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年走親戚,為啥“來去匆匆”?老農:坐下說說話再走吧!

今天是1月9日,農曆就是臘月初四,離過年只有二十來天了。在小時候,農村孩子一到臘月,就開始盼望著過年了,因為過年不僅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還能領壓歲錢,等到大年初一一過,還能跟著家裡人到處去走親戚。

農村過年走親戚,為啥“來去匆匆”?老農:坐下說說話再走吧!

那時候人們過年走親戚,時間跨度很大,一般初二開始,親戚多的能走到初九初十,親戚少的也得用上三四天。那時候人們都很看重過年走親戚,因為平時都忙於生活,很少有時間去親戚家,只有過年才是大家都有空。那時候走親戚也很隆重,穿上新衣服,帶著竹籃,裡面裝滿禮物,上面再蓋上喜慶的紅布,帶著孩子高高興興地走親訪友,一般一家親戚就要走一天。

到了親戚家,主人接到了,趕快讓到屋裡讓煙倒水,坐下好好聊聊。中午吃飯,一定是非常豐盛的,一般也少不了喝酒,再劃劃拳,一高興就多喝幾杯。吃完飯再坐著聊聊,就該回去了,等回到家,這一天也差不多到下午四五點了。

農村過年走親戚,為啥“來去匆匆”?老農:坐下說說話再走吧!

不過,最近幾年,筆者卻發現,很多農村人過年走親戚,越來越沒意思了。有的人親戚一樣多,過去走完需要好幾天,現在卻有快的一兩天就全部完事了。並且,現在走親戚,和過去體驗完全不一樣,過去是帶上一家人,或者是媳婦、孩子,熱熱鬧鬧地來到親戚家。現在呢?很多農村人開著車,裝滿好幾家親戚的禮物,一個人一天時間能走好幾家親戚。

他們的流程就是,到了一家親戚家,把禮物給親戚,然後在家裡坐一會,長的二三十分鐘,短的就是一根菸的功夫,就起身告別,主人留吃飯也不答應,開著車接著去下一家。這樣上午能走兩三家,下午走兩天家,效率很高。

農村過年走親戚,為啥“來去匆匆”?老農:坐下說說話再走吧!

但這樣走親戚,有意思嗎?純粹是送禮,東西一擱就走了,聊天都還沒聊幾句呢。並且現在這樣,還不帶孩子,可能幾年了,孩子都沒見過親戚,再見雙方可能都不認識了。

尤其是農村上了年紀的姑、姨等親戚,看到過年自己的侄子、外甥來了,感覺格外親,想多聊幾句,問問對方的父母近況如何。但往往沒說幾句話,走親戚的起身就走了,感覺過年走親戚的親情,也淡了很多。

農村過年走親戚,為啥“來去匆匆”?老農:坐下說說話再走吧!

為啥現在過年走親戚,大多“來去匆匆”呢?筆者認為,這是有原因的,包括以下方面:

1、現在農村人壓力大,過年假期短

農村過年走親戚,為啥“來去匆匆”?老農:坐下說說話再走吧!

現在農村人有很多在外打工的,平時很少回家,連過年放假時間都很短。春節假期一般只有一週,很多農村人,大年初五、初四就離家返城開始新一年的打工。在家時間短,自然也沒空慢慢走親戚,只能“來去匆匆”,一天好幾家了。

2、現在通訊發達,平時聯繫多

現在手機人手一部,可以隨時進行聯繫。年輕人用智能手機,還可以隨時視頻,農村老人即便用老人機,也能隨時打電話。平時聯繫多了,過年時間緊,就去送一下禮,不再走一次親戚就是一天了。

你們那裡,過年時人們走親戚,也有這樣“來去匆匆”的現象嗎?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