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闺女》: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最近湖南卫视播出的真人秀《我家那闺女》中,焦俊艳和好友高亚麟讨论人为什么一定要结婚,高老师说的“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甚至称高老师一来提升了整个节目的高度。


《我家那闺女》: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我家那闺女》这档真人秀主要拍摄的是吴昕、袁姗姗、傅园慧、何雯娜、焦俊艳等不同职业的女嘉宾的生活日常,本来是满足大家对女明星私下生活的好奇心,但从开播一来就因为女嘉宾被各路催婚而饱受争议,简直是现代年轻人的回家真实写照,看到这些经济独立又事业还不错的女明星,也和他们一样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催婚困扰,广大群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与理解。


《我家那闺女》: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尽管之前播出的节目中,女嘉宾们也不断展现独身的好处,但焦俊艳的出现才直面探讨这个问题。上期节目焦俊艳邀请的好友papi酱的“自己>伴侣>孩子>父母”的重要程度排序就在网上引起热议,很多年轻人赞同这种排序,认为首先一个人要自爱,才能爱别人,而伴侣是要和自己相伴后半生的人,自然也很重要,父母孩子只在我们人生阶段占有较短的时间,排在后面不代表不重要,而是陪伴时间相对较短。


《我家那闺女》: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而年岁稍长或是家庭观念较重的人,就和节目中焦爸爸一样,认为将自己排在首位简直荒谬,孩子才是第一位的,这种家庭孩子为中心,并且重要性高于自身的理念,在我们的父辈中非常常见。


《我家那闺女》: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这种内心重要性排序的不同,正是两代人之间情感沟通的代沟缘由。年轻人认为自我是重要的,也希望父母也能把他们自己放在第一位,这样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将希望期许和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子女身上。但是父辈一直以来就是将家庭孩子看的最重,这种固定思维和行为习惯已经伴随着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不可能因为孩子长大了而突然改变。

《我家那闺女》: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会产生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别,和不同的成长环境相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父辈们从小的成长环境基本处于安全需求,再高一点可能达到情感和归属需求,而子女的成长过程物质条件已经大大改善,很多大城市的年轻人处于的是尊重的需求阶段,他们渴望做出成绩,被认可,被尊重,能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价值。两代人需求不同导致矛盾,父辈觉得到年龄就结婚,安安稳稳过日子,是他们这辈人都约定俗成的人生轨迹,而年轻人想要自由的生活,工作上再进一步,结婚如果不能比现状好就不结,也是时代发展导致人需求层次变高的结果,谁都有他的道理,但就像米兰昆德拉说的那样:“大家在生活中遇见了,闲聊、讨论、争吵,没有意识到大家都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建立的一座座天文馆上远距离交谈。”


《我家那闺女》: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这期节目高亚麟老师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 原出处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我家那闺女》: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这一番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父母是我们在这世上相互牵绊的亲人,父母仍在的时候,仿佛死亡离我们非常遥远,什么都不用担心。叔本华谈论人生阶段说:“年轻时我们满怀喜悦,欢欣鼓舞,这是因为我们正向人生的巅峰攀登,根本看不到死亡在哪里;直到越过山顶也就是后半生的开始,我们才得以看见死亡,发现它正在山脚下等着呢。”

如果有一天,父母渐渐老去,突然有一天父母离开了,那走在我们前面的身影消失了,我们就直愣愣的面对着山脚下等待着我们的死亡,而在这之前,我们只是听过,却不曾真正的了解和直面它。父母先一步看见了死亡,在你还无忧无虑往高处攀登时,他们在担心看似遥远的未来,你只想活好当下,父母想到了自己的先行离去,为你计深远。

年轻一代想要离开家庭,开始自己的新生活篇章,这让我想起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主人公珍妮特的养母笃信宗教,关爱她的方式只有叫她来吃个橘子,珍妮特渐渐发现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事情不只有一种解决方式,种种观念不合下离开了家,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多年后回到家,等待母亲回来,看着壁炉中的火苗想:“家,真正的家,该有桌子、椅子,家有几口就有几杯茶,但我没办法融入某个家,也没办法抛弃自己的这个家;她早已在我的纽扣上系了一根线,只要她高兴,就能牵绊住我。”

也许独立了,不再需要依靠父母了,理念不合,想要做自己,过自己的人生无可厚非,但不要仇视与怨恨父母的催促与唠叨,多一份理解,不要轻易狠心将纽扣上的线扯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