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釋疑》之《經解篇》第五十二卦 艮(連載中)

《周易釋疑》之《經解篇》第五十二卦 艮(連載中)

第五十二卦 艮 (艮為山) (下艮上艮)

(為兩山重疊之象)(《序卦》曰: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雜卦》曰:震,起也;艮,止也。解曰:震,剛爻在下,動而上,起也;艮,剛爻在上,止於下,止也。

————————————————————————————————————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解曰:內艮外艮,艮為止;三四五爻,震為動。時止則止,時行則行。靜中有動,動而能止,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止,內艮止地道,外艮止內艮。剛爻在上,二剛相敵,內外相背,故“艮其背,不獲其身”。對位之爻,皆以敵應,曰“上下敵應,不相與也”。少男居庭內外,艮其背也,故“行其庭,不見其人”。止其所止,無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解曰:兼山,曰艮。艮止萬物,兼山而至,物不出所宜,君子象之,故曰“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解曰:初爻在下,柔居陽位,上接坎險,曰“艮其趾”。時止則止,雖不當位,亦未失正,故無咎;利永貞,上無應而有敵,臨險而止,時未至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解曰:

腓,小腿;拯,承也。柔中得位,安居無為,故曰“艮其腓”。相接九三,陽剛盛極,上行則不得相接,故“不拯其隨,其心不快”。未退聽,剛爻得位,震之初爻,志上行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燻心。

《象》曰:“艮其限”,危燻心也。

(解曰:卦之交接,曰“限”,喻人之腰。剛居陽位,志在上行,行則遇艮,故曰“艮其限”。坎之中爻,上接六四,六二柔中,不隨故失,曰“列其夤”。列,裂也;夤,脊背之肉,坎為美脊。坎險正中,故曰“厲”。坎其於人,為加憂,為心病,故曰“燻心”。燻心,焦心。)

六四,艮其身,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解曰:

四爻之位,如胸腹焉,以護五藏,而行四肢,故艮其身可止諸躬。柔居陰位,下臨艮卦,艮其身也;相接九三,以連上下,防身裂也。在其位謀其政,無咎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解曰:五爻之位,艮之中爻,震之上爻,下動上止,如人輔頰,故曰“艮其輔”。震為言,柔中得位,止於剛也,故“言有序”;言有序則行有常,行有常則悔亡,雖下無應,剛柔接也。言語者,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不可不畏也。《老子》曰:“悠兮其貴言。”)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解曰:艮之上爻,剛居陰位,厚德以止,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