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

冬至,在俗語中冬至的三候為“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冬至既然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都有著各種的文化習俗,這裡就介紹下冬至時有哪些傳統習俗。

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

冬至

民俗

1、祭天:歷代統治者都要於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2、祭祖:冬至祭祖之禮與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時,人們還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古時流傳有向老人敬獻鞋襪的習俗。

3、數九九: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大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l天之後便進入春天。一九二九不出門,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4、冬至節:漢朝把冬至作為“冬節”,官府要舉行慶賀儀式,稱為“賀冬”,依例放假。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軍隊聽命,邊塞關閉,商旅停業,親朋皆以美食相送,互相拜訪,愉悅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5、吃餃子或湯圓: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6、贈鞋帽:冬至時節,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隨著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為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為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帽子也多做虎行。

7、戒房事:冬月氣溫降低.萬物斂藏,人體也是這樣。因此此時最忌縱情態欲,否則精耗血虧,體質日虛,難於抵抗嚴寒氣候。此外,冬至在氣候變化上,也是一年中的一大節氣,尤其要注愈節慾養生,多作休息。

8、藏冬冰: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後,修窖藏冰。人們用鐵釺自河中鑿冰,寬一尺多,長二尺多,稱為一方,在冬至這天將冰藏人窖中,窖深約二丈,將冰藏人後,立即將窖封閉嚴實,同時藏人各種鮮果,人春後取出,在市上銷售,顏色宛如剛從樹上摘下來一樣。

日常養生

1、起居有常 不妄勞作:適當進行些戶外鍛鍊是非常必要的。但應在陽光出現後才出外活動,這樣做可防止陽氣過度消耗。此時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2、防寒保暖:上了年紀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縮和動作乏力的現象,因此,選擇寬大鬆軟、穿脫方便的冬裝也很重要。有關節炎、風溼病患者,可在貼近肩胛、膝蓋等關節部位用棉層或皮毛加厚。患有氣管炎、哮喘、胃潰瘍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有利於保護心、胃和肺部,不致受寒。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

飲食要點

1、多用溫補少食寒涼:冬至之後,多吃溫性食物,少食甚至遠離寒涼食物,對於平衡人體陰陽、增強抵抗力。

2、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冬至養生滋補可從四方面著手:補氣、補血、補陰、補陽。補氣食品,是指具有益氣健脾功效,對氣虛證有補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藥、胡蘿蔔、豆漿、雞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