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不買不吃怎麼叫過年?

這幾天去菜市場,沒有去頭的冬筍賣十元錢一斤,雞鴨魚肉全線漲價,最離譜的是綠葉菜,菠菜上了十元,像荷蘭豆這樣的一天漲一到二元,昨天的價格已經到了十七八元。

想想也是,菜販們也要回家過年,不在此時瘋狂賺一筆更待何時,即使如此,這幾天買菜人的瘋狂用一句俗語形容,似乎什麼都是不要錢一樣,根本沒有平時討價還價銖錙必較那種氣勢和態度。

買買買!不買不吃怎麼叫過年?

在小年夜前夕,我已經基本將年菜都準備好了,今年上海天氣比較冷,因此買來的一些菜蔬放在北窗外,還不至於很快的腐爛變質,如果碰到天氣暖的話,這些菜十有八九來不及處理,最後扔掉了之。

有人說現在超市到處有,要用了再去買,這話雖然有理,但我卻過不了這個心結。

在我的內心裡,中國人過年就好似翻過一座山嶺,在過這個山前,我必須將能準備的物資全部準備停當,然後關起門來,任憑外面風雪寒霜,而我在窗內坐擁溫暖,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到此刻,家的安全感才能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也因為如此,每年過年前我都要儘可能地大肆採辦。

買買買!不買不吃怎麼叫過年?

曾幾時起,我過年必買一個豬頭,叫攤販把骨頭拆了,就留一個豬臉,醃製時候一定要整得笑眯眯的,不為吃就為看它的笑,我起名為“笑臉迎春”;在江南,魚是不可少的,上海地區習慣吃鰻魚鯗,一整條掛在窗前,滿意和富足感油然心生,原來我老家那邊有個人醃製的鰻魚鯗特別好吃,只是淡淡的鹹味,肉質極有彈性,後來老房子拆了,從此再買的鰻魚鯗不是極鹹就是乾柴,也只能充作觀賞食物了;白斬雞是上海人常吃的美食,必須要用公雞做,蓋因公雞肉質鮮嫩,但我家會做紹興的“蝦油露雞”,做此雞用閹雞最好,去邵萬生南貨店買來蝦油露,蝦油露買來還要自己加工,燒製起來的味道啊那真是“臭不可聞”,比臭豆腐猶過之不及,味道可以瀰漫整層樓面,這做成的蝦油露雞吃起來兩種表現,吃不慣的忙吐了,愛上這口的你抽他兩耳光他都不搭理你。

買買買!不買不吃怎麼叫過年?

水筍燒肉大概在上海是超過一半家庭的年菜之一,切成一塊塊帶皮的油滋滋紅燒肉,和泡發的嫩筍乾糾纏在一起,筍乾浸透了油脂,嫩滑鮮香有嚼勁,確實是人見人愛的食物;上海人不做臘肉,但是有些人家會自己醃製鹹肉,上好的五花肉早早擦上花椒和鹽粒,掛在屋簷下讓冷風風乾,待到春節要吃時候,切下一塊和冬筍塊一起上灶大火蒸熟,油脂在高溫下滴在新鮮冬筍塊上,想想都令人食指大動。

買買買!不買不吃怎麼叫過年?

醬油肉和醬鴨這類醬製品是江南地區一大特色,醃製方法全部用的醬油,把原料在醬油裡面浸透然後再風乾,等到蒸制熟透後用刀切片或者斬塊,從肉質橫斷面看,肌肉的紋理絲絲清晰,油脂透明凝固;春節期間,最著名的醃篤鮮可以吃了,不過現在的竹筍價格確實太高了,一斤都二十幾,而一鍋醃篤鮮要吃過癮的話,沒有大量竹筍味道難免折扣,所以現在包括一些飯店都夾雜萵筍和百葉結在其間,也還可以,但和我印象中抱著鍋子,一眼望去全是竹筍塊的醃篤鮮還是有很大區別。

買買買!不買不吃怎麼叫過年?

海蜇也是春節常見食物,海蜇頭和海蜇皮我都喜歡,有一年春節前我去青島,在中山路市場那邊四釩的海蜇皮才一元八一斤,我買了一麻袋帶回上海,今年我在上海這裡問了價,類似的最少要七八十,還吃不準是不是四釩的,所以大家也都別說房價了,什麼都在漲。

買買買!不買不吃怎麼叫過年?

這些年過年外地的朋友們會郵遞一些他們當地的美食,有四川自家熏製的香腸,也有云南宣威的火腿或者甘肅的牛羊肉,也成為我家春節餐桌上大受歡迎的食物,我今年還在網上從遼寧安徽那邊採購了些食物,反正過年就該買買買,因為這個本來就是過年的氣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