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幫教父杜月笙:成大事的人,必須學會這四條人生法則

黑幫教父杜月笙:成大事的人,必須學會這四條人生法則

提起杜月笙,你會想到什麼?

有人說他是亂世梟雄,有人說他是流氓大亨,也有人說他是青幫大佬,等等。

的確,他身上有無數的標籤,除了人們熟知的幾個身份外,杜月笙還曾經是中國紅十字協會副會長,帶頭捐獻了150萬抗日救國。

從一個浦東鄉下小癟三,到成為十里洋場上的第一人,杜月笙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

黑幫教父杜月笙:成大事的人,必須學會這四條人生法則

01 有本事,沒脾氣

杜月笙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這段話,即可以說是他對世人的一個評價,也可以說是他對自己的一個提醒。

他做人,就是按照這個標準來的。

杜月笙出生貧苦,最早的時候在水果店裡面打工,因為削梨削的好,一削一整條皮,所以人們都叫他菜陽梨。

即便是後來當他在十里洋場上闖出一片天地後,依然有人這樣叫他。甚至於,有時候他走在街上,就有乞丐直接過來說:菜陽梨,給點錢。

但是,他不但不計較,反而真會給他們一些錢。

按常理來說,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非常忌諱人們說他之前的事情,但是杜月笙無所謂。

每次有朋友到他家中做客,他都會拿出當年削梨的功夫,給朋友削梨吃,朋友們都感到他的親切,沒有一點那種小人得志後的架子。

他家的保姆也都說:老爺的脾氣也很好,幾乎不會因為他們做錯事情大發雷霆。而且經常有人來求他幫忙,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窮苦人民,他都會盡量滿足對方的要求。

因為出自卑微,所以他成名之後,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不會有絲毫懈怠,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他曾經對朋友說:看看我們今朝的排場,像煞鯉魚跳過龍門,身價百倍了。但是你要曉得,我跳龍門比你難得多。

你好比是條鯉魚,修滿500年道行就可以跳,我是河濱裡的一條泥鰍,先要修1000年才能化身為鯉,再修500年才有跳龍門的資格。

因此,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隻可成功,不許失敗的。譬如說我們兩個同時垮下來,你不過還你鯉魚之身,我呢,卻又要變回一條泥鰍了。

毛主席曾評價說:“杜月笙終其一生做到六個字,有本事,沒脾氣。”

黑幫教父杜月笙:成大事的人,必須學會這四條人生法則

02 用心做人,細心做事

杜月笙之所以能從社會末流,混到上海灘頭號人物,除了運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非常善於為人處事。

有一次,有人偷了黃公館的鴉片,杜月笙主動向林桂生請命去追回。

他猜到偷鴉片的人,一定會逃往英租界,於是他就在半路上阻劫,果然,看到竊賊正坐在一輛黃包車上,旁邊放著一麻袋貨。

他走上前去,先是把手裡的槍揚了揚,然後不跟車上的人說話。

先是對車伕說:我知道沒有你的事,但是我要請你幫我一個忙,你跟我去一趟黃公館,去了之後,我賞你兩隻大洋。

然後才對竊賊說:橫財你是發不了了,但命總歸是走的。你跟我去黃公館,向桂生姐道一聲歉,命是有的。不信你就想一想,黃公館裡面什麼時候做過人了,要做也在外面做啊。

結果,幾句話就把兩人搞定了,鴉片也追回來了。

有人評價杜月笙處理這件事手法高明,剛柔並濟,軟硬兼施。

除此之外,他在處理幫會的其他事情時,對於節奏和尺度的把握,同樣非常在行。

還有一次是,他和國學大師章太炎之間發生的一件事。

章太炎晚年住在蘇州,原本他不屑與杜月笙這樣的人交往,但不料侄子在英租界與人發生糾紛,章太炎只好放下架子,請杜月笙幫忙。

杜月笙知道後說:“這事我已清楚,我會替您辦妥。請勿擔心!”之後,他費了一番功夫,才將此事辦妥,隨後他專門去蘇州拜訪章太炎。

杜月笙知道讀書人清貧,臨行前,偷偷將一張兩千元支票,疊成小方塊放在桌上的茶杯下。

既保全了讀書人的面子,又表達了一番心意。

後來,他倆開始結交,亦師亦友。章太炎給他賜名杜鏞,號月笙。還親筆為他修訂家譜,讓卑微的他有了好出身。

杜月笙處事的手法和做人的態度,值得很多人思考和琢磨。

黑幫教父杜月笙:成大事的人,必須學會這四條人生法則

03 人生格局,決定結局

我相信,人與人的格局是有區別的,就像我相信,人與人之間是有區別的一樣。

格局大的人,他看問題的角度、高度、深度都迥異於普通人。

杜月笙能在千萬人中脫穎而出,從小混混到人中之龍,成就一翻大事業,這一定和他的格局有莫大關係的。

1910年,杜月笙還是個小人物。一次,黃金榮給兄弟們打賞,年僅23歲的杜月笙因為得力有為,得到了最高獎賞——三千塊大洋。

黃金榮說:“這些錢夠你在上海買一座豪宅。”

杜月笙接過錢,立刻就溜了。

黃金榮很好奇,對手下說:“盯著他,看他拿錢幹什麼去了?”

杜月笙一路小跑來到金橋,將所有賞錢全部分給了手下弟兄,他說:“我杜某能有今日,多虧各位兄弟相助。”

黃金榮知曉此事後大驚,不禁感慨:小小年紀,如此格局,恐怕我死後,上海灘就是他的天下了!

然而真實情況是,黃金榮還沒死,杜月笙就已經威震整個上海灘了。

成大事者,必有異於常人的遠大見識和格局,不被錢財縛住腳步,不為小利迷惑心志。

1930年,杜月笙已經成為上海灘大亨。一次,法商水電公司總部,3名員工被電身亡。水電公司卻對工人之死置若罔聞,結果工人們大鬧罷工。

罷工持續數天,局勢十分混亂,法商董事長阿方斯沒辦法,只好請求杜月笙,杜月笙說:“我聲望不夠,難擔重任。”

阿方斯只好跑去找上海市長吳鐵幫忙說情,吳鐵拿一箱子錢找杜月笙說:“別鬧太大,給個教訓就行。”

杜月笙說:“錢你拿走,既是市長懇請,我必須得幫到底。”

隨後,杜月笙給阿方斯說:“3名員工每人補償50元,所有工人加薪一倍。”

阿方斯考慮很久說:“補償沒問題,但薪金只能加七成。”

杜月笙說:“好,一言為定。”

杜月笙隨即召集罷工領袖,問他們復工條件,有的說加三成,有的說加四成,還有說加一半,但杜月笙說:“杜某無能,只能給兄弟們加七成,對不住大家了。”

頓時全場沸騰了。

這個時候臺下有人問:“罷工期間的工錢怎麼算?”

這是個大難題,杜月笙想了一下說:“我已答應法商,不能變更,既如此,你們罷工期間的工資,我杜某來出!”

頓時全場響起一片掌聲和高呼,這一下子,他掏出了30萬。

杜月笙做人,看的高、看的遠、看的開,一生都仗義疏財。

他舍卻錢財,換來眾兄弟們的真心,買來各方人物的交情,成大事者,必須先有大格局。

黑幫教父杜月笙:成大事的人,必須學會這四條人生法則

04 一場面,二體面,三情面

杜月笙常說,人一生要吃好三碗麵:場面,體面,情面。

場面,很多人都喜歡大場面,場面大氣勢自然就大,就能積累勢能,杜月笙自然深諳此道。

1946年,蘇北爆發洪災,蔣介石下令“行政院”設法救濟蘇北難民,以此穩定國統區。

杜月笙毫不猶豫地接下了20億元賑災款的任務。然後,杜月笙和他的弟子策劃了一場轟動一時的“上海小姐”選舉,參選的佳麗多為上海灘當紅歌星、舞女。

結果大獲成功,共獲得捐款4億元。杜月笙的愛國行為獲得各類上層人士的欣賞與支持。

體面,中國人是最講面子的,人際場上最忌諱不給人面子。

杜月笙從不拂人臉面,因此廣結名流,賓客滿堂。

當年黎元洪下臺,落泊上海,杜特為善待,黎的秘書長饒漢祥譽其為“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稱其為當代春申君。

大學者章太炎、名士楊度、名律師秦聯奎、文化名人楊千里等,都是他的尋常座上食客,連同名震天下的大教育家黃炎培也是他的好友。

情面,中國人是最講感情的,尤其是知恩圖報。

杜月笙幼年父母雙亡,歷經坎坷,來拜了青幫的陳世昌為“老頭子”,正式入了青幫。

後來杜月笙發達後,把陳世昌養了起來。

陳世昌有個很不成器的兒子,有一次和人家辦錢莊虧得一塌糊塗,債主追得急,陳世昌只好請杜月笙解困,杜月笙二話不說,把二萬五千大洋送到陳世昌手裡。

結果沒多久,這二萬五千大洋敗光了,杜月笙又給兩萬,這些錢不久又被花個精光,陳世昌再也沒有臉面登杜家門了。

正是憑著對場面、體面、情面的深刻體察,杜月笙才能成為民國時期,呼風喚雨,同時口碑又最好的人。

有人說:經商需看胡雪巖,做人當學杜月笙。這大概是對他最高的一種評價了。

杜月笙一生叱詫風雲,他的是非功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論,我們不敢斷言,但是他為人處世的方法,卻值得我們細細推敲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