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父母睡與爺爺奶奶睡的區別

孩子和父母睡与爷爷奶奶睡的区别

小喇叭:

各位家長朋友們,我們於2019年2月18日正常工作。在此,啟動2019年新年工作,免費集體答疑工作將繼續服務於大家,歡迎踴躍報名!

孩子和父母睡与爷爷奶奶睡的区别

前面在和媽媽們聊天,一位寶媽問到,她家閨女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這到三歲要上學了接到自己的身邊,但是到晚上哭鬧著要找奶奶,有的時候閨女都是哭著睡著的,寶媽很是心疼,相信有不少人有這樣情況,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事情怎麼解決?

其實孩子從小跟誰睡覺都是有說法的,在寶寶的心理上就是跟誰睡就會跟誰親,大家都知道老人的育兒觀念和我們年輕人是有很大不同的,即便是文化程度的不同,但是所經歷的還是有很大差異,導致孩子的性格也是不一樣。

寶寶跟不同的人睡,性格也會不同。

孩子從小跟著媽媽睡

孩子還是胎兒的時候就在媽媽的子宮裡面,出生以後會通過媽媽的撫摸來感受安全感,媽媽陪著寶寶睡覺,可以零距離的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讓寶寶消除心中的焦慮、孤獨等,從媽媽身邊獲得安全感。

表現:

(1)容易融入別的小朋友團隊,和小朋友一起玩;

(2)大膽的跟別的小朋友交流;

(3)性格大方,懂得分享;

(4)孩子會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幫忙;

寶寶有了充分的安全感,對自己會充滿信心,在給別人交流的時候會有自信有底氣。

從小跟著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睡

孩子從小跟著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睡覺,不能說缺乏安全感,但是祖輩給不了孩子全面的安全感,有很多的事情老人都不喜歡放手,這樣孩子就不能鍛鍊自己,有的時候老人為了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害怕別的小朋友打孩子,慢慢就給孩子養成了孤獨、不愛說話,嚴重了會形成自閉症。

表現:

(1)喜歡粘著人,不喜歡別人交流;

(2)看不見大人在身邊就會哭鬧;

(3)遇到生人就會躲藏到大人背後;

(4)睡覺的時候喜歡緊貼人睡覺,有的時候睡著會睜開眼看看,然後在睡覺;

也不是說孩子不能讓老人帶,父母白天要上班,還是需要中間銜接的人,但是晚上可以讓孩子和父母睡覺,老人家也不能因為心疼子女上班辛苦為由,來主動攬下帶孫子睡覺一事,通常,老人非常想帶孫子睡覺,孩子可愛,睡在自己身邊很有滿足感,年輕的父母更不能把工作當藉口,把孩子24小時託付給父母,這樣看似是輕鬆了,但是父母卻在替你承擔,你與孩子的那層關係會經不住考驗的,通常會在學齡期有所體現。

寶寶跟誰睡,差別竟這麼大?

專家指出:孩子從小跟誰睡,心理上就會跟誰更親近,長大以後的性格也就更接近誰。那麼孩子跟誰睡,長大後會更優秀呢?

孩子從小和父母睡還是和老人睡,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出差別,但是孩子三歲後差別就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沒有過度,到上幼兒園直接把孩子從爺爺奶奶那裡接過來,在此希望年輕的父母要考慮到這一點,這邊前來諮詢的許多案例都與此相關,孩子離開了爺爺奶奶不知道如何與媽媽相處。父母可別不在意,差別在這裡:

孩子吸入的氣體有差別

老人和年輕人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不同,老人的各項器官機能也逐漸減弱,所以他們晚上睡覺就需要更多更充足的氧氣,孩子和老人睡覺,會被奪走大量的氧氣,並且老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比較渾濁,孩子有可能會吸入這種氣體,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所以和老人睡覺的孩子體質大都沒有和父母睡覺的孩子好。

老人會給孩子蓋很厚穿很厚

冬天氣溫很低,如果孩子和父母睡,父母可能會想辦法將室內的溫度調高,儘量給孩子蓋輕薄保暖的被子,這樣不會壓到他。而奶奶就不一樣了,她怕孩子凍著,就只能往孩子身邊蓋一層又一層的被子,這可能會讓孩子喘不過氣,影響睡眠質量,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

老人會更由著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晚上比較興奮,越是該睡覺的時候越沒有睡意,孩子如果和媽媽睡,媽媽可不會一直遷就他,晚上不睡白天就起不來,會影響第二天一整天的精神狀態,所以媽媽會讓孩子趕快睡覺,慢慢就會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但是奶奶可是會慣著孩子的,他不睡覺奶奶也沒有辦法,只能陪著一起玩。孩子喜歡熬夜,身體素質當然越來越差。

看到這裡,媽媽們還敢讓孩子和奶奶睡嗎?您有什麼看法,歡迎文末留言。如果孩子的奶奶沒有上面說的一些行為,那讓孩子和奶奶睡也無可厚非。但是父母最好還是讓孩子和自己睡,這樣才能讓他的身體更棒,更符合自然法則。必定老人家的睡眠質量也是有要求的。還是那句話,養孩子,需要親力親為。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集體答疑(免費)和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來源:本文根據新浪育兒相關文章整理。

兒童心理成長的微信號:ertong_xinli,是兒童心理資訊和服務平臺,歡迎關注。

諮詢預約/聯繫我們

問題快速查找:A叛逆,B愛發脾氣,C固執,D嫉妒,E敏感,F急脾氣,G磨蹭, H愛告狀,I哭鬧&耍賴,J立規矩,K膽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別人東西,O教育方法,P做個好爸爸,Q入園焦慮,R不合群,S興趣培養,T注意力,U性心理,V二孩教育。請關注本號後回覆對應的字母,如“叛逆”回覆“A”。

點擊好看讓更多家長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