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喪失鬥志的孩子重新找到起跳的力量?

如何帮助丧失斗志的孩子重新找到起跳的力量?

如何帮助丧失斗志的孩子重新找到起跳的力量?

由於管理不善,初一、初二時,(7)班的班風、學風一直處於年級墊底。新接手的初三班主任小楊找到我,無比焦慮地說:“每天上課看見孩子們萎靡不振的樣子就著急,我用了不少方法,可都沒什麼效果。您能不能去給我們班孩子們鼓舞一下鬥志?”

我想,循循善誘地講道理對於這個班來說早就沒用了,便問小楊:“(7)班的孩子們最愛什麼?小楊不假思索地告訴我:“他們最愛吃、愛講話,什麼時候都看見他們的嘴巴在不停地動。”既然如此,那我就要充分發揮他們嘴巴的功能。

班會課那天,我精心挑選了一大袋水果零食帶到教室,引來一陣歡呼:“哇!好多好吃的!”

“我聽說咱們(7)班同學個個能言善辯,今天我就在這裡擺一個小小的擂臺賽,只要你敢說,敢於表達你的心聲,這些獎品就任你挑!”話還沒說完,學生們個個摩拳擦掌,大喊:“老師,快點開始吧!”

我拿出一串晶瑩剔透的葡萄亮了一下,然後用繩子綁好並掛在教室門框上方最高的那顆釘子上。

“活動規則是這樣的:在不借助任何外力和其他物品的情況下,你只要用手碰到這串葡萄,就可以獲得一份獎品。”

“太簡單了,小意思!”那些高個學生紛紛舉手,但我沒有點他們,而是點了班上比較矮的5名學生。5名學生都是先後退、再往前衝,然後雙腳奮力向上跳,雙手使勁往上伸,卻始終無法碰到那串誘人的葡萄。一次、兩次、三次……直到他們垂頭喪氣、投降認輸為止。

“謝謝參與!”我一邊給他們發參與獎,一邊拋出問題:“請你們每人用一個不同的詞語描述此時此刻的心情。”

“鬱悶。”“難過。”“失望。”“高不可攀。”“無能為力。”每個人都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如果我再給你們每人一次重新嘗試的機會,你還會繼續嗎?”只有一名學生又嘗試了一下,其他四名學生直接放棄。

“為什麼你們主動放棄再次嘗試呢?說一說你們的想法,好嗎?”

“我能力有限。”

“我有自知之明。”

“我不想丟人現眼。”

“我不想作無用的掙扎。”

“咱們(7)班同學口才果然厲害,對答如流。”我小小地誇獎了一下他們,安撫他們受傷的心靈。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家一起來分析,導致他們不肯再嘗試的最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是能力嗎?是害怕嗎?”我接著問。

有一名男生隨口說了一句:“是他們看不到希望,所以乾脆放棄。”

我由衷地為他鼓起了掌,並讓他上來任意挑選獎品,羨慕的眼神齊刷刷投向講臺。我趁機向大家展示一幅圖片,內容是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的一個實驗:

把一條狗放在一個金屬底籠子裡,中間豎一塊隔板。當狗在隔板左邊時,籠子底部會接通電源,給狗十分痛楚的電擊,這時狗會本能地越過隔板跳到右邊,如果這時也給以電擊,狗又會跳回左邊……如此反覆多次以後,狗就不再主動跳躍,寧願放棄所有努力,絕望地呆在某一邊,默默地忍受痛苦。

狗遭受多次挫折之後產生的無能為力感,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這種‘習得性無助’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是否存在呢?誰能舉例說明?”兩分鐘過去,一片寂靜,當我以為沒人能答得出時,一名剛才參與遊戲的小男生很勇敢地站起來,給了一個大大出乎我意料的回答:“我和班上不少同學一樣,學習成績一直不行,每次考試都很糟糕,所以我們已經習慣性地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兒,反正基礎那麼差,聽也聽不懂,再怎麼學也沒有希望了,我覺得我目前的狀態和這隻小狗類似。”

我由衷地讚歎道:“你好厲害啊!學以致用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強大。確實如你所說,假設我們把這串葡萄當作我們的學習目標,如果我們把目標定得太高以致根本沒辦法達成的話,我們是不是就長期處在一種無能為力的情形下,只能聽天由命,進入‘習得性無助’狀態?那你想不想馬上走出這種無助的困境?”

他點點頭。我把葡萄降低位置重新掛好,他輕輕起跳,輕而易舉地碰到了葡萄。

“把葡萄放低一點,放在我們夠得著的地方,這說明了什麼?”我再次把問題拋給全班,大家紛紛發表看法。

“目標太高容易望而生畏,目標合適方才動力十足。”

“適合自己的目標才容易找到進步的感覺。”

“選準自己的目標,然後每天和自己比,就能比出信心和努力的方向。”

我讚許地點點頭。此時我又在大屏幕上調出一則小故事《每次只追前一名》:

一個女孩,每次跑步都落在最後。媽媽安慰她:“沒關係的。你的目標就是:只追前一名。”小女孩記住了媽媽的話,結果從倒數第一名追到了中游水平。後來她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學習中,每次考試都只努力超過前面那個同學。就這樣,她考上了北大,後來還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並當選為哈佛大學研究生學生會主席,她就是朱成。

“大家讀後有什麼啟發呢?”故事似乎打動了他們,學生們打開了思緒的閘門,熱烈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把挑戰的目標定位低一些,這樣容易找到成功的感覺。”

“只有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和挑戰的慾望。”

“先把小困難一個個克服了,就會越來越有鬥志去克服更大的困難。”

“大家說得很棒,目前你們的學習雖然不盡如人意,但這並不是大家的能力不行,而是大家的方法不對或者努力不夠。只要大家不自暴自棄,重新定好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不斷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就能跳出習得性無助的怪圈。青春是用來拼搏的,今天是用來回憶的。我希望大家滿懷信心面對未來,勇敢地應對各種挑戰,盡最大努力去衝刺中考,迎接你們的必將是一個繁花似錦的美好明天!”

話音剛落,教室裡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希望這掌聲是孩子們用自信唱響未來的掌聲,是為了迎接那個更好的自己而響起的掌聲。

如何帮助丧失斗志的孩子重新找到起跳的力量?
如何帮助丧失斗志的孩子重新找到起跳的力量?

欄目:教育隨筆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