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進口那麼多大豆?

中國為什麼要進口那麼多大豆?

這個問題關注的人很多,回答也很多,看了看很多回答多少有些問題,於是也來寫個答案。

1. 進口的大豆乾什麼用?

首先當然是榨油(其實一般是浸取法,習慣上還是叫“榨油”)。榨油之後的殘渣叫“豆粕”,理論上可以用來加工各種豆製品,在法規上也沒有明文禁止,只是要求“明確標註”。但在實際操作中,經營大豆進口需要從政府取得許可證,要備案大豆的用途,被批准的都是大豆直接進榨油廠,然後豆粕送去做飼料。

另一方面,豆製品標註標準原料來自於轉基因大豆之後,價格和銷量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也很難見到廠家使用。

目前中國國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有一兩千萬噸,也足夠加工常規豆製品使用。所以,在國內生產的豆製品,包括大豆分離蛋白,基本上也都不會使用進口大豆的豆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蛋、奶、水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動物的飼料中需要足夠的蛋白質,而豆粕是最好的蛋白質來源。中國每年進口近億噸大豆,油的需求只是一個方面,可以用其他食用油來代替,但是豆粕沒有好的替代原料。

簡而言之,進口那麼多大豆,豆油只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飼料需求。

2. 進口大豆,其實是國家戰略

我們經常說“我們用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注意,這裡只是“養活”,而不是“養好”。國家對耕地有“18億畝紅線”的說法,就是要靠這麼多土地來保證主糧夠吃。肉蛋奶和水產是“吃好”的需求,滿足養殖業的飼料需求力不從心。

按照目前的飼料需求量,每年進口近億噸大豆,需要4億畝~6億畝耕地才能種出來。如果拿了這麼多土地去種大豆,其他的糧食就不夠吃了。在各種農作物中,大豆的畝產較低,對於滿足“養活人口”的能力比較低,所以國家戰略是把耕地用於其他主糧,而進口大豆。

換句話說,進口那麼多大豆,國外大豆的品質和價格優勢只是一個因素,而核心的原因在於中國沒有那麼多耕地,不進口大豆就得進口其他糧食。

3. 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的品質差別

許多人說“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非轉基因大豆蛋白含量高”,這只是表象。

出油率和蛋白質含量跟是否轉基因並沒有關係。進口大豆出油率高,是因為國外大豆是作為油料作物,在品種的培育上是選擇高油品種。也就是說,是選擇了高油品種來進行轉基因改造,而不是轉基因使得它們出油率高。只要有,把高蛋白品種進行轉基因改造,也就可以得到高蛋白品種。

中國大豆更多用於直接生產豆製品,蛋白含量會有一定優勢。但這並不是說,只有高蛋白大豆才適合做豆漿豆腐等豆製品。高油品種,用於生產豆腐也毫無問題,僅僅是產率或者產品口感等方面可能有一定差異。如果加工成分離大豆蛋白(即大家在市場上見到的蛋白粉),轉基因和非轉基因並沒有什麼差別。

因為前面說的監管和市場原因,中國產的大豆蛋白粉都是非轉基因的。而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大量的蛋白粉是用轉基因豆粕生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