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慈禧沒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也沒有成就孝莊第二,死後一片罵名

說起中國近代史,清朝晚期的封建統治那可是一段喪權辱國的屈辱歷史,而深究其發展原因,除了清朝早中期,統治者將中國與世界的發展隔絕開來,更重要的是清朝晚期統治者的頑固不化,其中有這樣一個女人,在那段歲月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人都認為,正是她的目光短淺,才讓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境。

為何慈禧沒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也沒有成就孝莊第二,死後一片罵名

慈禧太后

她就是慈禧太后,在清朝晚期的風雲動盪中,她就是一個“女強人”的形象,之所以把她稱為女強人,是因為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有蓬勃野心的她,沒有被逼瘋,還不忘戕害中華民族。

擁有如此這般野心的女人,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位,那就是唐朝時期的武則天,然而,慈禧並未像武則天一樣直接登基成為第二位女皇帝,主要原因也是清朝早期就有“後宮不得干政”的遺訓,慈禧再怎麼強悍也難以撼動清朝幾百年的傳承。

為何慈禧沒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也沒有成就孝莊第二,死後一片罵名

慈禧出遊

擁有這般權勢的女人,清朝早期也有一位,她可是真正的母儀天下,那就是康熙的祖母孝莊,孝莊經歷了三代皇帝,在當時動亂的環境下,順治早逝,康熙即位時僅僅八歲,迫不得已,孝莊盡心輔佐,成為近代史上最為出名的女政治家,她沒有像慈禧一般,直接垂簾聽政,干預朝政,而是為順治、康熙物色輔佐的人選,例如多爾袞,去世後,盛榮猶在。

為何慈禧沒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也沒有成就孝莊第二,死後一片罵名

荒唐的慈禧太后

反過頭來再看慈禧,她的野心實在太大了,雖然也是歷經四代皇帝,她卻兩次垂簾聽政,干預朝政,史料記載,咸豐皇帝過世後,剿滅太平天國的曾國藩就對這位頗具野心的太后,心生忌憚,自削湘軍。

第一次垂簾聽政,是在自己的兒子同治皇帝即位時,當時同治皇帝尚屬年幼,她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發動了辛酉政變,鞏固了同治帝的統治,這無可厚非,而1975年同治帝崩逝後,光緒皇帝即位,她又開始了第二次垂簾聽政,這次垂簾聽政,正是她禍國殃民的開始。

為何慈禧沒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也沒有成就孝莊第二,死後一片罵名

中日甲午戰爭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野史記載,她毒死了慈安太后,而且不久之後,她罷免了恭親王在內的所有軍機大臣,實現了西宮獨裁。在此期間,慈禧太后生活奢侈,遠沒有一個政治家該有的長遠目光,野史記載,中日甲午海戰前,在海戰中出盡風頭的日本戰艦“吉野號”,當初就是英國為清朝製作的,而因為沒有錢,才賣給了日本,可當時的慈禧六十壽辰,慶典花費巨大,鋪張浪費極其嚴重。

為何慈禧沒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也沒有成就孝莊第二,死後一片罵名

《馬關條約》的簽訂

《馬關條約》簽訂後,國內進步人士紛紛力求變法,試圖救亡圖存,戊戌變法開始了,但是戊戌變法直接動了以慈禧為首的清朝統治者的奶酪,僅僅維持了百天時間,支持變法的光緒帝被慈禧幽禁於皇宮,清朝政府大肆捕殺變法的進步人士,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為何慈禧沒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也沒有成就孝莊第二,死後一片罵名

義和團運動

最為可恨的是,義和團的興起時,慈禧太后先是安撫義和團,把他們作為反抗西方列強的排頭兵,而當西方列強侵入中國時,她又把所有的罪責全部推給了義和團,致使義和團遭到了洋人軍隊的殘酷鎮壓,這還不算,他們打入了北京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此時的慈禧則狼狽逃竄。

1908年,慈禧病逝於北京,她在臨死前,曾留下遺訓,嚴禁女人干預朝政,這簡直是對自己的一生最大的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