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該劇根據網絡作家關心則亂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揚州官宦家庭盛家的故事。觀眾發現,劇中的人物稱謂跟古裝劇中常見的老爺、小姐等叫法完全不同——家裡最大的老爺叫“主君”,嫡母被稱為“主母”,生了孩子的小妾叫“小娘”,這些新鮮的叫法靠譜嗎?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庶母叫“小娘”?

不好吧,唐宋明特指妓女啊

雖然是架空歷史小說,但劇中兩個小男主一出場就討論他們想一文一武收復燕雲十六州,不少觀眾據此判斷該劇大約說的是宋朝事兒。而劇名也是出自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詞。另外,女主的父親盛紘因兒子妄議立儲兗王,結果被皇帝在早朝後扣在宮中“關”了一天一夜。對此,南大歷史系武黎嵩老師說,“這皇帝感覺就是宋仁宗。但史實並非如此,可能劇中是為了配合嫡庶之爭。”

劇中府內等級森嚴,“小娘”是盛府對妾室的稱呼,比如盛明蘭的母親衛恕意被府裡的僕人稱為衛小娘,墨蘭的母親林噙雙被稱為林小娘,華蘭的母親王若弗被稱為大娘子。不妨來科普下,這符合宋朝人的習慣嗎?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青年學者、南工大浦江學院侯印國老師表示,在古代“小娘”大部分用來指沒有結婚的女子,但唐宋明時期不同,特別用來指歌女妓女。“劇中用法可能來自於民間方言保留‘小娘’的說法,但那並不來源宋朝,而是後來由區域方言演化而來。”

“宋人可以稱呼年輕女子為‘小娘子’,但‘小娘’卻是妓女的專有名詞。這在不少詞典中都有這一條目”,侯印國說。

我們習慣了《紅樓夢》裡叫庶母“姨娘”,但那是明清的叫法,宋代該如何稱呼妾室呢?陸游在《家世舊聞》裡說:“八月,祖母生先君;九月,杜支婆生叔父。”自己又作註釋說:“先世以來,庶母皆稱支婆。”陸游是南宋人,他所說的“先世以來”,應該包含北宋,所以,北宋年間的人稱呼庶母,“支婆”或靠譜。宋人除了稱庶母“支婆”外,還有“妾母”或“少母”的叫法。朱熹說,“五峰(胡宏)稱妾母為少母,南軒(張栻)亦然。”宋代又稱妾為“小婦”或“小妻”、“次妻”、“少妻”。

習慣了“娘子”

其實女主人叫“主母”

另外,《知否》劇裡採用和“主君”對應的稱呼,把嫡母喊“主母”,這是合適的。早先,“主母”一般是指一國之主的老母親,後來也漸漸演變為大家族裡管事的女主人。不過主母只是個統稱,各種身份的人來稱呼主母也是有其他稱謂的。比如東漢劉熙所作的《釋名》中說,小妾把丈夫稱為“男君”,丈夫的原配就稱為“女君”。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歷朝歷代對嫡母的稱謂也很多,如“娘娘”“大人”“姊姊”“家家”“娘子”等等。比較“奇怪”的叫法,是北齊高家把親孃喊“姊姊”。文宣帝高洋的妻子李祖娥被痴情的弟弟長廣王高湛霸佔,甚至還懷了孩子,李祖娥羞愧得不敢見以前的兒子,兒子也覺得羞恥,怒斥:“你以為我不知道嗎?姊姊肚子大了,所以不敢見兒子。”

一家之主叫“主君”

子女直接叫“爹”

在劇中,女主的父親盛紘是揚州通判,這個一家之主被家人稱為“主君”。為何不是“大人”、“官人”呢?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早在先秦時期,“君”就是下層或孩子們對貴族、長輩們的尊稱。後來,“家君”“尊君”“家公”這類的稱呼不絕於書,“君”已有代指尊稱一家之主的意思。最初,“主君”一詞大多指國君,《史記·三十世家·魯周公世家》:“齊景公使人賜昭公書,自謂‘主君’”。後來“主君”由一國之君演變為一家之主,一個家庭裡的“最高長官”。宋代正史《宋史·列女傳》中說,“王貞婦,夫家臨海人也……婦乃陽謂主將曰:‘若以吾為妻妾者,欲令終身善事主君也。’……”王女士表示,“你要是打算納我為妻妾,讓我終身侍奉主君你……”其中就出現了“主君”一詞。

至於盛家子女們怎麼稱呼這個一家之主,侯印國表示,劇中用了“爹爹”一詞,最合適。《四朝聞見錄》裡,宋高宗稱宋徽宗,就是喊爹爹。清代梁章鉅的《稱謂錄》又舉例佐證,證明宋朝宮闈裡對皇帝都稱“爹爹”,後來民間也由此沿用。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除了稱呼外,

劇中的臺詞頻現史詩級翻車,

不少語文老師直呼:

簡直頭皮發麻,

拿著紅筆想要批改的手快要按不住了……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叮鈴鈴~請同學們打開語文課本,翻到“《知否》臺詞語病分析”這一課,我們今天學習如何修改這些氣死人的病句,搶救語文老師人人有責。

例題一:可能是受了“重要的事講三遍強調”的影響,劇中人物的臺詞中也出現同義詞重複使用。

聽著這臺詞,腦海裡出現手上再疊著一隻手的驚悚畫面……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幼年女主痛失所愛,從此孤身一人已經夠慘了,還被兩次強調“一個人”,大概是為了渲染“慘上加慘”的氛圍?

不過有河南網友表示,在方言中有“獨個兒一個人”的說法,只是其他人不知道才認為是語病。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例題二:兩個完全相反含義的詞語被湊在一起,你說我這到底是理解哪兒半邊意思呢……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例題三:語序顛倒,應為“五十餘萬兩的嫁妝”。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例題四:用詞錯誤,尤其是將“令愛”說成“小女”,一字之差,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這大概是不花一毛錢,就把別人家女兒“拐”走的最快方式。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而人們發誓時常掛在嘴邊的“蒼天后土在上”,“后土”指的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水神”共工的孩子“土地神”后土,跟這土地厚還是薄真沒啥關係。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這個“繼承大統”可謂是全場最佳,雖有具體語境,但在古代,一個區區侯府公子,用形容皇子繼承皇位的詞語來自稱,要是被皇上聽了可得了:這小子是不是想造反兵變,謀權篡位啊!

如果是現實情況中,接下來的劇情就很清晰明瞭了,男主角因一句話給皇上送上人頭,劇終。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看完這些史詩級翻車臺詞,一眾語文老師感覺心臟吃不消了,緊握著紅筆想要批改的手快要按不住了,想要拿起手機叫編劇的家長來學校聊聊學習問題了。

一想到孩子們追劇時被這些臺詞帶跑,剛教會的語文課猝不及防就這麼付諸流水,考試時又是一通胡寫,語文老師們感到頭皮一緊……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還有網友腦補出了被逼成強迫症的語文老師們,看電視劇時犯起職業病的畫面,整個人入魔似的扒在顯示屏上,用紅筆一個一個做出修改標註。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說了幾遍了!送分題啊送分題!還要錯!”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還記得此前范冰冰對於“陰陽合同”一事發布的致歉信,被當成高中改錯例題,學生們揪出文中語病10多處。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知否》看來是要步其後塵,為期末考試語文命題組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了。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在“能否忍受《知否》劇中病句”的投票中,表示無法接受、觀看體驗深受影響的網友幾乎佔到三分之二。

《知否》,知否?語文老師頭皮發麻,紅筆按不住了!

有網友猜測,編劇也許是想表示幾位主角念過私塾後,言語中帶有文人風雅,可能因為文學底蘊不足又用力過猛,最終呈現出的結果令觀眾都有點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