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茶?

對於好茶的判斷標準,似乎很難統一,有人喜新,有人喜陳。新茶、陳茶本身就是兩種茶類,一個是發酵茶,一個是不發酵茶,就好比我們拿葡萄酒和葡萄汁來作對比,兩者根本無法對比。即使選擇同樣的新茶,其實也不統一。

新茶的口感,要香,要甜,要鮮爽度高,那麼,山頭古樹茶是最優選擇。但是,一旦存放,香在,韻在,口感不在,核心是氨基酸、兒茶素本來就偏弱,存放的結果是更弱,那麼,存茶的意義何在?拼配的新茶未必就好喝,但是,未來未必不好喝。市場上一系列的經典老茶已經有明證。

當然,絕大多數的情況是“山頭古樹茶”被當年及時消耗掉,比如你收了1公斤班章,收了2公斤冰島。山頭上一下來,呼朋喚友,要不了3個月班章古樹茶就消耗完。那麼,好了新茶的市場和結果出來了。

但是,什麼是好茶呢?我們思考的話題是,你是唯山頭古樹而論,那麼,這個理論強調的是“原料”。而一個好茶的判斷,往往是這樣的:原料+加工+品牌+倉儲+經銷+推廣。從這個公式中,你可以發現,越是後端越重要。你能受到一些啟發麼?這說明,你強調的原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什麼是好茶?

從開始的路途至於遠方,未來真的很遠……要喝當年的新茶,還是未來喝的新茶?

這兩者其實又不一樣。比如說現在流行的陳年老班章,之所以說它霸氣,其實是內含物質的綜合作用,因為新茶的苦澀感覺,加之班章茶濃烈沉鬱的香氣物質的混合作用,導致人感覺力道很猛。

由於班章茶的概念並沒有幾年,這就說明存放的陳茶也沒有幾年,導致陳年班章的力道依然猛,這樣的茶,提神、醒腦,介於新茶與老茶之間,我稱為“夾生茶”。夾生茶不同夾生飯,因為新茶即可飲,而新米不能食。

夾生茶好喝,但是,問題又來了:現在的班章有人不混採,採摘單株古樹的茶葉並不霸道,香、柔、甜,沒有接觸到班章古樹的人,往往認為好喝,但是,又紛紛認為是假班章。這帶來的問題是一樣,老班章古樹茶存放的效果怎麼樣?

那麼,什麼是好茶呢?對於老茶、陳茶,基本上判斷的標準相對統一,比如“醇、甘、厚、滑”這四個字基本可以概括。現在只是“醇”有較大的爭議,或者說有不同的看法。所調醇包含了兩種含義:一個聞香氣的醇,一個是茶湯的醇。普洱陳茶香氣低沉,溶於茶湯,所以,鑑別茶湯的醇實際是一大功課。

什麼是好茶?

之前,大師教人喝六六粉味道的茶,稱為老茶。之前大師教人喝棺材板味道的茶,稱為古董茶。這兩種茶類,基本被我判斷為假,要麼年份假,要麼故事假,要麼大師假。現在的市場也基本行不通。

但是,黴味和倉味混合陳香導致的所謂樟香、參香又讓人難以鑑別,難以區分,甚至有人把溼度大一點的茶,都稱為廢茶,這其實等於把嬰兒和髒水都一起潑掉了。生茶的存放導致的轉化,某種意義上就是熟茶渥堆發酵的原理,我們總不可能看見毛茶發堆就全部扔掉?當然,這是倉儲陳化和熟化、發酵和退倉等等一系列的關係,三言兩語說不清。

還是回頭說醇。我的朋友李先生說過,普洱茶是自然之道的茶。我不迷信,看老子道家的東西也少,但是,我自己信奉天然。無論是烈酒之醇,老茶之醇,得自然之道,才能得其真味。

一切自然而然,才是存茶之道。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大葉種具有天然的花果香(花果香在古樹茶裡體現得尤為明顯)。(品茗,諮詢可加微信:zssj77823456)中國的茶道盛行了幾千年,原因何在?為生理服務。喝茶、選茶的道理如是。喝茶、聞香,正因為身心愉悅,才可能樂此不疲。

所以,好茶或存什麼樣的茶,在於你的身心愉悅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