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教养

上个月,豆宝幼儿园安排了一个讲座。邀请的老师来自台湾,也是蒙氏教育专家,在台湾经营着一所幼儿园,同时是两位女孩的妈妈。

老师讲到最后,给大家展示了几张她小女儿的照片和一页PPT,分享了她的养育故事。

PPT上的内容是这样的:

浪漫的教养

我也了解一些蒙氏相关的知识,但没见过用“浪漫的教养”来形容的。(可能是我太孤陋寡闻。)

那天,当我听到这几个字的时候,特别惊喜。

感觉像找到了知音一样。总结得真好啊,浪漫的教养!

我发现,我非常喜欢这个定义。

老师讲到了她带孩子的细节:

有一天,她带着2岁的小女儿在外面玩的时候,女儿听到了果子从树上掉下来的声音,她问妈妈:这是什么声音?

妈妈说:这是果子掉落的声音。

女儿又问:果子怎么会掉下来?

妈妈说:因为刮风了。

女儿问:风是什么样的?

妈妈就带着女儿感受风,闭上眼睛,伸开双臂,感受一下什么吹到了脸上。

小女孩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感受风,玩得不亦乐乎。

老师说:说来奇怪,只要她一伸开双臂,立刻就会来一阵大一些的风,好像是专门给孩子准备的。

她还讲了另外一件小事:

有一次他们一家去爬山,走到半道上,小女儿发现一只虫子,那只虫子全身透明,女儿非常好奇,她就停下来观察,一看就是半小时。

老师讲的这些,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带孩子感受大自然,观察她发现的世界,我也经常这样做。

特别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观察过蜗牛、蚯蚓、天牛、西瓜虫、蜈蚣以及很多说不上来名字的小虫子,观察过树叶、花朵、小草、露珠、白霜,闻过香,嗅过臭;看过天上队伍整齐的大雁、地上努力搬家的蚂蚁,欣赏过白云彩虹,感受过细雨霏霏,更是专门在雨里踩水坑、走马路牙子、趟小水洼。

我还会在不同季节和天气里给她背诵一些相应的古诗词,比如春天的时候把《春晓》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得溜溜的。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特别是这首西江月,尤其喜欢。总是说:“爸爸,你还教我听取蛙声一片。”我说好。一首宋词我们欢快地背了好多天,真是滚瓜烂熟了。

浪漫的教养

春天读花,夏天说虹,秋天看霜,冬天念雪;雨天来一首雨,雾天来一首雾。

一路上轻轻松松输入了不少的知识进去了。

哪怕她过去就忘掉了,但总有痕迹在,以后再遇到,不至于陌生慌乱。

所以,上下学的路上,我常常就觉得很诗意,感觉这就是“浪漫教养”的一面。

给孩子自由的意志,起码得让孩子先自由感受大自然。孩子跟自然有着天然的连接,自然给予孩子的要比成年人给予孩子的多得多。

豆宝放学的路上,有时候我们一走就是一个小时。

邻居们看到我每天走路接送娃,都问我为什么不买一辆电动车,我说我在锻炼身体。这也是实话,但我更享受的是跟孩子一路走来的乐趣。

慢慢走,慢慢感受。不慌不忙,不急躁,不焦虑。

我希望孩子从小就能从容一些。

所以,我不买电动车。

并且,这样的时光很快就会消失不见。上了小学,恐怕就没这样的好时光了。

那什么是上面讲的“正确的事情、符合真理的事”呢?

我们先看看老师的小女儿观察半小时虫子后的故事:

老师跟小女儿说:宝贝,再不走我们就找不到爸爸和姐姐了。

女儿说:好吧,虫子,明天见。

她们站起来就走,妈妈一边走一边告诉女儿:明天见不了啦,明天我们不来这里,即便来这里,也不一定能见到;虫子只是路过,明天不一定在哪。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老师说:我从不跟孩子说假话,什么假话,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不能顺着她说明天见,因为明天见不了。

我也是这样,我从来不跟孩子说假话,实现不了的事情从来不应诺。也从来不说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特别是玩笑话。比如“把你的裙子给妹妹穿吧”“我把你的玩具送给其他小朋友”“咱们把这个小妹妹抱回家吧”等等。

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孩子理解不了的事情,我都不会说,并且我也留意不让家人说。

中国人都有逗孩子的恶习,常常把孩子逗急眼了逗哭了,他们就爽了,哈哈大笑着嘲讽孩子或者再费劲安慰孩子,搞得孩子不知所措。

我个人是很不喜欢逗孩子的这些行为的。这恰恰也是老师所提倡的教育方法,我觉得非常好!

不管是前些年流行的“慢养”,还是这两年流行的“让孩子像孩子那样成长”,抑或是我们喜欢的“浪漫的教养”,其实都是提倡遵循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特点,去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要着急用成人世俗的规则去要求孩子、束缚孩子。

Ps:我和豆宝最近学习的古诗词是这首:

亭台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浪漫的教养

(图片来源于Michael钱儿频道)

都说中国的爸爸们很少参与育儿,这位爸爸深度参与了。他一边上班一边带娃,对养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更好地养娃,他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头条号爸爸很棒,有更多爸爸育儿的文章等你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