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話說,有兩家做蛋糕的店,其中一家的馬老闆因為生意紅火,為了做大做強,乾脆投資了養雞場、奶牛場、果園、巧克力加工廠……接著,馬老闆覺得買蛋糕的人還可能會購買生日蠟燭和生日道具,於是他接著投資了蠟燭廠和服裝廠,接踵而至的還有玩具廠和禮盒廠、箱包廠和皮革廠……

另外一家蛋糕店呢,是後來火的,比第一家更火!它的牛老闆可不想讓第一家蛋糕店一家獨大、帶著那麼多公司雄霸天下;但牛老闆不想投資那些小公司,無意將一群無名小卒納入麾下——於是,牛老闆與“蒙牛”合作,推出特選奶酪;與“德芙”合作,推出特選巧克力醬;與“李寧”合作,推出特選生日服飾;與“飛利浦”合作,推出了生日彩燈……

於是,大家就見到了這樣的場面:馬老闆的蛋糕店裡陳列著“馬家”精品牛奶、巧克力、雞蛋、禮盒、玩具、箱包……牛老闆呢的蛋糕店裡呢,則陳列了蒙牛奶酪、德芙巧克力醬、李寧生日斗篷、飛利浦節慶彩燈……

大家更青睞馬老闆的模式還是牛老闆的模式呢?其實,這則小故事就是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形象化對比。兩種經營模式針鋒相對。從目前的的百度搜索指數來看,小米智能家居更深入人心,而華為智選作為後起之秀,也正在慢慢步入大眾的視野。

但是,步入2019年,物聯網已然是科技企業不得不納入戰略考量的一個新領域,構築在物聯網技術與思想上的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誰能把物聯網技術與市場完美結合、最終脫穎而出呢?

讓我帶領大家一起思考與探討一下吧!


小米生態鏈到底是什麼?

小米生態鏈說白了,就是小米投資的企業與小米的企業價值觀融合之後,最終納入小米企業戰略的企業群。這些“生態鏈公司”一方面推出納入小米麾下的“小米產品”(或“米家”產品)——這些“小米產品”遵循小米的性價比價值觀,主打中層消費人群;另外,這些“生態鏈公司”也會推出自己的獨立品牌產品,致力於提高自身的品牌地位。

目前,小米生態鏈公司已經佈局相當之廣,從手機周邊、智能可穿戴設備到傳統家電、生活物件與極客酷玩類產品,小米生態鏈貌似已經把能與生活發生關係的小公司都“招安”了。 華米、創米、純米、潤米、青米、智米、悅米、睿米、紫米、綠米、雲米……小米嫌招來的“小弟”名字不夠整齊劃一,把自己註冊過的系列品牌都給了他們。就這樣,小米生態鏈公司揮舞著小米的旗幟,在科技市場殺出一道口子:在2018年,小米做到了世界上最大的物聯網平臺,並且,小米也是全球第一的可穿戴設備廠商——小米的這些榮譽離不開小米生態鏈的血馬功勞。


小米生態鏈中閃亮的品牌

  • 華米

華米科技創立於2013年,是一家在智能穿戴技術領域有著豐富生物特徵識別經驗和運動數據驅動的公司,擁有全球用戶海量的生物識別與運動數據庫,為用戶提供綜合評估及分析等服務。2018年2月8日,華米科技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股票代碼:HMI),成為小米生態鏈首家在美上市企業。

小米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全球銷量第一,這都得益於華米科技全力打造的小米手環。華米科技2017年全年收入達20.5億。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由華米科技研發的小米運動和米動健康App註冊用戶超過5600萬;至2018年9月,小米手環總出貨量突破5000萬隻。

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 紫米

江蘇紫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開發高端智能手機及智能手機周邊設備、智能應用的高科技公司。紫米為小米打造的小米移動電源已經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移動電源。根據2017年數據,小米在國內的移動電源市場佔據了80%的份額。為小米獲取了這麼大的市場份額,紫米功不可沒。

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 智米

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專注於智能環境電器的研發與生產的公司。智米推出的小米空氣淨化器一代售價799元,用高性價比的模式攪動了這個市場。2016年一年,國內空氣淨化器的銷售數字是600萬,其中三分之一來自智米科技有限公司。


小米生態鏈的阿喀琉斯之踵

我們目前談的小米生態鏈主要是以小米與生態鏈公司的合作與盈利為視角的——在這種視角下,生態鏈公司與小米的合作究竟會以什麼樣的關係持續下去?生態鏈公司對小米公司的依附程度是否會對生態鏈公司產生相關性影響?這都是我們需要好好考慮的。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們拿華米科技為例:華米科技為了使自己的品牌有更強的獨立性,2015年華米在小米產品之外推出了旗下自主品牌Amazfit,並先後發佈了自主品牌的手環、手錶等產品,其自主品牌的產品定價較小米產品高出數倍,然而2017年前三個季度,華米自主品牌產品帶來了收入只佔比17.6%,這些收入較之於小米產品同期為其帶來的82.4%的利潤,相形見絀。

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這反映了一個問題,華米生產的小米手環之所以獲利是其高端品牌的四倍之多,一方面足以說明小米手環的銷量之高;另一方面可以預測華米靠小米的渠道與品牌引流從而提高品牌形象,目前是任重道遠。

這也是小米生態鏈中其他企業在做大時也面臨的一個問題:依靠小米企業可以做大(即初步盈利),但不可以做強(即難以獲取高利潤、難以提升品牌形象);離開小米的光環籠罩,產品能做強,但市場又做不大。


小米智能家居——小米生態鏈的核心

小米智能家居是圍繞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產品,由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智能硬件產品組成一套完整的閉環體驗。目前已構成智能家居網絡中心小米路由器、家庭安防中心小蟻智能攝像機、影視娛樂中心小米盒子等產品矩陣,輕鬆實現智能設備互聯,提供智能家居真實落地、簡單操作、無限互聯的應用體驗。並且,極具競爭力的價格也將小米智能家居塑造為大眾“買得起的第一個智能家居”


華為有沒有生態鏈?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2013年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通訊設備商,此後華為又在通信業務的基礎上,在製造鏈領域往下發展終端業務,向上佈局雲端業務,同時搭建自己的服務鏈,雲、管、端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

很多朋友對小米比較瞭解,認為生態鏈就是建立在物聯網基礎上的“產品互聯”以及這種商業模式。然而,華為的生態鏈絕沒有這麼簡單:得益於華為三大業務的佈局,即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華為本身就是一個擁有高度健康“生態”的公司。

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在2017華為全聯接大會說過這麼一句話:“生態離不開強大的平臺,平臺因生態而豐富多彩。擁有華為的平臺,我們一起成就夢想、開創無限的可能。”那華為引以為豪的“平臺”究竟是什麼平臺呢?華為要做的,是“平臺的平臺”——一個開放、安全、可靠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基礎設施平臺,做客戶和夥伴平臺的平臺。

原來,華為最核心的生態理念並非是湊攏班子,而是著力於信息與通信技術,為客戶提供一個高效、安全、有利的基礎平臺。在華為生態理念的引導下,我們繼續以“合作與盈利”為視角——華為一方面創造了更有包容性的合作形式,從而吸引了更加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華為可以使得處於任何發展階段的夥伴,都能從合作中獲得發展並逐步獲利。

隨著華為的消費者業務逐步成熟,華為的生態理念依靠自身的業務組合優勢就行了生態理念重新定位:2018年6月22日,DigiX2018華為終端全球合作伙伴及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正式發佈全場景生態戰略,將通過芯端雲開放平臺,賦能合作伙伴,真正為用戶帶來更美好的數字生活。同時,華為HiLinK生態品牌——華為智選也在本次大會正式發佈。

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可見,華為智選只是華為“全場景生態戰略”下的一個重點方案。那華為全場景生態戰略究竟是怎樣的呢?華為全場景生態戰略以手機作為主入口,平板、PC、穿戴、電視、音箱、車機等作為輔入口,照明、安防、影音、監控等作為泛物聯網硬件,構建全連接數字世界,形成三圈生態包圍用戶——華為全場景生態戰略主要涉及“個人隨身、汽車、家庭、辦公、運動健康”幾大主要場景。很顯然,華為全場景生態戰略直接面向消費者,與小米生態鏈的思路如出一轍;而華為智選這一品牌直面“米家”,完全是貼身肉搏。

這也難怪不少朋友會說,華為在“抄襲”小米。然而,小米的生態鏈戰略是圍繞手機業務展開的;而華為的全場景生態戰略是華為三大業務整合過程中形成的生態理念的一個延伸。但拋開所有無謂的爭辯,在“智能家居”的領域,華為與小米的敵對陣營已然確立,就看誰笑到最後了。


華為智選和小米智能家居有啥不同?

很多朋友會分不清楚“小米有品”和“華為智選”的屬性。

不同於“小米有品”僅僅是銷售生活消費品的一個精品生活購物平臺,“華為智選”是華為智能家居獨立品牌,它整合了華為和合作品牌兩邊的專業技術和服務質量,品質和體驗均由華為把控。故而,“小米有品”與“華為智選”兩個概念不可混淆,更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小米做智能家居,靠的是把生態鏈企業的產品引進到自己的平臺上,以此為渠道進行促銷。小米在嚐到這種甜頭之後,更為激進地打造了“小米有品”,把吃喝玩樂一系列能賣的都引到了自己的平臺上。說白一點,小米把智能家居的盈利都壓在了小米自己的流量上。一旦小米手機銷量銷量下跌,那小米智能家居的銷量增長速度很可能就會放緩。

而華為做智能家居不同,華為靠的是做品牌。小米有品裡很多產品不屬於智能家居產品,我們姑且不論。當我們在小米商城裡搜索智能家居產品,所有來自不同生態鏈企業的產品都會被冠以“小米”或“米家”的名稱;而華為智選的產品不同,它們都會被標明自己的品牌名稱——有些產品前面雖然沒有標註“華為智選生態產品”,但我們把這些產品均認為是“華為智選”戰略中的生態產品。

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由於小米崛起於互聯網,導致小米企業對市場環境的認識並不全面。“促銷”領域是小米一貫的發力點。在做產品的過程中,小米會首先考慮產品的促銷,而非產品的品牌。這種思路直接造成小米生態鏈在發展的過程中的所有口碑都與小米的品牌直接掛鉤。這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模式會強化小米的影響力,但是會稀釋小米在手機市場上的吸引力。另外,小米生態鏈企業受小米品牌籠罩,難以做強這一問題將逐漸制約小米智能家居佈局的高度。

華為堅持的“合作”理念很討巧,一方面利於華為與家居行業中的大品牌建立密切合作,從而推出更廣泛、更全面的產品;一方面利於家居行業通過華為的影響力同步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強強聯合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華為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這樣看來,小米想到的好點子,華為考慮進去了;小米想不到的缺陷,華為也給排除了。


用更開放的姿態去進行物聯網合作,小米勢在必得

想靠小米生態鏈企業壯大,小米其實也知道這樣會存在缺陷。2018年11月2日,在2018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小米宣佈了與宜家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公佈了與全季酒店、車和家,愛空間的合作,還推出了開發者激勵計劃,先期投入1億元人民幣。

宜家家居是來自瑞典的全球知名傢俱和家居零售商,在全球設立了16個採購區域,其中有3個在中國大陸。宜家在中國的採購量已佔到總量的18%,排名第一。宜家在中國大陸有20餘家分店。當然了,小米也說明白了,宜家的全系智能照明產品將接入小米 IoT 平臺,消費者可以通過米家 app 及智能音箱小愛同學控制,這一合作將從 12 月開始在中國落地,逐步在全球範圍推廣。

至於全季酒店,它是華住旗下的中檔酒店品牌。華住酒店集團則是國內第一家多品牌的連鎖酒店管理集團,全球酒店12強。車和家是一家致力於打造全新智能電動交通工具以改變用戶傳統出行體驗的公司。愛空間是國內率先提出互聯網家裝概念的第一家標準化家裝互聯網公司。

從小米在2018年更開放的合作戰略來看,小米在逐步擴張智能家居應用渠道與銷售渠道的同時,逐步加強對了產品的重視程度。

小米IoT開發者平臺在2017年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臺。截至2017年末,小米IoT平臺聯網設備超過8500萬,日活設備超過1000萬,接入設備超過800種,合作伙伴超過400家,設備分佈遍佈全球。有了智能家居領域最廣泛的用戶層,小米在後續的創造與探索中會更加順利!

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群起而攻,大廠能否將亂局者踢出局?

狹義的華為智選產品還很有限,但華為的智能家居依然擁有不亞於小米智能家居的佈局。接下來,我們更期待的不僅僅是華為技術層如何發力,還有華為的合作伙伴們究竟還會有何方豪傑。

早年,有人問格力董事長董明珠以後會不會和小米合作,董明珠直言:不會。董明珠就小米的科研能力與盈利模式表示出了質疑。那我們猜想一下,如果讓格力與華為合作,這兩家“務實”的企業能不能走到一起呢?很有可能哦。

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不同於小米先發制人,靠用戶群和生態鏈企業撐起的全球第一大的小米IoT平臺,華為憑藉硬件實力,不僅榮獲2018世界物聯網排行榜500強企業榜首的名詞,還是世界物聯網芯片企業的龍頭老大。可見,華為想要在物聯網時代立足,它的出發點並不是通過智能家居佔領市場,以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戰爭的主戰場——華為是想靠硬件打造一個“世界部隊”,而非在一個區域“佔山頭”。

小米在物聯網領域顯然依賴高通的芯片,而華為只要在物聯網領域保持絕對性的優勢,那麼,在與大廠談合作這一方面,華為將比小米更有話語權。我想,大型的知名企業對技術的興趣將遠勝於對渠道的興趣。

小米做智能家居已然攪了傳統家居的大局,各大廠商是選擇俯首稱臣還是群起攻之,想必,大家的心中都有了答案。


小米生態鏈和華為智選的戰爭升級——物聯網的跨行業合作

小米生態鏈和華為智選的戰爭說到底只是營銷的戰爭,小米想做的是市場佔有率。華為想做的是品牌影響力。

但小米和華為在拼搶智能家居市場的過程中,小米能做的將是營銷資源與生態鏈資源的合作,而華為能做的就是技術合作。作為第三方的企業,一旦與華為或是小米合作,就必將接納其中一家企業的價值觀並踐行。到底是跟隨小米做大還是跟隨華為做強,那就要看企業自身的市場定位了。

在物聯網只被發掘冰山一角的時候,小米這種大型互聯網公司與華為這種大型技術公司都有很強的潛力與實力去逐鹿中原。未來的路還有很長,跨行業合作都是兩家公司要走的路。其實跟做手機、做電腦一樣,永遠都是寡頭壟斷:華為靠技術儲備不可能輸。小米靠廣大的市場與小米的“生態”也不會很快衰敗。但小米絕對不要一葉障目:要想華為徹底衰敗,得讓華為的三大業務全面萎縮;但要想小米的大廈坍塌,對手只要擊潰小米的手機業務。

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最後,我們不做前瞻,回到問題: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可以預見,接下來若干年內小米生態鏈和華為智選分別給小米和華為帶來的收益都會穩步上升;但長期來看,華為智選的品牌將做得比小米更強。

另外,就小米目前在做智能家居所依照的價值觀而言,同行從來都不歡迎“性價比”,想要做實業的企業也決不允許“性價比”擋道。在這一角度而言,我們可以做出這麼一組設問:

小米生態鏈和傳統行業的戰爭,誰會勝出?

當傳統行業集體向智能化與前沿化轉型時,小米就該思考以一敵十的勝率了。

小米生態鏈與華為智選的戰爭,誰將勝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