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2——清除亂黨鞏固統治

君子報仇講究十年不晚,但君主要懲治臣下,可不需要等那麼久。尤其是出身軍旅的君主,更喜歡效率。登基為帝后剛一個月零兩天,泰定帝感到沒必要再和逆黨虛與委蛇了,他的刀驟然落下。十月初六,泰定帝遣使至大都,以即位告天地、宗廟、社稷,就在同一天,陪伴在他身邊的也先鐵木兒、鎖南、禿滿、完者便被下令處死。緊接著,泰定帝任自己藩邸的心腹旭邁傑為中書右丞相,通政院使紐澤為御史大夫,命他們星夜趕回大都,召集眾臣宣讀聖旨,將鐵失、失禿兒、赤斤鐵木兒、脫火赤、章臺等全部誅殺,並“戮其子孫,籍入家產”。

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2——清除亂黨鞏固統治

鐵失因為怕被誅殺而弒君亂政,可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死於非命。和其同夥的高官烏紗還沒帶穩,便和腦袋一起掉了下來。從個人角度來說,鐵失簡直就是如俄狄浦斯王般的悲劇人物,想要逃脫命運,而自己的所作所為最終還是走向命運的安排。

而更悲劇的是,在這個時代,身處政治舞臺中間的人,似乎都會陷入到這樣的輪迴。英宗為了改革成功而集中兵權,結果直接導致掌握兵權的鐵失弒君;而泰定帝在誅殺逆黨後竭力維持朝政平穩,平衡各派政治力量,但偏偏這種平衡,導致了他死後的天下大亂。

十一月中,泰定帝一行抵達大都。這時逆臣中的首惡差不多已都被誅殺。但朝中的英宗舊臣卻並不想就此罷休,中書平章政事張珪,監察御史許有壬、趙成慶、脫脫等人紛紛上疏要求徹底清查逆黨,無論身份高低一律誅殺。但泰定帝認為“逆黨脅從者眾,何可盡誅” ,除了已殺之人,都進行了赦免或從輕處罰,如御史臺經歷朵兒只班、御史撒兒塔罕、兀都蠻、郭也先忽都等人,雖名列鐵失一黨,但只是罷官回鄉。尤其是對於參與殺害英宗的諸王月魯帖木兒、按梯不花等人,只是處以流放,一個沒有殺。至於一直作為情報負責人的心腹倒剌沙,雖然隱隱與政變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並沒有被處罰,而是成為朝廷新貴,中書左丞相。

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2——清除亂黨鞏固統治

曾有史家說泰定帝畢竟派自己的心腹參與了南坡之變,所以他誅殺鐵失等人只是個形式,不但沒有除惡務盡,反而還重用牽涉其中的“自己人”。可想而知泰定帝是得了便宜賣乖,很不乾淨。

而其實,泰定帝派倒剌沙之子哈散“常偵伺朝廷事機”,無非是為了優先取得情報,在宮廷鬥爭中佔得先機。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弒君行動中。他的不乾淨只是明知有變而坐享其成而已,不夠磊落,但說不上卑鄙。讓他為了證明自己而處罰倒剌沙,即使排除自斷臂膀的顧慮,也毫無必要,甚至有欲蓋彌彰之嫌,他何必如此呢?

而至於對鐵失一黨邊緣成員的輕罰以及赦免參與逆謀的諸王,則實在是出於穩定的需要。因為這個時候的大元王朝,已經沒有多少資本來承受劇烈的政治震盪了。從仁宗末年開始,元王朝便災害不斷,到英宗朝,災害的次數和程度都更為加強,不但有水災、旱災,霜、雹、蝗災也四處肆虐,遍及山東、河北、四川、湖北及江南,而因為災荒而引起的抗稅、抗糧民變也此起彼伏。英宗雖在執政的末年大力整頓吏治,並廣為賑濟,但因為他的突然遇害,災害的後遺症仍然相當強烈。到泰定帝即位之後,西北各省連年爆發雨雹、地震,甚至影響到荊湖北部地區,東南從浙東到蘇北沿岸不斷髮生海溢,華北則時而雨雹山崩,時而旱蝗。

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2——清除亂黨鞏固統治

國家大勢如此,而泰定帝所面對的朝堂,卻是相當詭異複雜。因為仁、英兩朝的積極漢化政策,嚴重動搖了世祖忽必烈所創建的漢法、蒙古法、回回法雜合運用的格局,使得大量宗王、勳貴極為不滿,朝廷內部矛盾日趨尖銳。而其中又夾雜著武宗系、仁宗系、答己系的黨爭,各派人物水火不容。如果仁宗或英宗能夠完成漢法改革,徹底改變政治格局,大局原本會有起色。但仁宗半途而廢,英宗掌權短暫,使得朝中臣子和地方大員,漢法派大臣和蒙古宗王、回回官員仍是分佈朝野,互相較力,武宗舊臣、仁宗(英宗)舊臣等等各派勢力犬牙交錯,混亂不堪,如今再加上泰定帝從藩邸帶來的心腹臣屬集團,也要極力擴充在朝廷中的勢力。蛋糕就那麼大,而想分蛋糕的人很多,又都想分到大塊,朝政的亂象頻仍也就是題中應有之意了。

泰定帝的首要任務,只能是保持穩定,讓各派政治勢力機密團結在以自己為中心元王朝新領導班子周圍,各取所需,各安其位,都不鬧事,天下太平。他的年號先選定為“泰定”,後改元“致和”,可見其對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穩定的渴望。誅殺鐵失一黨,是為了標榜自己的清白也是宣示天下自己得位的光明正大。這是泰定帝的第一步,之後便是安撫各派勢力,讓他們誠心擁戴自己。

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2——清除亂黨鞏固統治

鐵失一黨被殺的同時,泰定帝“召諸王官屬流徙遠地及還元籍者二十四人還京師”。繼位後的第三個月,至治三年十二月,泰定帝將被鐵木迭兒誣殺的楊朵兒只、蕭拜住、賀伯顏,以及被英宗所殺的觀音保、鎖咬兒哈的迷失全部予以平反昭雪,對於被罷免的王毅、高昉、張志弼以及被流放的李謙亨、成珪也全部召還錄用。

被鐵木迭兒冤殺的大臣自該平反,被英宗使性子冤殺的大臣也該昭雪,但英宗在位時大力打擊諸王勢力,很多宗王勳貴的官屬被流放,大多是於法有據的。可泰定帝並不在意,無論是誰,無論什麼罪名,只要是前朝受了委屈的,到了朕這裡一律還給你們當初所失去的,前朝黨爭酷烈,天子嚴苛,而朕則要陽春解嚴霜。

對泰定帝來說,不如此,何以彰顯自己取義泰和安定的年號?平反冤獄只是安撫工作的開始。接下來便是對於朝廷和地方的前朝各派勢力的妥善安置。第一個要大加封賞的自然是自己的藩邸舊臣,這無可非議,這些人對自己最忠心,是自己掌控權力的重要力量。旭邁傑為中書右丞相,倒剌沙為中書左丞相,紐澤為御史大夫,馬某沙、撒的迷失為知樞密院事、馬思忽為同知樞密院事。這些在泰定帝還為晉王時便隨侍左右的蒙古、回回大臣成為泰定帝朝廷的核心班底。

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2——清除亂黨鞏固統治

其二便是宗王貴族,這些金枝玉葉在英宗朝被壓抑得夠嗆,一口氣已經憋得夠久,實在需要好好的宣洩一下。泰定帝恢復了被英宗停發的宗王賞賚,也大方的將仁宗、英宗時代一降再降的賞賜額度提高,一次性便賞賜金七百餘錠、銀三萬三千錠,錢及幣帛若干。這個賞賜雖然比不上當年成宗、武宗的豪奢,甚至比仁宗還少了不少,但比起英宗來說,金的賞賜高出七倍,銀的賞賜高出兩倍,已經足以讓大家滿意。然後,泰定帝也拿出當年武宗的辦法,封賜王爵,成吉思汗叔叔答裡臺的後裔買奴被封為宣靖王,鎮南王脫歡之子寬徹不花為威順王,闊闊不花為靖安王,並讓他們分別出鎮益都、湖廣和陝西。元代宗王出鎮,一般都是在邊關,而在內地則並不設立。泰定帝在內地大力推廣宗王出鎮,是以損害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為代價而增加諸王的權益,這也就明白的告訴了和他流著同樣血脈的親戚們:朕把自己的本該獨享權益都拿出來和你們分享了,你們的怨氣總該消了吧。

其三是英宗舊臣。雖然英宗在位短暫,但在他身邊也形成了頗有實力的班底,以拜住為首,還有中書平章政事張珪、王居仁,以及王約、王結、許有壬等儒臣。隨著拜住和英宗一起被殺,這一集團失去了實權人物,但其聲望卻在朝野非常之高。泰定帝對於這一集團非常優禮,繼續留任張珪、王居仁,對於王約等人也以“三老”之名進行尊禮,奉詔商議中書省事。

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2——清除亂黨鞏固統治

最後,便是武宗舊臣。這一支力量在仁宗朝受到強力打擊,但被消滅的基本上是武宗設立尚書省所重用的理財文臣,而武宗奪取帝位的西北軍事貴族則只是暫時離開了政治中心,仍在軍界有著極大的實力。這派人以欽察人燕帖木兒、蔑兒乞人伯顏為首。燕帖木兒是名將床兀兒第三子,少年時便是武宗宿衛。父親去世後,襲父職任左衛親軍都指揮使。伯顏也是從少年便跟隨武宗的驍將,仁宗、英宗兩朝歷任江南行臺御史中丞、御史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陝西行臺御史大夫等職。泰定帝對他們也大力籠絡,燕帖木兒先被提拔為太僕卿,後又升遷為僉樞密院事。伯顏則被任命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虎符,節制江淮諸軍。而在武宗朝曾任中書參知政事的理財專家、回回人烏伯都剌在英宗朝被貶為甘肅行省平章政事,這回也被調回中央,提拔為中書平章政事,成為泰定帝重要的理財之臣。

該平反的平反了,該封賞的封賞了,該撫慰的撫慰了,至少從表面上來看,各派政治勢力在泰定帝治下或多或少的都分得了蛋糕的一塊,雖然互相還有太多不滿,但對於皇帝,都只能感恩戴德。黨派的事擺平了,泰定帝開始全力應付不斷地天災,混亂的經濟和此起彼伏的民變了。他要向世人證明,都是真金太子的後裔,甘麻剌一系絕不比答剌碼八剌一系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