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汽車的誤解到底有多深?不要再鬧笑話了

現在關於汽車的各大論壇充斥著各種汽車的文章,甚至很多人都把這些泛泛而談的東西當做了真理,當做了選車的依據,比如:手動擋or自動擋;發動機帶不帶T;懸架是否是獨立懸架:配置是否豐富;等等。對於不懂車的人看了這些碎片化的知識,一知半解,更是對選車猶豫不決,因為我們會發現同一個話題在不同的地方卻有相反的答案。

對於那些似是而非的汽車大道理,我覺得是應該給一個比較專業客觀的回答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知識。

我們對汽車的誤解到底有多深?不要再鬧笑話了

1.自動擋與手動擋的誤解:自動擋開車方便,技術含量高,安全可靠;手動擋開車麻煩,容易出現故障;寧可多加點錢也要買自動擋。

分析:

自動擋經常被叫做"傻瓜車",因為它一個油門踏板和一個制動踏板,點火後爬坡上坎都不會熄火,操作特別簡單,甚至不會開車的人都可以在短時間內上手,你只需要控制好方向盤,減速加速就OK了。特別是現在社會的人都追求高效(換句話就是懶),所以很多人把自動擋作為選車的第一條件。而實際上自動擋真的就被手動擋好嗎?

我們對汽車的誤解到底有多深?不要再鬧笑話了

客觀分析,自動擋的安全性問題,因為很多人誤將油門當剎車踩,造車許多交通事故。還有就是自動擋的油耗普遍偏高。其次就是在高速路上,開自動擋的車容易瞌睡,應為少了手動擋的操作感,開車途中也就少了一些樂趣。加上自動變速箱的結構複雜,保養費用很高,內部零件多出現故障的概率自然也更大。

我們對汽車的誤解到底有多深?不要再鬧笑話了

而手動擋:除了操控麻煩的缺點(也不一定是缺點)還有就是容易熄火特別坡道起步,堵車的時候有點抓狂。優點:同樣配置的手動擋要便宜1萬左右(比如帝豪GS),對應的後期保養成本也低。手動擋變速箱的技術現在是很成熟了,所以故障率也很低,只要不亂搞,一般手動變速箱終身都不用保養,而且油耗低(源於它零件少,能量損失低)。

我們對汽車的誤解到底有多深?不要再鬧笑話了

綜合來說,手動和自動不應該片面的認為自動好,就技術上說手動絕對優於自動擋。

2、日系車於德系車的誤解:德系車鋼板厚且操控性能好,舒適性好,日系車鋼板薄,開著發飄高速不穩。

分析:

汽車發展到今天可以說主流車企都具有一定的綜合實力,不應該片面的認為某一個點。德系車的操控能力無可厚非,但日系車的操控也並不弱,比如馬自達6過彎道相當平穩,銳志的操控性能十分優秀等。

我們對汽車的誤解到底有多深?不要再鬧笑話了

而日系車發飄主要是一些小型日系車,主要還是處於成本考慮。但日系的中大型車就不存在這些問題。對於鋼板厚度,我們要明白:鋼板不是決定車型安全主要因素,而是高強度材料的大量使用、防撞梁的密集分部以及其他安全配置等。而且有研究顯示,日系車和德系車的鋼板厚度差不太多,甚至有超過它的車型使用。

我們對汽車的誤解到底有多深?不要再鬧笑話了

3、外觀造型和品質的選擇誤區:買車主要選品質好的,造型可以不用看。

分析:

這個道理初看確實沒毛病,買車嘛當然要品質好的,才安全。至於造型可以不用太考慮。但是如果一款車即使品質很好,但造型太難看,每次開出去都很寒酸的感覺,這樣的車估計你希望它早點出問題換了它。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一個優秀的人不會太邋遢,一樣的道理一款好的車應該是品質的造型兼得的,如果造型不好看,說明這還不是一款好的車。一款品質上等造型卻是此等的車,它是失敗的產品,因為造型設計也是汽車設計的一部分,沒有好的造型勢必會被消費者唾棄。比如國產汽車中的長安老款CS95,該款車的品質上貨真價實,性能配置決定是良心產品,但是造型太醜,上市後就涼涼了。但是今天又推出了換代CS95看看對比圖,是不是覺得舒服多了,至少有了想駕馭它的衝動。所以買車一定要綜合考慮造型和品質。

我們對汽車的誤解到底有多深?不要再鬧笑話了

4、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的誤解:買車就要買帶T的(渦輪增壓),自然吸氣發動機技術落後油耗高。

我們對汽車的誤解到底有多深?不要再鬧笑話了

分析:首先渦輪增壓發動機不一定就省油。渦輪增壓的效果是,1.4T的發動機可能達到1.8L的功率,但它的油耗絕對高於1.4L的發動機。而且有些渦輪增壓發動機要在停車後冷卻後才可以熄火,維護成本高。如果在市區代步為主的車主,就不適合選渦輪增壓發動機了,應為速度上不去渦輪增壓根本不會啟動。不過渦輪增壓的燃油經濟性比較高,排放也較低。

而自然吸氣發動機不一定就比帶T的油耗高,技術上還比渦輪增壓發動機成熟,穩定性高,動力連續性好,保養費用低等優點。

綜合起來看,還得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長期要開的路況來決定,但絕不是片面的認為誰好誰不好。

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汽車相關知識,歡迎評論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