統民族--漢族來說,無疑是一種欺辱,當時的漢族人民對於元朝來說,確實是沒有一絲好感的,迫切希望有一支奇兵顛覆乾坤,重新確立漢族的正統地位。

就在這樣的日思夜想之間,明朝打敗了元朝,重新把漢族人民的臉面給拉了回來。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起義軍的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了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將霸佔華夏國土百年的蒙古人給打了出去,漢族人民的腰桿又直了起來。所以,在當時的人民看來,明朝就是漢族人民的救星,後來滿清入關,天下又成了滿族人的天下,那麼明朝在千萬漢族人民的心中分量是極其重的,它是整個漢族人民精神的寄託。

明朝實行的政策與以往不同

縱觀泱泱華夏幾千年,凡是邊境有少數民族活躍的漢族政權,對於邊境的“韃子”們,所採取的政策不外乎和親、歲供。

自秦始皇建立封建統治以來,漢朝前期所採取的政策就是互通姻親,年年給匈奴“壓歲錢”,比較著名的就是漢朝的“昭君出塞”。當時漢朝建立,但國家實力無法剿滅北房的少數民族,只能通過各種方式討好他們;到了之後的晉朝,少數民族揭竿而起,國家無力抵禦鐵蹄的踐踏,只得對他們不斷放縱,最終導致了“五胡亂華”的歷史悲哀;唐朝時期,李世民開始天子便被周邊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可見當時的唐朝實際上已經將那些放羊娃收服了,自己已經成為了亞洲大陸的“大佬”!而宋朝就更不必說了,北宋被契丹人打的嗷嗷叫,後來皇帝和太上皇又被金人給劫到了塞北,南宋又讓金人和蒙古打的四處流竄,不斷割地、賠款、議和。所以對比來看,明朝時候面對後金以及農民一起,統治者不和親、不賠款,,帝王身價性命隨國祚而去,可以說是寧死不屈了。所以從這方面來看,明朝是漢族人民政權最有骨氣的王朝,自然和其他朝代不同了。

明朝雖然京都被滿人佔領,皇帝以身殉國,但仍然組織起了規模性的反抗。

明朝自李自成攻進了北京城後,崇禎皇帝便在煤山上吊了,所以對於當時的的江山社稷來說自然是群龍無首,就算是出兵反抗也需要師出有名,遵循皇帝詔令。而崇禎皇帝因為國門的丟失而自縊,對於歷史上的封建君王來說也是少見的。

秦朝滅亡時,三世子嬰帝攜大寶、開城門投降劉邦;晉朝的亡國之君是被劉裕派人生生悶死的;隋朝煬帝因為軍隊叛亂被俘,然後縊殺而死;唐末君主哀帝李祝,是被官宦倒戈所殺;宋朝的亡國之君趙昺,在蒙古鐵騎攻破臨安之後走投無路,讓丞相陸秀夫揹著投海自盡的。所以看這麼多的亡國之君,只有明朝的亡國君主崇禎皇帝是死的最有面子的。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面對泱泱大軍,統治者沒有卑躬屈膝,選擇了最有尊嚴的死法。


所以縱觀以上的分析,這也是人們心中明朝之所以和其他朝代不同的原因。


土豆夜談


有很多原因,

興,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每個皇朝的締結者都是英雄(梟雄),只不過每個英雄都有他最為典型的時代印記。

明朝朱元璋

(一個真的尖嘴猴腮的,真的能成為反抗軍統帥的親衛?真能娶到統領的女兒?)

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一個小農出身,侷限了他的眼界,尤其是他對商業和官員的態度,也奠定了明朝覆滅的基調。這裡講一下,現在很多穿越小說,說一個豬腳現代人回到古代能怎麼樣怎麼樣,不是封侯就是建國。呵呵,記得當年第一次見到屍體解剖(是剛去世不久的醫學解剖鑑定),雖有幾年的臨床學習,可也被驚到。在這裡提個問題,若見到一場車禍,斷手斷頭的慘樣,不知道觀眾有多少人可以淡定全程盯著而不噁心?

明朝一直被清粉所詬病的是它的制度,它的制度不再是像滿清和其他朝代那樣,明朝過於制度化,比如軍戶制度,無非是軍屯的變種。因為時代的侷限性,一時的興旺讓領導層迷失了自我,甚至就算是現代,蘇維埃的集體農莊等,也是軍屯的變種而已,奠定了戰爭的基礎,可是當進入和平安穩時代,肯定會拖累到整個帝國的發育。

但,也是這個軍戶制度,卻讓很多明朝遺民能在滿清三百年裡很好活下去,甚至側面保留了中華文明。比如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就有很多明朝遺民,因為種種因素,很多軍堡被保留下來,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貴州的安順屯堡,而這個軍堡地勢險惡,加上亦軍亦民的制度,讓清軍拿其沒有辦法,最後只好只要其稅收,甚至連官員都不敢派遣。

安順屯堡婦女依舊保留著明朝時期的服飾(因顏料問題,所以有點類似少數民族)

安順屯堡的面具戲(在廣西的邕寧地區也有類似的面具戲曲,只不過幾百年已經有所不同)

還有反清復明最為活躍的廣西、湖南,就有大量的軍戶或是從福建等地遷移的遺民,這些明朝遺民竟然挺過南明覆滅,吳三桂反叛失敗,直到太平天國時期,當洪秀全在金田起義時,竟然有大批天地會成員加入,而太平軍讓他們放棄信仰(放棄反清復明,天地君親師),只信奉上帝教時,當得到洪秀全說出推翻清妖這句話,依舊有大量天地會成員加入,只要反清就可以……

明朝因為覆滅時間不算太長,有大量的書籍資料能保存下來,而這些資料中,有很多是有衝突的

比如清朝撰寫的《明史》就有大篇幅講明朝皇帝,最為經典的是講萬曆皇帝三十不上朝這個懶政,不作為。可是清朝順治—康熙時期,有人寫的萬曆時期,說小民一日勞作後,還能買點小酒淺飲。感慨現在因為錢糧少,吃不飽,結果被下獄(康熙時期的文字獄)。

明朝有錦衣衛,有東西兩廠,根據流傳下來的書籍來看,都是講錦衣衛、東西兩廠的黑暗,對文人的壓迫。可是明朝至覆滅,有過那次大範圍的禁言?有過類似清朝時期的文字獄情況?一個能讓民間寫書罵皇朝而不禁的皇朝,總比那個“寧給外夷,不予家奴”強,至少人家皇帝被抓,老臣敢說出“天子守社稷”,另立新帝。好過那個“出遊”最後死在熱河,把家底都透個光的吧

算了不寫了,寫多肯定又被舉報刪掉,(根據現在的法律,不能再說滿清這個詞,這個詞有分裂主義的意味...切記切記!)


斐駺


另類君開講。

首先這是一個比較出真知的問題。

現在有明粉與清粉的對壘。兩相比較,最大的區分在於國家利益層面。有句讓人熱淚盈眶的話“終我大明朝276年,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對比滿清,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尤其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的時候,慈禧竟然下諭旨,皇親國戚和太監宮女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離開,結果導致聯軍將許多皇室女眷羞辱,甚至將“三寸金蓮”砍下來“研究結構”,一些可憐的太監竟然也被解剖下體“看個究竟”。

滿清權貴對待子民如此,後來孫殿英扒他們祖墳的時候,孫在法庭上稱自己是孫承宗後代,先祖託夢讓他“懲戒蠻夷”,竟掌聲喝彩聲不斷,可見滿清如何不得人心。

滿清如此羸弱,大明朝就剛烈多了,崇禎帝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嚴詞拒絕李自成的種種要求,他的諸多前任對待蠻夷入侵時,也都針鋒相對絕不含糊。

另類君沒有褒貶之意,但相比之下,滿清侵佔漢人江山二百多年,自己沒本事卻還非要鳩佔鵲巢,讓人民遭殃,這就好比在一張華麗的紅木傢俱上擺出一坨坨翔的場面。

對比前朝大明的威武不能屈,老朱家的皇朝給人的感覺真的不一樣!

我們再次逆流而上,明朝之前的元朝,把漢人列為最低等民族,任意肆虐踐踏,據說每個存在都得有一個蒙古人做村長(蒙古人不夠用就換滿人),誰家的新媳婦除夜得歸他來搞,結果很多人第一胎孩子都溺死在尿盆裡。

朱元璋起義的時候有深厚的民族基礎,雖然打江山不易,但守江山更難,而且偏偏老朱家在領土和國家主權利益上寸步不讓,這讓後世的滿清屁股都羞紅了,知否知否?

咱們再往前瞅瞅。大宋的靖康恥中,徽欽二帝的妃嬪被金人當眾凌辱,趙構的生母韋氏五十歲了還為金人生了兩個孩子,而趙構居然將主張抗金的岳飛殺掉,趙宋和滿清都是一坨坨的翔!

是翔!是翔!他們就是翔!

某些史學家說宋朝文化燦爛,某些腦殘說清朝皇帝勤政,然而,你讓女眷被異族蹂躪的他們自己說,為啥明朝的歷史感覺與他們不一樣?

有人說明朝的特務機構和東林黨有特色,這個也有道理,不過歷朝歷代皇帝都有眼線和情報人員,用以監控百官和百姓,只是明朝將之體制化,特權化,至於東林黨,歷代朋黨已然是痼疾了,真的也沒啥新意!

總結如下,對比前朝後世,大明因為不出賣國家利益主權,和它們就是不一樣!


另類文史


每一個朝代和其他王朝都不一樣,秦、漢、晉、隋、唐、宋,各有各的特色。

但是明朝不同,我感覺最大的不一樣是因為明朝經歷了古代中國文明的斷層。

崖山之後,持續了數千年的漢族文明經歷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滅亡。

近百年的蒙元統治,儘管在蒙元統治時期漢族仍在江南地區總有大量人口,但是漢族文明第一次出現文化層面的斷層。

可以說明朝是十分迷茫的一代,一切都得在摸索中來。

宋代時期中原文明中就已經沒有奴隸存在了,傭人都是有人權的,婢女也是如此。

明朝把蒙元那種落後的文化繼承了一部分,軍戶、衛所制度成為明朝背後的大山。

宋代已經有成熟的州縣制度,元朝的省是怎麼回事兒?是為了防止漢人造反,把本來不屬於一起的地方強行粘合在一起。

宋代成熟的稅收制度,在明代就變成了很落後的制度,最後成為百姓的負擔。

南宋的疆域多大?

明代末日強行攤派下來之後的稅收不足南宋的十分之一。

如果明朝有這樣的稅收,足夠有一隻強軍。在小冰河時期守住江山,而且明朝的軍隊後期糜爛成什麼樣子了?

宋代的商業稅多高啊,宋代的商船和阿拉伯人促成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

明代呢?基本都是農業稅。

宋代的皇帝和臣子之間的權利還是比較平衡的,到了明代皇權集中明朝的臣子幾乎成了皇帝的家奴了。

蒙元對中原文明的毀滅導致文明的斷層,明朝一朝都在摸索中尋找。

而且,明代的讀書人竟然和官商勾結形成一個龐大的特權階級。利用免稅的政策,損公肥私導致明朝最後沒有稅可以收取。

從歷史層面看,這是文明的倒退。

宰相也沒了,最終沒有和皇權抗衡的存在,權利失衡,帝王和百官最後竟然相互仇視!

……

當然,可能是因為明朝是趕走蒙元建立起來的王朝,所以明朝天生自帶一種悲壯的氣勢。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我當作者那幾年


首先,說一下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明朝的歷史為何與其他朝代的感覺不一樣,我認為應當是明朝有著與其他朝代的不同,而且這個不同點在如今也是讓人熟知的。那麼,在我的認知中,大明王朝最區別於其他朝代的便是錦衣衛與東廠這兩個貫穿明朝歷史的特權機構。

大明王朝,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國祚達二百七十六年。明代的商品經濟繁榮,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在大明王朝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而錦衣衛以及東廠可以說是明王朝特有的產物,錦衣衛是明朝專有的軍政特務機構,明朝皇帝設立錦衣衛的目的,在於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監察百官。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擔任,直接對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不必經過一般的司法機構,先斬後奏,皇權特許。

而東廠更是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前期時,東廠的作用是可監察百官,更是有監察錦衣衛的職能,東廠的首領由皇帝的親信宦官擔任,稱“廠工”或“督主”,也是直接對皇帝負責。初始時,錦衣衛與東廠相互監察,相互制衡。明中後期,錦衣衛與東廠並列,互利互惠、相互合作,常合稱為“廠衛”。 在明朝後期,錦衣衛權勢在東廠之下,淪為其附庸,更是成為了權宦手中的刀。而且東廠本身的職權便能不經司法機關批准,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又有錦衣衛做幫兇。也正是這兩個機構的特殊性為明朝後期宦官干政埋下了禍根。

以明朝後期權宦魏忠賢為例,當時作為東廠廠公的魏忠賢,極受當時的皇帝寵信,權勢滔天,專斷國政,有東廠番子和錦衣衛做他的手中刀,魏忠賢藉助權力剷除異己,可謂是得心應手,魏忠賢的權力大到什麼程度呢,一句話可以形容,這句話便是當時的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大明朝,有著錦衣衛與東廠這兩個特權機構,造成了明朝的宦官干政,而宦官干政也是明朝最後滅亡的原因之一。所以,我認為,這是明朝有別於其他朝代的地方,也是與其他朝代感覺不一樣的地方。


說與山鬼聽


要說感覺明朝和其它朝代不一樣的地方,一個是朱元璋為子孫削棘,叔叔靖難奪了侄兒的江山,文字獄、八股文、皇帝懶政、太監專權、文人黨錮。總之明朝歷史的官場是黑暗的,但這種封建統治官場中的黑暗,明之前的幾個朝代也有過,之所以感覺和其它朝不一樣只不過明史離現代更近一些罷了。


夏有涼風61


因為明朝是漢人第一次從別的民族手中奪取的權力。最後又被別的民族奪權,又是漢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歸家的綿羊


最大區別在於,明史是清人修撰的。主要目的在於當請庭入主中原,提供合法合理及天理及民意的依據一一前朝腐敗無能,非替天取代之不可。


德豪艾律師


明朝的朝堂官場鬥爭達到了目前的巔峰


ello2248064905


好好研究一下明朝,現在的日本,英國等國家的君主立憲制都源於明朝,只不過明朝沒能夠做好,給人感覺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