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山都中國總裁高勇:轉基因技術在中國已經進行了20多年

可能有很多人還不知道,就在今年的5月27日,第七屆北京現代種業博覽會之分論壇——2018國際種業科技創新峰會上,孟山都公司中國總裁高勇在發表講話時親承轉基因技術已經在中國進行了20多年。這屆峰會以“創新協同 融合發展”為主題,旨在推動種業前沿技術創新發展,促進種業科技國際合作交流,為種業領域政產學研金的交匯合作搭建平臺,由國科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院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村發展中心承辦。

孟山都中國總裁高勇:轉基因技術在中國已經進行了20多年

高勇在講話中提到,現在全球有76億人口,地球能夠養活這麼多的人口,就是歸功於生產力不斷提高。如果看過去200年全球農業史的話,有三次是革命性的,一次是農機化,從上世紀或者更早一點就開始,就是說人從鋤頭鐮刀變成農機具,這是每一個農民能夠操作的空間擴大,開拓更多的土地,土地多了,品種好了,這是過去一兩百年的重要因素。第二次,農藥、化肥、育種的產物帶來革命性進展;第三次,轉基因、生物技術加上分子育種等一系列技術,現在已經進行了20幾年,現在還處於這樣一個階段。就在這樣一個階段我們看到另一次革命的起點又再次到來,這次革命是以數據科學為主的精準農業或智能、數字農業,這樣一次革命正在開始。

孟山都中國總裁高勇:轉基因技術在中國已經進行了20多年

孟山都中國總裁高勇:轉基因技術在中國已經進行了20多年

作為當時在現場的記者,確實也聽到了這句話,但是我仔細看了一下今年相關報道,並沒有報道提到高勇的講話,不過他能說出這個事實,個人認為他心中也是很有底的。

高勇最後還說,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改革,開放、合作、創新,與世界接軌,不要把世界看成是敵對方,跟他們融合在一起,融入大家庭,避免閉門造車,從政策、法規上打開壁壘,建立公平的市場機制,尤其是要加大產權保護,只有這樣才能鼓勵投資者來投資農業,創新才有可持續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們的農業生產力。

事實上,關於轉基因的爭論在民間一直比較火爆。通過百度知道,關於轉基因技術的理論基礎來源於進化論衍生來的分子生物學。基因片段的來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體基因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轉入特定生物中,與其本身的基因組進行重組,再從重組體中進行數代的人工選育,從而獲得具有穩定表現特定的遺傳性狀的個體。該技術可以使重組生物增加人們所期望的新性狀,培育出新品種。

有媒體報道,早在1997年,中國就開始進口轉基因大豆。1996年,美國開始大規模種植轉基因大豆,中國也放開了管制了多年的大豆市場。次年,中國就從美國進口了237萬噸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大豆。2001年之後,中國開始建立轉基因產品的進口規則,先後出臺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和《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根據規則,國外的轉基因產品供應商只有從農業部獲得安全證書之後,才能進入中國市場。這張安全證書有有效期,大豆和玉米只有3年的有效期,棉花有5年,過期作廢。直到2004年2月,轉基因產品才有了准入制度。2004年2月第一批拿到安全證書的5種轉基因產品來自孟山都公司,分別是一種轉基因大豆、兩種轉基因玉米和兩種轉基因棉花。

也就是說,在我們爭論不休的同時,其實我們已經或多或少的食入了轉基因有關的食品。在此不過多的解讀是非,但是前不久袁隆平曾表示,第三代雜交稻基本研究成功。第三代雜交稻兼有第一代的優點和第二代的優點,克服了三系法的缺點,也克服了兩系法的缺點,目前有兩種非常好的組合。他特別提到第三代雜交水稻是採用分子技術,而不是轉基因技術,培育的產品。對於轉基因不能一概而論,要謹慎,但是不能絕對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