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節餐桌窺視國人對吃土豆的“傲慢與偏見”

網上有句話說,春節一過胖三斤。

國人流傳千年的習俗是,春節期間,無論天南海北,家家戶戶都要拿出最好的食物在這幾天享用和招待親朋,一是犒勞自己和家人一年的辛苦,二是彰顯最隆重的待客之道。所以,春節期間,你要是不胖,實力他也不允許。

從春節餐桌窺視國人對吃土豆的“傲慢與偏見”

煮洋芋

我的故鄉是薯都定西。定西人愛吃洋芋,也和薯都盛名共聞於全國,定西的主婦們常說:“沒有洋芋就不會做飯。”但奇怪的是要是春節期間,到定西人家裡去作客,如果不是客人強烈要求,你很難吃到洋芋。在定西人眼裡,洋芋太普通了,平時也吃得太多了,現在過大年,絕不能再吃洋芋,一定要吃雞鴨魚肉,這才能體現生活水平的高和家庭的殷實。

從春節餐桌窺視國人對吃土豆的“傲慢與偏見”

土豆燉羊肉

土豆燜三寶是流行於呼和浩特、烏蘭察布地區的一道名菜。烹飪時將羊肉、土豆塊、莜麵窩窩一起燉熟。羊肉鮮嫩,莜麵鮮香,土豆軟糯多汁,特別能勾起味蕾的悸動。有美食家曾贊稱該菜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完美融合。今年我在呼和浩特過大年,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數次,但非常遺憾的是手把肉徹底代替了土豆燜三寶。後與友人交流,他們的觀點竟然和我樸實的父老鄉親觀點一致,認為過年了必須得吃大菜、好菜,讓土豆和莜麵端上春節的餐桌就有點寒磣。

對生活在南美洲安迪斯山區的印第安人而言,吃土豆是件神聖的事,因為土豆不僅解決了溫飽,更是決定族群存亡的生存大計。所以,印第安人把土豆視作神靈,稱它為“生長之母”和“豐收之神”。

另外,在印第安人的古老傳說中,土豆是上蒼賜予人類的禮物。土豆含有大量的澱粉,可以為食用者提供充足的營養及能量,每人每天吃0.5千克鮮薯,就能產生100多千卡的熱量,而且食用後有極強的飽腹感,所以吃土豆非常耐餓。另外,土豆蛋白質含量高,並且擁有人體所必需的21種氨基酸,特別富含穀物類所缺少的賴氨酸,另含有脂肪、糖類,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C、胡蘿蔔素、優質纖維素等,還含有鐵、鈉、碘、鉬等微量元素。故而,土豆是不可多得的全營養食物。

從春節餐桌窺視國人對吃土豆的“傲慢與偏見”

土豆自明朝中期傳入我國以來,已有500年的栽培史。在饑饉之年,土豆更是不可或缺的救命糧。2015年土豆被列為我國第四大主糧以來,我國成為世界上土豆種植面積最大總產量最多的國家,年種植面積在8000萬畝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土豆大國。

縱然種植面積、總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在國人固有的觀念中,作為主食,土豆依然無法媲美大米和白麵,作為蔬菜,只能與白菜同列。正是這種“傲慢與偏見”,土豆走不上春節“貴氣”的餐桌,也沒有進入我們追求營養健康的一日三餐。

再反觀時下滯銷的土豆市場行情以及哀鴻遍野的種植領域,土豆之殤,無不是根植於國人對土豆的“傲慢與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