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全時便利店!

再见,全时便利店!

(北京商報/圖)

久陷倒閉漩渦的全時便利店,正式通過“解體分拆”的方式結束品牌運營,接盤方為羅森便利店以及山海藍圖,零售商超品牌死亡名單上再添一筆。

近年零售商超部分死亡名單

再见,全时便利店!

(食品板/製表)

2月22日,記者向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晟確認了羅森中國已經接手了全時在華東及重慶的90餘家便利店,相關交易已於今年1月份達成,接手的全時門店未來將全部翻牌成羅森便利店。

再见,全时便利店!再见,全时便利店!

(網友現場拍照/零售圈)

01

全時便利店拆分

此前媒體報道稱,全時便利店在北京、天津、成都的門店則打包出售給了山海藍圖。

記者注意到,全時便利店微信公眾賬號“OurHours全時便利店”已經於近日變更為“北京OurHours全時便利店”,賬號主體由“北京全時叄陸伍連鎖便利店有限公司”變更為“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而天津、成都的全時便利店微信公眾賬號運營主體則分別變更為天津山海藍圖和成都山海藍圖。

資料顯示,全時便利店成立於2011年,2015年曾提出“年內千店,5年萬店”計劃,2017年底又提出“百城百萬”計劃,宣稱要投資百億元,在五年覆蓋100個城市,100萬個終端。

截至2018年7月已經拓展至北京、南京、天津、長沙、成都、重慶、杭州、蘇州、武漢、廊坊等10個城市,門店數近800家。

自去年11月遭遇資本問題,經歷長達數月的賣身傳言和接二連三的緋聞買家後,全時便利店的歸宿終於水落石出:據界面新聞報道,全時北京、天津、成都公司已被天津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收購。一份內部資料顯示,全時便利店在北京關店約90家;截至2月13日,全時在北京的店鋪剩餘320家左右。

再见,全时便利店!

而全時便利店在杭州、蘇州、南京和重慶的約90家門店,則被日系便利店品牌羅森“收入囊中”。

根據羅森方面的說法,羅森接手了全時便利店的門店、設備和部分自願加入的員工,但不包含債務,最快將於今年3月份對收購門店進行改造換裝,也將盡快以“羅森”品牌重新營業。

羅森中國區總裁張晟就此事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收購全時的主要考慮是戰略互補,羅森中國2020年將達到3000家以上門店,2025年向著全國10000家門店的規模佈局。

據悉,今年1月18日,羅森中國宣佈門店數突破2000家,華東為其第一大區域市場,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門店數超過1220家,已實現較高密度覆蓋,而羅森重慶市場門店數則為207家。

再见,全时便利店!

(重慶某全時門店)

除此之外,據網友爆料全時在長沙門店被珊珊便利店收購,南京門店被便利蜂接手,杭州門店被全家收購等等其他二線城市的門店,也正在逐步剝離並尋求買家。

再见,全时便利店!

8年經營,巔峰時坐擁800家門店,如今卻要打散揉碎出售給不同買家,不免讓人唏噓,也不得不思考零售時局的變化。

再见,全时便利店!

(商業觀察家/圖)

02

24小時便利店

進入洗牌期

事實上,去年以來,多家北京便利店出現資金問題,比如另一家北京本土便利店鄰家便利店同樣因為大股東資金鍊斷裂而被迫閉店,此外,曾獲春曉資本投資的北京131便利店也因資金週轉問題而不能正常經營。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還會有更多的24小時便利店面臨鄰家、全時同樣的境地,便利店行業將會進行一輪洗牌。

“從需求端來看,24小時便利店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但是從運營端來看,盈利難度很大,對便利店運營方坪效、成本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食品產業資深分析師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今租金、人力成本高昂,很多便利店缺乏專業團隊去控制成本,實際上很多便利店都在虧損,淪為

“給房東打工”,雖然有行業紅利,但是沒有門店紅利。

在朱丹蓬看來,未來便利店競爭將面向兩個方面,

一個是規模競爭,規模越大,在供應鏈管理的話語權也會更大。

另一方面,對於便利店運營者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精準設置單店營業模式,總部從宏觀控制,而門店對供應鏈進行更成熟的調整。

再见,全时便利店!

最後,

中國的現代零售業從1996年真正實現變化,到2016年整整20年的時間,對實體的零售來講,是沒有太多競爭壓力的。

新消費的變化和壓力,其實是這些年我們自己的作為不夠,實體零售世界上活得好的無非是兩個,一個是自有品牌,一個是買手製。

而恰恰在中國這20年中間,自有品牌就變成了貼牌銷售,其實貼牌和自有品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最大的一個變化,是買手製沒有真正的建立。部分實體零售商一直通過經銷商賒帳、代購,或者很多的大賣場自己不賺錢,造成了中國很大的零售商都是一個半地產商或者是二房東,這兩個模式造成了今天實體零售的一些嚴冬和痛苦。”

——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晟

附《2018年便利店70強》

再见,全时便利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