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劳动比不过智能的时代

这个劳动比不过智能的时代

现在的小孩,休闲娱乐最重要的工具,是手机。前些年的时候,还是电脑。

我们小时候,放学了坐在彩色电视机前看电视,就是人生乐事。

拿我妈的话来说,刚结婚的时候,家里买了台黑白电视机,一到了晚上,全村人挤到大队里,一起来看电视,可热闹吧。

这个劳动比不过智能的时代

后来,逢个重大的节日,镇上放电影的人在学校放电影,全村老少都过去,看着那一张白布上的人物还会随着风飘来飘去,小孩子都会拍手叫好。

这个劳动比不过智能的时代

电影流行过去了,那一阵风一去不复返。如今,只有当国家需要播放一部分宣传教育片的时候,村里头才会重新放电影。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脑,去学校看个电影,也是小孩子图个热闹。

十年前,你会给家里的老人买个收音机,老人闲下来了收听消遣。

自己上初中那会,用的是录音机,后来十块钱的本地小收音机,然后有mp3,mp4,还出现了mp5。

老人喜欢的,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能让他收听外界新闻的收音机。老式的,看起来很普通,很陈旧,却能从中获得了解世界的信息,这就够了。

听听单田芳,听听戏曲,听听当下流行的音乐,顺便把那些治病的广告也当回事记在心上,兴许万一哪天,家里人能用得着。

人老了,总想为家里做点什么,却已无能为力。在收音机前,默默地化成一股想念。

这个劳动比不过智能的时代

三年前,你会给老人买视频播放机,插个优盘,存些经典戏剧曲目。老人闲下来了,自己打开视频播放机,就能观看。

这个劳动比不过智能的时代

戏台子至今仍然是庙会的必备。每个村每年有一次大型的集会。赶集,说的是几天一次的小集。赶会,指的是一年一到两次的大型集会。会比集更罕见,所以规模更大,买卖更多,人数多很多。戏就必不可少了。

这个劳动比不过智能的时代

山西人喜欢听豫剧,晋剧,川剧几乎没有。年轻人还没到喜欢戏剧的年纪,老年人是戏剧最忠实的观众。毕竟,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老人妇女多。

听戏,既是村里给老人的福利,又是老人怀念往事的契机。

以前,我们总觉得年龄大的人,吃的盐比我们吃的米都多,所以,年龄大的人,在某些方面,总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生活中碰到什么困难了,总喜欢向大人请教,因为你知道,大人肯定能帮你解决。

现在,三岁的小孩子都能拿着手机玩游戏,不会字的老人,怎么也学不会。

这个劳动比不过智能的时代

小孩子觉得老人给不了自己想要的,大人不再那么有权威。

一辈子颠簸的老人忽然觉得很无奈。他们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历过大饥荒四处逃难的窘境,在一个地方从无到有,全都是靠自己的那双勤劳的手。

到现在,竟然发现,劳动比不过智能。

从前的小孩玩泥巴,现在的小孩玩手机。泥巴能为小孩提供多少创造性?手机,却为小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现在的小孩,懂得比老年人多,未来,比我们这代人更有成就。

这个劳动比不过智能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