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丨科學日記,為學生搭建綜合運用知識的平臺

推荐丨科学日记,为学生搭建综合运用知识的平台

推荐丨科学日记,为学生搭建综合运用知识的平台

與和傳統的側重於記錄科學發現的證據性數據和文字的“科學記錄單”相比,科學日記傾向於利用文字來描述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故事,是幫助學生將小學科學知識融會貫通的好載體和平臺。

一、記錄觀察體驗過程,再現學生心理變化

0

1

針對三年級科學課中需要觀察的內容,我要求學生在完成“科學實驗的數據記錄”的同時還要寫“科學日記”,希望他們能用感性的筆觸記錄在科學觀察過程中發現的現象和故事。通過分析和研究學生的觀察日記,我有許多意料之外的收穫。

【案例1】剪開蠶繭的時候(劉璐毓)

今天,高老師交給我們一個噁心而又艱難的任務,那就是剪開蠶繭。

我看著那雪白的蠶繭,不忍心將它剪開。第一,怕剪到蛹;第二,怕剪開的是死的。懷著這些複雜的心情,我剪開了繭。裡面有一個橢圓形的蛹,是黃色的,我覺得很像一粒花生米。旁邊同學卻說:“像麵包,還有種想吃的衝動。”

我說:“這東西能吃?”

“這當然能吃,還含有許多蛋白質呢!”老師說。

“那、那、那它肯定不好吃。”我吞吞吐吐地說。

“不,它可好吃啦!”老師說。

……

從文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的心理變化。一開始,這個學生不願意剪開蠶繭,他認為“噁心而又艱難”,而剪開後,隨著心情的慢慢平復,他開始觀察,從顏色是“黃色”,到形狀像“一粒花生米”,這些形容詞都真實地表現出他的情緒情感變化,由恐懼、抗拒,到認真觀察,並討論其組成成分。

科學日記幫助我們再現了學生的心理變化,也提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設置一些恰當的情境,讓學生消除掉抗拒心理,從而樂於學習。

二、再現科學實驗過程,讓學生學會用已有知識解釋新問題

0

2

學生寫科學日記時,首先需要在腦海中再現他們的科學實踐過程。這種再現過程,調動了他們對科學概念的思考。

【案例2】水結冰了(肖樂衡)

今天,高老師帶著我們在教室裡做了一個實驗,實驗名字是“水結冰了”。

首先,把溫度計插進試管,再把試管放進冰水混合物裡;靜靜等,看到溫度計的溫度到了0~3攝氏度,水開始結冰了。剛結冰時,我發現試管冒出了白氣,讓我想起在香港科學館看到的液氮。液氮的溫度很低,倒出來的瞬間就變成氣體,如果沒有防護裝置,手指是很容易被凍傷的。

我們課堂上的這些“白氣”,冷凍時間不夠,所以,高老師給我們準備了一個特殊的道具——鹽。鹽能讓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變得更低,從而製造出很大的溫差,熱量高的地方,會迅速向熱量低的地方轉移,達到一樣的溫度時,就會停止熱量轉移。但在這個時候,溫度已經到了-2~-3攝氏度,這樣的溫度,足以讓水結冰了。

從文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首先認真回憶了整個科學實踐過程以及他發現的現象:“靜靜等,看到溫度計的溫度到了0~3攝氏度,水開始結冰了。剛結冰時,我發現試管冒出了白氣……”這段文字,學生充分運用記敘文寫作方法,將整個科學實踐過程描述了下來。

這種再現科學實驗的文字描述對學生的意義是重大的。這個學生充滿感情地回憶當天的科學課,並聯想到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類似現象:“我發現試管冒出了白氣,讓我想起在香港科學館看到的液氮。液氮的溫度很低,倒出來的瞬間就變成氣體,如果沒有防護裝置,手指是很容易被凍傷的……”他竟然聯想到在香港科學館看到的液氨現象,並與這個正在進行的實驗進行了對比。

接下來,他又嘗試用生活知識對遇到的科學問題進行解釋。試想,如果沒有這個回憶再現的過程,恐怕科學課所經歷的一切也只是當時的哈哈一笑了之了。

因此,科學日記的價值不僅僅在於運用語言文字記錄科學課發生的故事,還能給予學生一個寶貴的機會——那就是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對新問題進行解釋。這往往是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良好開端。

0

3

三、還原科學思維過程,促進學生對科學概念的認知和探究

科學日記能夠在字裡行間真實地還原學生的科學思維過程,展現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獲得、認知和探究的過程。

【案例3】生雞蛋和熟雞蛋(曾暉洋)

小小的雞蛋,我們每天都吃,可是我們仔細觀察過它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究雞蛋世界隱藏的奧秘吧!

拿出一隻生雞蛋,你把它拿起來,摸一下,十分光滑,像一面小巧玲瓏的鏡子。“鏡子”照啊照,我突然發現,上面有很多很多小斑點。仔細一看,是些小孔。這是什麼呢?哦,原來是殼上的氣孔,其實是通風的,可以呼吸空氣,像房子上的小窗子!

雞蛋的殼是用什麼做的呀?為什麼我無論用多大力握它,它都不會碎呢?其實,雞蛋殼是很薄的,但它是橢圓形的,有無數個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力,大於人的握力。當你去捏它時,它就會把你使出的力量均勻地分佈到各個部位,所以雞蛋不會碎。當然,如果我們用力一戳或一磕,雞蛋還是會碎的,因為它受力不均勻。

……

一隻小小的雞蛋,也有如此大的奧秘!我們以後要留心觀察周邊事物,解開它們的秘密。

你看,她先是“拿起來”,再“摸一下”,感覺“十分光滑”,並形容成“鏡子”。再仔細看,發現了“很多很多小斑點”。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彷彿在一步步帶領我們思考。斑點是什麼呢?原來是些小孔。這些小孔又是什麼呢?她進一步思考課堂上老師講的:“哦,原來是殼上的氣孔,其實是通風的,可以呼吸空氣,像房子上的小窗子!”

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文字的描寫一步步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看到了她的科學概念一點一點地建構起來。當然,她不描述成為文字不代表她的思維不發展,但是可以想見,這種描述會促進她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和建構。當學生的思維通過文字表現出來時,至少她的大腦裡已經有了相應的想法和對應的形象。

再看,她開始研究蛋殼了:“雞蛋的殼是用什麼做的呀?為什麼我無論多大力,它都不會碎呢?”提出這個問題後,她進行了研究,她認為“它是橢圓形的,有無數個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力,大於人的握力。當你去捏它時,它就會把你使出的力量均勻地分佈到各個部位,所以雞蛋不會碎”,但是“如果我們用力一戳或一磕,雞蛋還是會碎的,因為它受力不均勻”。

科學日記的字裡行間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現無遺,學生通過科學日記整理了自己的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科學思維,相信會讓學生終生受益。

推荐丨科学日记,为学生搭建综合运用知识的平台
推荐丨科学日记,为学生搭建综合运用知识的平台

欄目:工作筆談

作者:高春豔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濱海小學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