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直面生命的痛苦,追問生命的意義,看透人性依然熱愛生命,看穿生活依然熱愛世界,這也許是每個人都要走過的自我之路。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原本想看一部“津巴多心理學”書中所推薦電影,可惜小米電視中只有VIP版本,就從最新免費版選擇了這部好萊塢影片—“生死朗讀”。

電影作為藝術加工形式,是表達人性最佳方式。這部電影也不例外,甚至我覺得並不比津巴多教授推薦的那些電影遜色,可謂深度刻畫了人性之真實和現實。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這個電影故事,背景是戰爭卻無關戰爭,講的看似愛情卻又不是愛情,看似外界困擾卻是自己選擇乃至自我救贖。

簡單的故事概況

16歲的男孩邁克因病被漢娜救助,當男孩表達感謝時候,二人發生了親密交往。

漢娜是個女售票員,倆人交往持續一個夏天,漢娜不辭而別。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十年後,成為法學院高材生的邁克在法庭遇見漢娜,這時候漢娜被指控犯有納粹反人類罪行,邁克知道漢娜罪不至此卻無法救助。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又是十年後,邁克離婚,給監獄中的漢娜寄送她喜歡的朗讀錄音帶。被判終身監禁的漢娜即將出獄,邁克幫助安排了出路但漢娜選擇獄中自殺。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一個敏感缺愛的男孩

邁克生長在大家庭,但兄弟姊妹關係並不親密,父親不關心他,母親也僅僅限於生活照料。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遇到幫他回家的漢娜,心存感激,專門感謝,在漢娜的吸引下,立即陷入情感。

如同痴迷遊戲或者某種特殊癖好的孩子,背後都是敏感缺愛的反映。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走進內心的極度困難

邁克外在表現很正常,師生關係良好,同學為他開生日派對,與新來女同學談情說愛,但是隻有在漢娜面前真正釋然,為她熱情朗讀經典名著。

成人後的邁克幾乎斷絕了與家人來往,甚至父親葬禮沒有回去,與妻子離婚,與女兒隔閡。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作為律師的邁克能處理複雜事務問題,物理世界運作看似和諧,心理世界卻糾結纏繞無法排解走出來。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事情未完成效應

邁克情犢初開,全身心喜歡上漢娜,卻被拋棄,考慮到漢娜大邁克20歲,一般人也會把此作為生活插曲,埋藏於心底的過去秘密而已,但是邁克無法忘記。

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這種心理感受也許可以印證,年齡差距之大,可以想想類似地位差異之大例子,比如英國查爾斯王子愛情故事吧。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良心內核的內疚

王陽明說致良知是解決困惑方法,心理學也認為內疚是一個人良心的情緒內核,是心靈報警器。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克之所以成人後無法忘記漢娜,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旁聽審判時候,作為判處漢娜終生監禁的當年書面報告,只有自己可以證明漢娜是文盲從而清白,但是他終於無法站出來證明。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強自尊背後的強自卑

漢娜的悲劇在於強烈自尊,更準確說是自卑情結,一切為了維護自己有文化有知識這個假象秘密。

為此選擇即將去死亡集中營的體弱年輕女孩為自己朗讀,讓“孩子”邁克為自己朗讀,知道邁克發現這個秘密後要求保密,更致命的是法庭上要她手寫字體驗證筆跡時候,她宣佈當時死亡囚犯的報告是她寫的。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與這個自卑情結極其類似的人物,是莫泊桑小說《項鍊》女主角,虛榮背後的自卑,預示著人生悲劇。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贖罪背後的生命意義

漢娜被判終生監禁後,一如既往認真接受懲罰,如同當年作為集中營看守兢兢業業。

接到邁克不斷寄來的朗讀錄音磁帶後,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開始學習識字。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這個漫長的監獄生活整整20年,這也類似小說“項鍊”女主角為了償還丟失項鍊的默默付出,也是自我救贖。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就是人性的無奈和悲哀。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甜白傻的後面

漢娜很漂亮,曾經是黨衛軍看守,但是思維固執,典型的線性思維模式。在她的世界觀中,認真負責,服從命令,怡然自得,就是生命全部,至於生命殘酷真相,她作為文盲,不願意理解也無法理解。

於是,法庭上她承認自己加入黨衛軍,雖然只是為了掙錢活下去;她認為作為看守只能聽命選擇送死囚犯,雖然別的看守死不承認;認為起火後假如放囚犯出來這些人就會跑掉,雖然這是其他看守都同意的。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她認為自己為了活著,做事正常,心無愧疚,不竭力辯解,還要把別人罪責一同扛下,這很似我們普通生活中,總是被那些奸巧者欺負著默默承受。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覺悟意味著痛苦和死亡

漢娜無知者無畏,作為文盲一直偽裝有知識,自認為活的明白和正常。

在獄中通過聽邁克的朗讀錄音,不停給邁克寄出信件,尤其即將出獄時候,聽到邁克質問這些年她為何什麼也沒有學會時候,明白自己缺乏過往事情反省能力,一直生活在低層次中,頓覺哀莫大於心死。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知識越多越痛苦,覺悟也就是意味著死亡,最終自盡於出獄之日,算是徹底贖罪。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漢娜可以安心生活在自己低層次思維生活中,一旦覺悟無路可走。

邁克受過高等教育,在內疚、痛苦、罪責中生活,家庭關係一團糟糕。

漢娜的死以及贖罪遺言,使得他最終發現自己也和漢娜一樣,自己並無特別高尚之處,最終領著女兒看望漢娜之墓,告訴女兒自己的創傷故事。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克的一生,是自我心理治療過程,真正傷痛是無法說出來的,而真的可以坦白說出也就意味著自愈的可能。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後言

電影就是如此,只要琢磨,看到的人性就真實,裸露無遺,那些醜,那些惡,那些恨,那些黑,那些暗,那些苦,那些痛,那些悟,不生不滅,不增不長,不來不去,就在那裡。

自我治療之路—影評《生死朗讀》

這就是藝術的好處,敢說生活不敢說的話,敢寫生活不敢寫的事,感動生活缺少感動的情。

直面生命的痛苦,追問生命的意義,看透人性依然熱愛生命,看穿生活依然熱愛世界,這也許是每個人都要走過的自我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