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冬至,在俗语中冬至的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冬至既然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有着各种的文化习俗,这里就介绍下冬至时有哪些传统习俗。

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冬至

民俗

1、祭天: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2、祭祖: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

3、数九九: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大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l天之后便进入春天。一九二九不出门,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4、冬至节:汉朝把冬至作为“冬节”,官府要举行庆贺仪式,称为“贺冬”,依例放假。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听命,边塞关闭,商旅停业,亲朋皆以美食相送,互相拜访,愉悦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5、吃饺子或汤圆: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6、赠鞋帽: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行。

7、戒房事:冬月气温降低.万物敛藏,人体也是这样。因此此时最忌纵情态欲,否则精耗血亏,体质日虚,难于抵抗严寒气候。此外,冬至在气候变化上,也是一年中的一大节气,尤其要注愈节欲养生,多作休息。

8、藏冬冰: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人们用铁钎自河中凿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多,称为一方,在冬至这天将冰藏人窖中,窖深约二丈,将冰藏人后,立即将窖封闭严实,同时藏人各种鲜果,人春后取出,在市上销售,颜色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

日常养生

1、起居有常 不妄劳作:适当进行些户外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但应在阳光出现后才出外活动,这样做可防止阳气过度消耗。此时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2、防寒保暖: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缩和动作乏力的现象,因此,选择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也很重要。有关节炎、风湿病患者,可在贴近肩胛、膝盖等关节部位用棉层或皮毛加厚。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有利于保护心、胃和肺部,不致受寒。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饮食要点

1、多用温补少食寒凉:冬至之后,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

2、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冬至养生滋补可从四方面着手: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食品,是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胡萝卜、豆浆、鸡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