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釀總伴好時光,小記茅臺二三事


佳釀總伴好時光,小記茅臺二三事


那一年,在茅臺。

夏末的暑熱像是一個蒸籠,不斷加熱著仁懷鎮的空氣,使得酒糟的味道更為濃郁,撲面而來地裹挾著每個人。還未走進釀造車間,身上的汗水已溼透了衣衫。而車間裡赤裸上身的工人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高溫——像他們的祖輩們一樣,正是這樣經年累月地與酒香和熱度為伴,才能讓茅臺的神奇因子滲入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才能最終釀造出連延不斷,赤水河畔的醬香傳奇。

巨大車間的屋頂上,積滿了黑灰色菌絲,這是大自然參與釀造過程的見證,也是讓所有茅臺人敬畏的“酒神”的恩賜。相似的場景,我也曾在佩內德斯的桃樂絲酒莊裡目睹:在深達三層的酒窖中,穹窿上垂掛下來的菌落看上去如同黑色的帷幕,這是已有百多年曆史的積澱。

其實,無論是東方白酒還是西方紅酒,對於這些釀造中至為關鍵獨特的“小生態”,中外釀造者都是倍加崇敬且心懷感恩的。

提及生態,茅臺酒更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她所帶來的各種“生態”,已經遠遠超越了任何一款消費品所能賦予的內涵——

佳釀總伴好時光,小記茅臺二三事


茅臺鎮夜景

01

每一瓶茅臺酒都有自己的故事

那一年,在茅臺。

我被茅源賓館裡的各種酒局所深深吸引、震撼繼而沉迷其中。在這裡,彙集了整個茅臺生態鏈上各個鏈條——來自全國各地經銷商、公關和策劃人士、媒體記者、著名作家及音樂人,律師和金融從業者,當然也不乏美豔女演員和許多說不上名堂的各色人等。圍繞著茅臺這條主線,大家彼此交流、商談、試探和調侃——那一桌的朋友們在慫恿著六盤水的姑娘“認乾爹”;這一桌的軍人們酒酣之處,動情地唱起了軍歌。

從來沒有一款酒,被賦予瞭如此之多的社交屬性。

的確,一部茅臺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的釀酒史。茅臺之所以被稱為中國國酒,不僅僅是因其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質量所決定,更重要的是,憑藉著這樣一個“媒介”,從工農紅軍的長征到新中國的外交,茅臺在中國的政治、文化和經濟生活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時至今日,茅臺酒在中國和世界地位之高、影響之大、歷史之久是任何品牌的酒都無法替代的。

佳釀總伴好時光,小記茅臺二三事


在茅臺的博物館中,琳琅滿目的酒類收藏和文物展示,令人大開眼界:茅臺鎮的釀酒歷史上至漢代,早在漢武帝時期,就出現了枸醬酒。而在中國,真正意義上完全用糧食經制曲釀造的白酒則始於唐宋。

當時,赤水河畔茅臺一帶所產的大麴酒,就已經成為朝廷貢品。至元、明期間,具有一定規模的釀酒作坊就已經在茅臺鎮楊柳灣陸續興建,楊柳灣的具體位置就在今天茅臺酒廠的一車間片區。

佳釀總伴好時光,小記茅臺二三事


20世紀90年代,周恩來總理強調:“茅臺酒是國酒,要保證質量。”1958年,鄧小平也到遵義視察,並指示“應大力發展茅臺酒生產,以適應人民生活的需要。”這是1950年的茅臺生產車間,你們感受一下。

02

七八年版的葵花茅臺深具收藏價值


那一年,在茅臺。

我有幸第一次看到了傳說中的葵花牌茅臺的“真身”。陪同採訪的李書記是個老實厚道的長者,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瓶品相保存極好的葵花茅臺,也只有在這裡,你才能看到保存如此仔細的“老酒”。李書記說,在好酒的人眼中,葵花商標的茅臺是值得膜拜、終起一生也要品嚐一下的極品;而在收藏家眼中,“這更是值得永續珍藏、傳承下去的好東西。”

李書記接著介紹說:在1966年文革期間,專供出口的飛天牌茅臺因為有“四舊”嫌疑而被撤換。文革時期的特殊註冊商標是“葵花牌”,大致從1967年開始使用,一直用到1975年恢復飛天牌為止。但是當時,已經有25.8萬張葵花牌商標印刷完畢。1978年,精打細算的茅臺人本著勤儉節約的精神,經過有關部門同意,茅臺酒廠將這些葵花牌商標用來做當年的內銷包裝。

李書記介紹說:從老酒收藏來說,葵花牌茅臺是文革時期產物,時代感強,意義特殊,有以下幾個收藏特點。

首先,葵花牌茅臺因為存續時間短,因此存世量稀少,而且當時用於外銷,因此現在市場上的都是從國外迴流的珍品,數量就愈發稀少,1978年生產的25.8萬瓶,經過多年的消費,存世數量已很稀少。

其實,葵花品牌前後共有兩種,前期的是大葉圖案,正貼漢字全部都是繁體字,稱為大葉葵花,大葉葵花存在時期較短,大概只有幾個月到一年時間,因此存量稀少。後來,茅臺酒廠葵花圖案改小,稱為小葉葵花,正貼漢字全部都改為簡體,背貼漢字仍然是繁體,小葉葵花茅臺的存續時間是在1969年前後,直到1975年,因此,市面上較為常見的一般都是小葉葵花。


佳釀總伴好時光,小記茅臺二三事


大葉和小葉

因為大葉葵花茅臺沒有在海外註冊,也未被長期使用,存續時間短,很多人認為其並沒有正式上市,曾一度讓人覺得這種茅臺只是傳說,或是乾脆否定這段歷史真實性。但是那一次在茅臺博物館,我終於零距離驗證了葵花茅臺的特殊觀感。

葵花茅臺在茅臺酒的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這已經成為茅臺藏家們的共識。也因此,在各大拍賣中偶爾驚鴻一現,即令人興奮不已。

2012年,西泠印社杭州春拍中,一位日本老人收藏的的一瓶1967年的大葉葵花茅臺,引起了收藏界的關注。後來,這瓶茅臺以50萬元高價拍賣。這是大葉葵花茅臺初次在國內首次亮相,也創造文革時期單瓶茅臺酒的歷史新高。

像葵花茅臺等也因生產週期短、文化價值等原因,如今都很難見到,所以這種茅臺的收藏價值高。

佳釀總伴好時光,小記茅臺二三事


03

葵花茅臺落戶外灘


如今,茅臺酒動輒拍出百萬元的天價已是屢見不鮮,上世紀80、90年代的茅臺酒還很常見,但60、70年代的老茅臺一般只能在拍賣場上見到。

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歲月蘊藏,葵花茅臺的每一滴酒都堪比黃金,馥郁醇厚,倒入杯中,酒香溢散,醬香突出,餘香不絕。完全配得上稀世珍釀的美譽。

英雄相惜,物以稀為貴。茅臺酒的獨特氣質完美地貼合了有志階層的品位和價值觀。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機緣,一個小型的茅臺酒廊已經悄然落戶在上海的時尚之心地帶,在位於益豐外灘源5層的BU俱樂部裡,熱愛茅臺文化的賓客,可以品味、觀賞到最具震憾的茅臺酒匯萃。而作為會員所享受的特優價格和高質量服務,更讓這裡一席難求,整日高朋滿座。


佳釀總伴好時光,小記茅臺二三事


BU 俱樂部的茅臺房

在酒廊的顯要位置,擺放著一瓶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所生產的絕版葵花牌茅臺。酒廊的負責人章總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個小小的酒瓶,其慎重、尊重的神態與茅臺人的專注別無二致。

在溫暖的燈光下,“葵花牌”茅臺酒的乳白色玻璃瓶被妥帖地包上了玻璃紙。紅色螺旋式瓶蓋,配搭著瓶口的紅色飄帶,顯示出一種歷經歲月的滄桑和從容。

是啊,眼前的這一瓶葵花茅臺酒,見證了中國走過的這波瀾起伏的40餘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已經不再是一款佳釀,而是相伴國人走過痛苦與歡樂所交織的時光的同行者。


佳釀總伴好時光,小記茅臺二三事


BU 俱樂部的絕版葵花牌茅臺

握著這小小一瓶葵花茅臺,能感覺到它比預想的要輕一些。那是因歲月的流失,而被“酒神”所吸取的部分。此刻,手捧價格十六萬的茅臺酒,我不禁感嘆這價值貴過等重黃金的珍藏!章總對於這瓶酒的來歷笑而不答,但我知道,那一定是一個曲折而充滿戲劇性的故事。

事實上,有故事的不止這一瓶,在BU俱樂部的茅臺酒廊中,各種年份的限量版飛天和五星茅臺,每一瓶都身價不菲,有著自已的故事……這其中,有神秘尊貴的為中字頭公司定製的年份酒,每瓶從幾千到上萬元的價格適合不同的消費者!這裡還有宴會裝的巨瓶茅臺,大氣磅礴間,讓得以在此間宴飲的賓客,頓生指點江山,豪情萬丈之情!

佳釀總伴好時光,小記茅臺二三事


BU 俱樂部的茅臺房

茅臺的故事,因人而異;但相同的是不變的優秀品質,總是伴隨著時光,執著前行。

多年以前,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曾先後七此經過仁懷,彼時,他暢飲茅臺酒之後。揮毫寫下詩句:“萬頃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赤虺托起擎天柱,飲盡長江水倒流”。

前人的歷史功過,留待後人評說,唯有這一盞芳華,不露聲色,傳承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