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着却孤独:别用“爱情”填补过去失望的空白

在爱情里,你追求的是什么?爱、陪伴、安全感、依赖感 …… 我们对爱情有诸多期许,而某些渴望我们自己都没察觉。

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 2018 亚马逊第一畅销书《Hodder&Stoughton》的作者 Imi Lo 告诉我们:“现代关系中有一个严肃的议题。人们经常将爱情当作满足内心深处未被满足的需求、填补过去失望的空白、并治愈伤口的手段,且毫无自觉 。我们无意识地想从伴侣身上找回过去被剥夺的东西 ── 通常源于原生家庭的童年创伤。”

相爱着却孤独:别用“爱情”填补过去失望的空白

童年时期无法从父母或主要照护者身上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造就日后我们对亲密关系的需索无度。根据 Imi Lo 的说法,爱情里中有三种“情感饥渴”会消磨我们与伴侣的亲密感:

一、镜像化 ── 请“保证”你爱我。

作为孩童,我们还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需要其他人如同镜子般“反映”我们的存在价值,并让我们感到被接纳。 父母没有对我们的存在以及行为给予肯定,就会造成低自尊。

– 都讲多少次了,你听不懂国语吗?

– 连这点事都做不好,是三岁小孩吗?

谈恋爱后,终于有人看到我们、关心我们时,镜像需求会被重新唤起,我们开始像孩子一般,永不满足地强迫伴侣给予“保证”。 你常常觉得他/她做得不够、说得不够;你误以为伴侣的所作所为会反映出自我价值,对他们的声音、话语和行为中的微小变化极为敏感;当他们没有再三承诺或保证,就觉得自己不被爱与尊重

,然后用苛刻的行为或言词寻求更多的关注。

相爱着却孤独:别用“爱情”填补过去失望的空白

二、理想化 ── 请变成“我期望的样子”。

另一个重要的童年需求是有一个“可靠的人”在身边。孩童时期,我们首先将父母理想化为全知全能的超人/女超人。虽然实际上没有父母是完美的,但过早发现这个事实并不是件好事。 如果有脆弱、心灵不健全的父母,你的安全感就摇摇欲坠。

– 我脾气不好,你就不能包容一下吗?

– 为什么你不能像 xxx 的男友/女友一样?

在亲密关系中,某种程度的理想化很自然,甚至是必要的。然而在童年时期缺乏值得信赖的人,让我们日后有过度理想化另一半的倾向。 你把自己视为渺小而有缺憾,于是寻求一个完美的伴侣,当你发现他/她做不到,就陷入深深的挫败和沮丧。

三、双胞胎效应 ── 请照“我希望的方式”生活。

“双胞胎”就是与我们很相似的人。童年时期缺乏父母积极的关注,强烈的孤独感让我们对爱情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渴望:希望伴侣和自己一模一样。

相爱着却孤独:别用“爱情”填补过去失望的空白

– 你为什么放假都闷在家,不能跟我一样出门运动?

– 我做任何事都很用心,但你都只是敷衍了事!

因为长久以来不受重视、不被理解,所以你在爱情里需要熟悉感,需要一个跟自己理念想法完全契合的人; 而当你意识到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人,你会变得冷漠疏离,借此逃避伤害。

反复的自我修练、与伴侣的沟通以及寻求专业帮助是解决情感饥渴的根本之道。我们需要成熟而真实的亲密关系,而不是像孩子一样活在幻想、彼此相爱却备感孤独;我们不需要一个完美伴侣,因为另一半并不反映你、代表你或限制你。愿所有情感饥饿者能如 Imi Lo 所言:“终有一天能够发自内心,而不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缺憾和错误的期望才去爱一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