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吗?

由于地形、地势和气候等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安徽民俗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南北相异、多元的民俗风情,也形成了一些安徽地区特有的民俗事象。


合肥市抛头狮

“抛头狮”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现实生活,习俗中形成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肥西门歌、舞狮、崇祀活动为载体。其中,狮头与狮身是分开的,舞狮头者上场之前举起狮头套解在自己的上半身,举套之间便有了一个向上抛的动作,故称为“抛头狮”。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吗?


亳州市大班会

大班会是一种罕见的民间舞蹈,它十分精彩奇特,因有剧情发展,又类似折子戏。演员们着戏剧服装,脸画油彩,纷纷登场,闹闹攘攘。大班会虽然形式上具有较浓厚的因果报应、封建迷信色彩,但集中地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心愿。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吗?


宿州市皮影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制作的皮影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唱腔螎入了地方戏曲,演唱声惰并茂,极具艺术感染力,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吗?


蚌埠市花鼓灯

集舞蹈、灯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花鼓灯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或“拉花”),演出多在广场举行,以庙会、春会为最盛。根据区域的不同,花鼓灯主要分为三个流派:颍上花鼓灯舞蹈结构严谨,风格古老质朴;凤台花鼓灯着重人物情感刻画,动作细腻优美;蚌埠花鼓灯动作轻捷矫健,潇洒倜傥。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吗?


六安市龙腾舞狮

龙腾舞狮表演队伍身着五彩艳丽的服装,在街区路旁走走停停,向周边商铺和路过围观的群众表演舞狮子、跑旱船、花挑子、大头娃娃、莲香舞等传统民俗文艺。十余米的金龙在队员们的手中上下翻飞,或逶迤,或抖擞,时而蛟龙入海,蜿蜒遨游,翻起千层浪花;时而盘旋仰啸,飞龙在天,卷起祥云万朵……精湛的技艺和飒爽的英姿,更是赚足了现场群众的掌声与喝彩。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吗?


芜湖市无为鱼灯

人们常称 “鱼灯”是“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玩“鱼灯”的第一天叫“开灯”,玩“鱼灯”最后一天叫“收灯”。从“开灯”第一天起要摆“供桌”,由全村人负责祭礼,请道士做道场,一直到玩灯结束止。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吗?


宣城市火狮舞

玩狮人在嬉狮时要举火把喷撒火焰,故称“火狮”。“火狮”以篾片扎制,彩纸糊身,狮身内点燃腊烛,通体明亮,表演时由两人撑柄表演。另一人为玩狮人,他手持火把,不时以松香粉向火把喷撒。火焰腾空,“火狮”跃舞,鼓乐铿锵,“火狮”在锣鼓点和唢呐曲牌中表演各种狮舞动作。其场面壮观,颇具艺术品味。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民谣:“想看火狮舞,快到余川和七都(旺川);看了火狮舞,回家做事不辛苦。”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吗?


池州市池州傩戏

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它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祭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 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整台“正戏”,饰演既有戏剧情节、表演程式,又有脚色行当和舞台砌末等戏曲特征的“本戏”。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宗族师承,世代沿袭。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吗?


黄山市 徽州宗祠

徽州宗祠祭祀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冬祭和春祭,曾广泛流传于古徽州的祁门县、歙县、黟县等地。现如今徽州地区仍保留有部分宗祠祭祀,而很多的民俗活动其根源也是宗祠祭祀。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吗?


关于乡情的思考

乡情,既是家乡的风土人情,也是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地域风情,展示的是家乡的欣欣向荣之貌,透露的是家乡人对家乡的款款缱绻之情。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今天我们看到的安徽民俗的原真性正在逐渐淡化,其生存的基础也在发生着变化,依附节日传承的民俗活动在节日里逐渐退隐。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各位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自己家乡的习俗吗?欢迎在评论区下留言。

文稿:方一鸣

排版:方一鸣

审稿:周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