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貝人生》當被貼上貧窮標籤之後,人生還剩什麼?

《分貝人生》當被貼上貧窮標籤之後,人生還剩什麼?

人,生而平等!

但我們的所見、所得反饋給我們的訊息,往往卻背道而馳!

經驗告訴我們,這個社會處處存在著不平等!有的時候甚至連一口水、一碗飯都沒有公平!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電影是《分貝人生》,這是一部東南亞小眾電影,也許你沒看過,但一說張艾嘉作為特別嘉賓出演重要人物(非走穴式出演),你應該能猜到電影的分量了吧!

貝,作為人類早期的貨幣資源,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導演給電影標題取名“分貝”,大概就是暗示電影講述人類分配社會資源的故事吧。“分”和“貝”組成“貧”,也許暗示在分配資源的過程中,肯定會有貧窮與富有的區別吧。

《分貝人生》當被貼上貧窮標籤之後,人生還剩什麼?

電影開始講述阿強和妹妹慧珊去城市供水塔上取水,阿強費盡力氣爬進供水塔裡面,期望能取到一點兒水,卻只能望著乾燥的水塔和一隻井底之蛙對視。底層人生的無奈,社會的不公,就如這隻青蛙一般在連水都喝不上的井底呱呱叫,任憑怎麼樣的叫也無人應答。塔底,幼小、善良的妹妹也在望著高出的哥哥呼喚。

“哥哥,有水嗎?”

阿強卻無法回答她。

《分貝人生》當被貼上貧窮標籤之後,人生還剩什麼?

水,是人生存的必需品。在電影中,水多次出現。

阿強和妹妹躲在商城廁所內,為的就是等保潔將不算乾淨的水運來沖廁所時,趕緊裝進大大小小的礦泉水瓶裡,拿回家沖涼、飲用。

《分貝人生》當被貼上貧窮標籤之後,人生還剩什麼?

有精神病的媽媽(張艾嘉飾)在看到鄰居放在門口的水,偷回家洗衣服。

百姓連基本的飲用水都緊張。政府議員家裡,卻有專門的水車供水,游泳池碧波盪漾。

電影最後,阿強用偷來的車帶媽媽出來兜風時,天空下起了大雨,媽媽將手緊張的伸出車窗外接水,告訴阿強“阿強,下雨了哦!”

阿強嘴角那一絲不易擦覺的冷笑,賦予水太多的情感。

《分貝人生》當被貼上貧窮標籤之後,人生還剩什麼?

面對關心好意,窮人是否只能忽視?

阿強面對鄰居的好意,讓阿強帶有病的媽媽去找中醫,表現出極度不耐煩,使勁推脫轉移話題。

樓梯遇到鄰居熱情地和妹妹打招呼誇她很漂亮,妹妹卻讓他們不要碰她。

《分貝人生》當被貼上貧窮標籤之後,人生還剩什麼?

阿強面對小川的寒暄關心,也只是簡單敷衍,迅速離開。

《分貝人生》當被貼上貧窮標籤之後,人生還剩什麼?

面對不公,社會有太多的冷漠。窮人對此作出的反應,只有暴力!

阿強,因妹妹沒有出生證明而不能從停屍房裡拿出來,他想到的不是找當局解決,而是靠醫院玻璃來洩憤!原本在摩托店上班,他不是想著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卻屢次偷店裡的零件!

《分貝人生》當被貼上貧窮標籤之後,人生還剩什麼?

朋友幾個在一起,沒錢花,不是想著通過正當途徑謀財,而是偷車!

當看到議員家用水車供水時,不是通過正常途徑解決,而是做出將水車水管切斷的幼稚惡作劇!

《分貝人生》當被貼上貧窮標籤之後,人生還剩什麼?

妹妹因車禍離開了,肇事司機卻逃之夭夭!當阿強發現肇事車輛時,不是報警而是瘋狂的砸車。可氣的是,當他們偷來的車撞倒人時,卻同樣選擇逃逸。

人窮不能窮志

窮人窮志,對於不思上進的人,一輩子也就只能那樣了吧!優勝劣汰的社會法則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也許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同齡人奮鬥的終點,但他所享受那也是人家父輩奮鬥而來的。

認為社會不公,是因為你沒努力奮鬥!窮人,千萬別窮志!

當然,電影解釋出來不僅僅是窮人的社會問題,還對上流社會人群出爾反爾、貪婪、腐敗、麻木的弊端也有表現,更多內容,大家去看電影解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