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能否防止網約車悲劇再現?

8月24日,又一起“滴滴順風車”司機殺人案讓民眾對滴滴開始了新一輪的口誅筆伐。而這一次的悲劇發生離5.14“空姐順風車遇害案”僅僅過去三個多月。悲劇發生後,滴滴出行發表道歉稱,在順風車整改期間發生這樣的悲劇,深感自責與愧疚。並承諾,未來平臺上發生的所有刑事案件,滴滴都將參照法律規定的人身傷害賠償標準給予3倍的補償。

2016年一位24歲深圳女教師被滴滴順風車車主殺害;後來警方查出涉案汽車車牌為假冒。

區塊鏈技術能否防止網約車悲劇再現?

同樣在2016年,武漢一姑娘深夜打車遭滴滴司機強姦,這四個小時,將是她此生難忘的噩夢。

2018年5月10,一位21歲的空姐5月4日晚間從鄭州航空港區搭乘了一輛順風車趕往市內,至5月6日早間家人發現與其失去聯繫,隨後警方證實該空姐已遇害。兇手正是當時的滴滴順風車司機。

2018年8月24日,浙江溫州樂清小趙在乘坐滴滴順風車時遇害,年僅20歲。

此外,還有各類故意傷害、詐騙、盜竊等一眾刑事案件,這些案件在近三年可謂十分常見,很多案件都未被公眾所知。

雖然滴滴公司在這些案件發生後都會有各類補償措施,但生命已逝,任何的補償也彌補不了被害者親友心理的傷痛。滴滴公司也在發生這些事情後推出了一系列“補丁”措施來防範此類事件,不過平臺態度與信譽並不能代表網約車司機本身,用更宏觀、更科學的方式重塑乘客與司機的信任,才是解決此類犯罪事件的核心所在。

一次事故是偶然,短時間內再發生事故,就是偶然中有必然。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進入網絡社會,網絡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帶來了方便。網絡人員魚龍混雜、難辨真假。滴滴作為一個網絡打車平臺,其網絡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

區塊鏈技術能否防止網約車悲劇再現?

按照網約車監管條例,快車和專車都是納入管轄範圍的,但是順風車屬於“私人小汽車合乘”,暫時不收條例管轄。簡而言之可以這麼理解,要入駐滴滴順風車是沒有門檻。對於車子都沒有門檻,那麼開車的車的門檻也不回高車很多,換而言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滴滴順風車司機。即使是滴滴快車有明確要求司機進行實名認證,但是據網絡相關消息顯示,很多所謂實名認證的司機都是虛假的。

數據信息不可靠是事故發生是條件,要避免事故發生還應該具有一定的防護措施。然而滴滴平臺並沒有提供什麼防護措施,當事件發生時,受害人或其親屬沒辦法採取任何方式來避免傷害。即使可以聯繫上平臺,但是由於中心化組織系統的程序複雜,處理效率極度緩慢。

區塊鏈技術能否防止網約車悲劇再現?

若加入區塊鏈技術,會有怎樣的變化?

區塊鏈可以提升信息的真實性。在數據上鍊的場景中,任何機構和個人都無法修改鏈上數據。由於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因此這些數據不再是存儲於中心服務器上,而是分佈在每個區塊上。因此滴滴司機諸如歷史交易記錄與用戶評價的所有數據,都是透明並且不可篡改。當滴滴司機的數據上線後,擁有不良記錄的司機一目瞭然

數據上線後信息透明且不可篡改,但是在上線前,那些上線信息(特別是司機的身份信息)是否是真實的,如果有司機提供虛假信息怎麼辦?

這一點也可採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智能合約可以形成一個原始數據的校驗機制,數據上線前,數據需要先進行校驗。若是校驗不過,則會返回錯誤,數據沒辦法上線。且這個校驗機制還可以添加獎勵因素,獎勵提供正確信息的人,激勵參與者繼續提供正確的信息。

如果採用區塊鏈技術來建立一個基於滴滴的“私有鏈”,所有入駐滴滴的司機數據均上鍊,需要的打車的乘客就會成為這個區塊鏈系統的一個節點,可以與任何一個節點進行點對點的交互。因此,乘客可以看到並且聯繫上鍊上任何一個司機的數據。用戶的選擇是所有的司機,而非滴滴平臺系統篩選推薦的司機。在足夠自主的範圍內,乘客可以進行大範圍的篩選,找到與自己需求相匹配的司機進行消費,實現真正的“點對點”的服務

區塊鏈技術能否防止網約車悲劇再現?

曾有業務人士也做過這樣的設想:

若所有的司機都是鏈上的節點,可以廣播並且收到相應的信息,那當用戶在區塊鏈上發出求救信息時,鏈上的所有司機都會收到求救信息,這樣可讓機動性很高的司機群體建立自查式的“衛隊”體系,相較各類需要中心化處理的應急方式,會有更快的相應流程,以最大化減少這樣的悲劇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