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上市公司保壳忙 为何电广传媒屡上“头条”?

临近年底,电广传媒宣布以2.088亿元出售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也引来深交所的关注函。由于2018年全年未能确定是否扭亏,临近年末,电广传媒宣布了出售《愚公移山》的决定。这项决定随即被广泛解读为是关联方“输血救命”。在市场的质疑声中,这笔交易最后终止。卖画失败后,电广传媒近日10亿元转让资产再一次引发舆论热议。此外,电广传媒的一纸公告宣布与华为将在5G 端到端系统建设、5G 行业应用示范、4K 等 5G 视频业务孵化、全媒体云及 5G 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此事又被舆论推上“头条宝座”。

实际上,每年年底,使出十八般武艺忙着“保壳”的上市公司很多,而上市公司通过转让资产来保增长,以避免被“戴帽”或退市的也并不新鲜,那么,为何电广传媒却屡屡被推上“舆论头条”?是电广传媒自带“热搜”体质,还是市场自发式的狂欢?

如果深入了解了电广传媒曾在资本市场的话题热度(被多数投资者定位)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舆论传播的特性,就不难理解其近期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舆论中心”。在笔者看来,这至少有以下四大原因:

首先,事件本身具有新闻性。电广传媒被曝欲2亿卖出徐悲鸿画,而买方湖南广电是其关联方。这事件本身具有新闻性。此事被媒体传播后,由于受众的猎奇心理和部分媒体的“吸引眼球”运作,致关注度飙升。

其次,市场期望值与实际业绩之间存在落差。在2015年注册制改革的牛市背景下,A股市场创投概念股一度被疯狂炒作。而电广传媒曾被认为是A股市场最有潜力的创投龙头股,自然吸引资金蜂拥而至,股价也因此被推到48.38元的高位,但随着市场强烈震荡,“注册制”暂缓推行,原来被资金追捧的创投股也自然被“抛弃”。但这仍然不影响电广传媒的“白马股”地位,部分价值投资者坚持认为其存在极大的投资价值。但随着股价一路下行,直至被曝出需卖资产“续命”,市场对其期望值,与其自身经营业绩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才引发舆论聚焦。

第三,舆论的“放大镜”作用。电广传媒此前在资本市场本就不是“无名之辈”,加上“卖画”保壳事件成为新闻后,因此事已成为“明星公司”的电广传媒就被至于舆论的“放大镜”下,其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卖点”,甚至被无限放大,成为部分媒体为吸引眼球的工具,而拥有众多受众的互联网又为媒体迅速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

第四,电广传媒是“白马股”存在争议。电广传媒之所以被频频推向“舆论头条”,除了上述三大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是否具备投资价值一直存在争议。部分价值投资者认为,除了财务健康外,电广传媒还具有国资背景,其全资子公司创投基金在全国创投竞争力中排名第七等,具备投资价值;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则认为,电广传媒所处的行业没有安全边际,仅有投机和炒作价值。两派观点的交锋相对也被市场关注已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