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東區這個地方,是天津城市的發展的源頭,天津人必須要了解

天津有句老話,叫"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這不是句玩笑話,歷史上的大直沽是天津最早的人口聚落之一,也是天津城市文化的發祥地。

大直沽的起源

元朝時期,海河流域自三岔口至入海口的大部分地區統稱為"直沽",這是天津地區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名字。大直沽是元代直沽海漕、商業、軍事、宗教文化的中心。這裡有接運廳、海運米倉等各類署衙,也有天妃靈慈宮、薦福庵等寺院庵堂,當然更少不了商賈、船工們忙碌的身影……從此,大直沽客商雲集,成為了南北貨物往來的重要集散地。

天津河東區這個地方,是天津城市的發展的源頭,天津人必須要了解

"(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海津"便是天津歷史上的第二個名字。今天在大直沽六號路、八號路之間的海河邊上,還有一座牌坊,正面書"元海津鎮",背面書"古直沽渡"。

天津河東區這個地方,是天津城市的發展的源頭,天津人必須要了解

明永樂十三年,明政府改進漕運方式為"支運",用運河漕運取代海、陸兼運,漕運中心移至小直沽(三岔口一帶),大直沽失去了發展優勢,但瘦死駱駝的比馬大,之後其成為了天津城東第一大重鎮,這在清道光《津門保甲圖說》中有明確記載。

天津河東區這個地方,是天津城市的發展的源頭,天津人必須要了解

從《津門保甲圖說》中可以看出,清代中期,大直沽地區仍有很多寺廟及僧道,並且鋪戶(商店)和負販(小販)的戶數佔比將近一半,可見大直沽地區當時的商業化程度之深,而當地的經濟支柱,就是前文提到的興起於元代的造酒業。說到這裡,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大直沽的三宗寶了。

大直沽三宗寶——古廟、燒鍋、臺子高

古廟

大直沽古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天妃靈慈宮。

天妃就是天后娘娘。大直沽的天妃宮是天津歷史上16座(一說27座)天后宮中最古老的一座。當時的漕運、海運風險很大,所以從官方到民間都會祈求天妃庇護,媽祖文化也是在這時傳入的天津。今天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宮同樣建於元初,但比天妃宮的建立時間稍晚,在歷史上它們按方位分別稱為"東廟"和"西廟"。

燒鍋

大直沽的燒酒(直沽燒),就是直沽高粱,也被稱做"燒刀"。因元代距離糧食集散地近,大直沽的造酒業開始興起。

天津河東區這個地方,是天津城市的發展的源頭,天津人必須要了解

到了清代中期,大直沽的造酒業更是得到迅速發展,直沽燒、玫瑰露、五加皮成為了天津三大名酒。這些商品在清末時期除了供應天津本地外,還大量出口至國外,今天的直沽釀酒廠就坐落於大直沽前街10號。

天津河東區這個地方,是天津城市的發展的源頭,天津人必須要了解

臺子高

大直沽能成為最早的聚居地,雖說離不開漕運,但其特殊的地貌特點也是很重要的原因。1939年天津鬧水災時,天津市區80%的面積被洪水淹沒,而大直沽一帶因地勢較高,

天津河東區這個地方,是天津城市的發展的源頭,天津人必須要了解

再次打開《津門保甲圖說》,從大直沽地圖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作者對高臺的描繪。

天津河東區這個地方,是天津城市的發展的源頭,天津人必須要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