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真的,在政治正确方面,奥斯卡越来越向春晚靠拢了。今年这届更是被人调侃“黑”即正确?

原因是,黑人题材的超级英雄大片《黑豹》创造了历史,成为首部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超英电影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这不,马上有人跳出来掰头了。

《美国精神病人》原著作者、编剧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公开表示:奥斯卡投票人是出于多样性的考虑而选它,并非因为它本身真的好。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他还在节目中强调,自己在好莱坞碰到的所有人里面,没一个觉得《黑豹》好到了提名最佳影片的程度。(也是real耿直了~)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除了vip受众的非裔群体外,其他观众真的就emmm。严格的豆瓣观众,大部分给了三星,截止目前6.5分,这与同是超英电影但高达9.1分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形成鲜明对比。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权威电影人和影迷都不买账,有人就嘲奥斯卡“怂”,为了光辉伟大,牺牲专业性。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其实,漫威的大部分电影并没有刻意避开政治因素。比如,《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就用激烈的战事、无人机、监管状态,来表现战争的可怕。《钢铁侠1》中,也有许多和军火交易有关的情节,影射的是美军当时正在全面入侵伊拉克。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然而如此的“政治正确”为何不受奥斯卡的宠?因为美国队长,本身就是国家理想主义精神的化身,所以故事无论多么现实,一切都淡化为个人英雄主义的力量。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但《黑豹》不同。

故事发生在非洲虚构的瓦坎达,那是自从第一批白人到达后,把它称作“黑暗大陆”,并疯狂掠夺人力和自然资源开始。之后,世界用自己的想象为非洲刻画了许多面具。

未开化、没有历史可言的非洲形象为帝国主义的扩张找到了正当性

,这一思想在西方社会中渐渐深入,最终变成了无可辩驳的事实。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非洲,白人世界用一厢情愿的概念应用于文学,学术,影视和政治等各个领域,来佐证他们心中的非洲神秘主义的想象。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瓦坎达恰恰是用真正虚构出的非洲国家,这就是黑人导演库格勒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反神秘主义”的思想。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回到电影这门艺术最初的诞生。

它本身就带有某种偏见的污点:电影之父格里菲斯在他的蒙太奇手法当中呈现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就是关于3K党突围营救了一帮被黑人围困的白人。可以说,种族主义的污点就伴随着“电影”的出生。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一百年之后,在《逃出绝命镇》中黑人导演乔丹·皮尔在影片结尾,设置了黑人营救了被白人围困的黑人的场景。不得不说,这是电影史上的一大步。

乔丹·皮尔的导师斯派克·李(同样是黑人导演)在他的电影《黑色党徒》中就专门重现了《一个国家的诞生》中3K党营救的情境。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所有这些现实话题的设定,都没有妨碍这两部电影艺术性上的伟大。同样,《黑豹》虚构化的设置和对瓦坎达超现实的描摹,也表达了对非洲未来主义的美好向往。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回到关于奥斯卡政治正确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来看:

既然我们仍然承认电影之父格里菲斯的伟大成就而忽略他的电影中的偏见,那么,关于黑豹的艺术成就为何就不能因为它的政治立场而加分呢?更何况,现实中,美国白人主体社会中仍然有着无可忽视的对黑人的偏见和社会问题。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唯独需要讨论的,反而是要警惕好莱坞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洗脑机器以娱乐方式轻松地消解掉这个社会现实问题——造成一种错觉,不公平的黑人社会问题似乎仅仅通过奥斯卡的提名就已轻松解决。

奥斯卡越来越“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