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無法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但金錢有時能保護一個人的價值

金錢無法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但金錢有時能保護一個人的價值

△、假如你關注一個異性的伴侶是什麼人,那麼你多少有點兒傾慕他(她)。

△、數百年前最富有的人,未必比現在的普通人過得好。數百年前最聰明的人,放到現在也還是頂尖聰明。

△、真正上癮的事情,猶如呼吸空氣般無法覺察。例如空氣。

△、青年人的種種問題,是精神與肉體的不平衡;成年人則是名利與肉體的不平衡。

△、人與人之間無法被公平定價,這是一切悲劇喜劇的根源。

△、笨人自嘲,猶如東施撒嬌。

△、人們並非因為是同行而有話聊,那些雖然是不同行業但有類似專業深度的人彼此更聊得來。

△、恐怖片比愛情片更不容易令人失望。

△、別責怪自己的衝動,連你的理性都要依靠它挺身而出。

△、人們用失望給下一個希望騰出地方。

△、成年人並不憤怒,只是咆哮。

△、人格不獨立群體裡的義憤填膺,就像池塘裡沒有緣由的蛙鳴。

△、機遇從來都是半成品。

△、一個人的整個學生時代都在學習“確定性”,然後毫無防備地被拋進一個“不確定性”的現實世界。

△、全世界沒有任何免稅店免智商稅。

△、只有兩種對話可以持續:對方牛逼而你又不顯得傻逼的,你牛逼而對方又不顯得傻逼的。

△、試著在時光的河流中種一些樹,並且不去期待它們結果。

△、不是基於“求解”的簡單,約等於鄉下老太太也能說出來的宇宙真理。

△、不是從複雜中穿越而出的簡單,過於簡單了。

△、有些人就是有將事情簡化的天賦。但這天賦本身其實非常複雜,而且使用場景有限,無法被複制。

△、女人有兩種撒嬌方式,向爸爸撒嬌和向戀人撒嬌。男人只有一種。

△、知識是用來辨識感知的,而非消滅感知。

△、書無法被替代。因為書是三維的,當你捲起一個曲面,會有電子書所不具備的閱讀蟲洞效應。

△、奢侈品的廣告不是用來提升產品價值的,其廣告就是價值本身。

△、上帝庇護你的方式是讓某些事不發生。

△、那些不會因為變髒、變舊、變破而失去價值的,才是真的東西。例如鈔票,書。又如時間。

△、一本書的前言是作者的裝逼,後記是作者的撒嬌。

△、我對街角的期待因為報刊亭的消失而消失了。

△、需要禁止的東西生命力最旺盛,有時那生命力部分來自於被禁止。

△、人人都希望這世界出點兒亂子,但又不是真的亂。

△、引起共鳴比寫得深刻更受歡迎。

△、結束一場無意義的爭吵,靠的是理性而非智慧。

△、機智需要足夠出眾才能替代理性,就像足夠漂亮有時能掩蓋人的品性。

△、多愁善感是有錢人的甜點,是窮苦人的正餐。

△、運氣大於我們的努力,但也包含了我們的努力。

△、在每天都在重複發生的事件中,日出日落總能令你不厭其煩地感到震撼。

△、我們以為時間在流逝,而財富能積累,事實並非如此。這個世界的一切存在,包括你擁有的物質和財富,都隨著你的時間同比例折損。

△、上帝是仁慈的,但那仁慈的分辨率不夠精細至每個人。

△、這個世界永遠無法被攪拌均勻,直至整個宇宙均勻地歸於死寂。

△、蒼蠅不會因為你的神聖而不叮你。

△、房子是虛妄的,而世間其他諸物更虛妄。這便是“不動產”的價值秘密。

△、終點不在乎你用的是什麼交通工具。

△、消費類的東西,從眾經常是對的,例如飲食;創造性的東西,從眾經常是錯的,例如投資。

△、令人乏味的成功最靠譜,但也最容易被放棄。

△、儘量做正確的事情,否則你無法區別“堅持”與“賭徒式加碼”。

△、理性的寬度取決於本能,理性的深度取決於智力。

△、聰明是賽馬,理性是韁繩。

△、一個人的成熟度,可以用他對他人安慰的“不依賴程度”來評估。

△、金錢無法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但金錢有時能保護一個人的價值。

△、當你去問別人某件事情是否該去做的時候,你已經準備好犯錯了。

△、孩子是成年人在生活失去可能性後的救生圈。

△、狗要在自己的領地撒上尿才安心,人要買下物業才安居。

△、新觀點在等待老觀點死去,而老觀點趁機植入病毒。

△、當你因為某個朋友視友誼如交易而不忿時,那是因為你有另外的交易標準。

△、不在乎是因為得不到,不甘心是因為捨不得,不想要是因為看不上。

△、人們極少譴責惡魔,人們大部分時間在譴責令他們失望的天使。

△、淡泊是貪婪失手後的裝腔作勢。

△、世間的絕大多數事物都是自愈的,而你卻試圖從外部尋求治癒。

△、73年出生的人永遠搞不懂63年出生的人在想什麼,正如自己不被83的人搞懂。

△、我對無法靠天賦領先的領域沒興趣。

△、聰明的辦法,可以是聰明的笨辦法,也可以是笨的聰明辦法。但笨的笨辦法還是笨辦法。

△、我願意犧牲部分理性換取對虛假意義的追求。

△、有人把自己的愚蠢描繪成個性時會很得意洋洋。

△、慾望最詭異的地方是,人們不願意放棄自己其實並不擁有的東西。

△、現實世界的土地是有限的,所以房子總在增值;精神家園的土地是無限的,所以精神總在貶值。

△、人們不需要真理,只需要理由。真理通常不像個好理由。

△、錢成為底線,遠不是最糟糕的。

△、人們對於逝去的時光總是寬容的,並感激那段時光;對失去的東西,卻不能感激曾經受惠於之。本質上只是因為人們對時光的逝去無可奈何。

△、寧靜必須是一種難以被維持的狀態,否則人就成了石頭。

△、悲劇總是重複上演,並不斷加重口味。

△、是誰在實施“事與願違”這件事?他為何從不失手?

△、社交網絡降低了聊天的成本,卻令傾聽更為昂貴。

△、人們靠理性謀生,靠非理性生活。

△、大眾用兩種方式摧毀天才:忽略,吹捧。

△、活在過去的人總是被現實撕裂,因為他的心在原地,身體被今天拖至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