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60后+?=年味

70后+?=年味

80后+?=年味

90后+?=年味

“?”是什么

60后、70后、80后、90后......

或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我们也许能找到共同点

这一次,我们逆溯时光而行,循着改革开放40年的轨迹,去找寻这40年里,60后、70后、80后、90后独有的故事,和他们独有的年味记忆。

60后

岁月温情

他们是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一群人。现在的年轻人追剧,他们有幸能追春晚,从1983年到2018年,一集都没落下。他们迷恋费翔,也迷恋过“伤痕文学”。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费翔1987春晚


没有电视,这个靠耳朵听世界的年代,对大多数60后来说,独有年味大概是三十的晚上,吃过年夜饭,全家人围着收音机听相声,乐个不停。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老式收音机

年味跟拍-李方灵


一份甘甜的记忆,可以打包带走

而真正不能带走的

是那些知你往事的熟人

每年与你对饮的老友、时刻挂念你的亲人

......

味觉记忆的乡愁

人情味才是那个带不走的特产

......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蒲江耙耙柑

头年4月开花,次年1月中旬左右成熟,果实生育期近300天......时光的沉淀,造就了蒲江耙耙柑甜、爽、嫩的独特口感。耙耙柑成熟之际,也是李叔最开心的时候,久违的年味,和久违的收成一起到来。


70后

时光如蜜

在忙碌时光里,有70后难得的美好回忆:红色印花的热水壶、陶瓷的茶缸、被窝里打手电偷看的小人书、时代潮流喇叭裤......还有结婚时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网络图片


从这代人开始,电视逐渐普及,虽然是黑白的,但那段记忆是彩色的。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姜昆和唐杰忠表演相声《虎口脱险》,看朱时茂和陈佩斯表演《吃面条》......这就是70后的年味记忆。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年味跟拍-徐庆茹&罗井元

味觉是情感的传承

蒲江红豆腐

十余年来坚持纯手工制作

是蒲江人的年味记忆

渐渐成为

蒲江人的乡愁

......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饭店现场拍摄照片

说到麻辣鲜香,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火锅。但蒲江人却能把这缤纷的味觉体验,浓缩在小小的一坨红豆腐之内。这是蒲江人自豪的地方,也是做了多年红豆腐的徐庆茹,最自豪的地方。

自从徐庆茹嫁到罗家以后,就开始跟着父亲罗井元学做红豆腐。时光飞逝,初学者已经成了“专家”。每年年夜饭饭桌上,徐庆茹的红豆腐总是一道亮点。

80后

浪漫时光

走的越远,离开越久,想念,便会更加不由自主

当80后集体怀旧

那些飞逝的青春,旧时学生模样

你是否还能记起,曾经青涩少年......

你,在这里出生,在这成长,曾经少年如今归来

这里的点滴是否已在你记忆中泛黄

......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蒲江中学校门

80后是幸运的。他们吃到了第一批孩子专属的零食(大大泡泡糖、酸梅粉、跳跳糖......);看到了第一批给孩子们准备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葫芦娃、黑猫警长、灌篮高手......);他们拥有超过上一代的学历,已然成为新中国的中流砥柱。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年味跟拍-彭欣

当你追着城市的节奏,一路飞奔

是否会想起家乡的慢

当我们的偶像一个个变老,当我们不再年轻

故乡的山河却容颜不改

依旧青春

它藏着我们儿时的记忆

在故乡的石桥、密林中时光缓慢

依然治愈我们的灵魂

它告诉我们,在奔腾的时代,如何不慌不急

......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飞仙阁-桥

彭欣回蒲江见了好几年不见的同桌,也是她最好的闺蜜。两人在飞仙阁的桥上看着风景,聊了很久。这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遗迹,也有20多年来,她们的故事。

阔别再久,但只要回到熟悉的故乡,你终究还是时光里的风景。几个交心的朋友,春节聚一场。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熟悉的感情,熟悉的年的味道。

90后

青春依旧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下的这群独生子女,想法大胆,自由奔放。他们三天有一个新想法,一周换一拨流行词。前半波90后刚开始朋克养生,后半波95后就立马担心起了自己的发际线......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毕业签名的校服


他们眼里的年味,绝对是认认真真的看春晚,仔细看每一个节目,观察主持人和演员的每一个细节,找到每一个槽点......毕竟段子手一年一度的大考到了。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网络图片

年味跟拍-向凯杰


这个时代有多快?

快到一分钟产生几千万条网络吐槽

快到可以一秒下载几百个故事

但生活在“快餐时代”的90后

仍有很多人愿意花30分钟品尝一个故事

一碗面里的故事

关于家乡和年味的故事

......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巧姑传名小吃

“巧姑传“是享誉蒲江的传统名小吃,经数代传承,如今由年近八旬的代舜华老奶奶操持经营。这家小店,也是向凯杰最喜欢来的地方。

在20多年的时光里,这座蒲江城一直在变,但对于向凯杰及很多年轻人来说,不变的是这里的味道。蒲江中学里度过最难忘的青春,也曾和死党吃着甜水面,在这家小店发酵友情。这次过年回家,又有幸尝到熟悉的滋味,还有这滋味里的青春时光。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记忆

每个时代的人也都各自有着美好

但有一件事是所有人共同相信的

“年,让快乐很简单”

年味是春节发生所有故事的总和。每个年代,有各自专属的年味记忆。但有些记忆,却跨越了年代,存在于所有人的脑海——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屋外烟花闪耀的光晕;全家忙活了几天的年夜饭;见面就说的那句“恭喜发财”;家家户户大门都贴着的春联;满大街的喜庆氛围;尽管享受生活,什么都不用管的时光……这些,都是数代人共同的年味记忆。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l 四代人的年味记忆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故乡年味记忆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