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讓漫畫與傳統藝術相結合,詮釋了新的泥塑定義

一個個憨態可掬的小泥人,構成了一件生動形象的泥塑作品,泥塑本來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很多作品彰顯了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但是在他的手中,他卻將現代漫畫的“基因”融入進了這個古老的技藝中,並運用了誇張幽默的藝術處理方法進行創作,從而創作出了無數個奇思妙想的作品,其作品不僅讓人忍俊不禁,更讓人深思,他就是泥塑藝術家——丁敏安。


是他讓漫畫與傳統藝術相結合,詮釋了新的泥塑定義



丁敏安祖籍山東,1966年出生於朝鮮,他從小熱愛美術,尤其對漫畫有著特殊的情感,在199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見朋友在玩陶,於是隨手便捏了一個漫畫人物馬三立,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他所創作的人物各個形神兼備,惹人喜愛。


是他讓漫畫與傳統藝術相結合,詮釋了新的泥塑定義

《為了孩子》


做漫畫出身的丁敏安,他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擁有一個逆向思索和多向思維的大腦,他的多幅漫畫作品曾在《中國漫畫》等多家國內外報刊發表,但是丁敏安並不滿足於紙和筆的創作手段,1991年他自掏腰包成立了阿城漫畫會,並舉辦了阿城首屆漫畫展;1993年自費創辦漫畫小報《烏鴉》,自任社長、主編、排版工人,以向國內外寄送的形式發行,竟得到了全國眾多漫畫家的支持。


是他讓漫畫與傳統藝術相結合,詮釋了新的泥塑定義



但是自從他接觸了泥塑以後,發現了一種新的藝術創作形式,就是將漫畫和泥塑相結合,運用漫畫誇張幽默的表現方式,勾勒出人物面部的傳神之處,然後用泥巴捏出來,再經高溫燒製,一個嶄新的藝術作品形式便誕生了。


是他讓漫畫與傳統藝術相結合,詮釋了新的泥塑定義

《---誰說中國人不值錢?!》



“漫塑是漫畫和泥塑兩種藝術表現手法的結合,人們常常稱它為發笑的藝術,因此風趣性、幽默性是其最強烈的審美特徵。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緊張,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越來越少,漫塑藝術的這一獨特審美特性正好適合用來緩解人們日益激烈競爭所帶來的緊張精神,它通過風趣幽默的外型給忙忙碌碌的現代社會注入一分輕鬆幽默的精神享受,這正是漫塑藝術的精髓所在”丁敏安說道。


是他讓漫畫與傳統藝術相結合,詮釋了新的泥塑定義

《我牛》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現在丁敏安為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代表性傳承人,黑龍江省美協漫畫藝委會副主任,哈爾濱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是他讓漫畫與傳統藝術相結合,詮釋了新的泥塑定義



“最喜小中能見大,還來弦外有餘音”,丁敏安的漫塑創作一直遵循著這個思想,他的作品已經形成了獨特的“丁氏風格”,他要將這項技藝順利的傳承發展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漫塑,創造一個屬於他的豐富多彩的藝術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