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淝田一個小山村,卻走出了影響中國的大人物

謝維俊,字蔚青,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工農紅軍締造者和領導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贛南革命根據地、閩西革命根據地、陝甘邊根據地創建者。1908年10月出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陽縣(今衡陽市耒陽肥田茅衝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耒陽縣工會副委員長兼十六區區委書記、毛澤東秘書、紅四軍28團1營連黨代表、紅四軍一縱政治部主任、中共贛東特委書記、紅軍獨立四師政委、紅軍新編獨立第五師師長、江西省軍區政治部主任、江西軍區二分區司令員、中共三邊(安邊、定邊、靖邊)特委書記。


謝維俊故居位於衡陽市耒陽市肥田鄉肥美村1組毛衝廟。

謝維俊,字蔚青,化名廢若、非若,1908年10月9日出生在一戶富裕農家。他從小聰穎好學,做生意的父親望子成龍,自幼在家施教,使他3歲能識字,6歲可作文。8歲又送入蔣家祠堂讀書。


耒陽淝田一個小山村,卻走出了影響中國的大人物



1921年,經蔣嘯青安排,謝維俊到衡陽三師附小就讀,在那裡經常閱讀一些進步書刊,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4 年考入蒸湘中學,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被推舉為湘南學聯代表。1925年元月,他與鄰村蔣嘯青的妹妹蔣祥英完婚,新房就在正廳堂左邊一間廂房。此後,這裡便作為他的臥室兼書房,經常在此會晤親友、讀書寫作。

1926年夏,經蔣嘯青介紹,謝維俊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工農特派員身份回耒陽開展工農運動。在縣城,他籌建了青年工友社。在北鄉與蔣嘯青組織成立了肥田農會、碼頭工會。大革命失敗後,他建立了中共肥田支部,秘密組織遊擊小組,與陳芬、段兆祺、楊開偉等領導發起肥田暴動,在北鄉堅持開展遊擊武裝鬥爭。

1928年2月,謝維俊任耒陽十六區區委書記,參加了湘南起義。在北鄉新市和江頭一帶,以縣委特派員身份組織當地工農武裝向地主豪紳反動勢力進攻,有力配合了工農革命軍抗擊敵李宜煊師的反撲。4月7日,他在永濟圩率農軍與國民黨軍及挨戶團激戰脫險後,尾隨朱德部隊上了井岡山,其兄謝鳳亭被捕砍頭示眾,壯烈犧牲。殘暴的敵人還抄了他們的家,把謝維俊妻兒關進監獄,房屋遭到毀壞。在井岡山時期,他先後任連、營黨代表,1縱隊政治部主任。在紅4軍向贛南閩西進軍、創建瑞金中央蘇區期間,他歷任總前委秘書、中共贛東特委書記、獨立4師政委、獨立5師師長、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委員、省軍區政治部主任、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等職。在國民黨軍先後四次重兵圍攻中央蘇區時,他率領地方武裝積極挺進敵人後方,開展英勇的游擊戰,牽制敵人,配合紅軍主力粉碎了敵人一至四次“圍剿”,立下了顯赫戰功。1933年,他因堅持毛澤東正確路線,反對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與鄧小平、毛澤覃、古柏一同被“左”傾領導人打成江西“羅明路線”的代表,受到錯誤批判和撤職處分,後調中央組織部工作。

1934年10月,他隨中央軍委第二縱隊從瑞金出發,開始長征。1935年1月,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謝維俊也從此翻了身,被調任紅軍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書,協助部長李維漢工作。10月,紅軍經過艱苦卓絕的轉戰,終於到達陝北蘇區西大門吳起鎮,勝利完成戰略大轉移的偉大壯舉。隨後,中央率主力紅軍東進,決定留支隊長謝維俊在當地剿匪。年底,中央任命謝維俊為三邊(定邊、安邊、靖邊)特委書記、三邊剿匪總司令。由於靖邊縣遊擊支隊叛亂,引領大批敵軍重重包圍了特委秘密駐地沙清溝。謝維俊為掩護部隊突圍,戰至最後,英勇犧牲。

新中國成立後,謝維俊的兒子謝孟符參加工作後到長沙定居,其妻蔣祥英於1990年去世。舊居現在由其侄保管使用,經過幾次簡單維修,基本保持了原貌。

耒陽淝田一個小山村,卻走出了影響中國的大人物


耒陽淝田一個小山村,卻走出了影響中國的大人物


謝維俊故居於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4月被衡陽市委宣傳部公佈為衡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