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源潮,其實你我都一樣

一直想寫《郭源潮》這首歌,卻不知我是否真的聽懂了它。

郭源潮,其實你我都一樣

這是宋冬野出來後的第一首歌,我不知那時他的感想是怎樣的。他進去之前是怎樣的呢?民謠正迎來他的春天,左立翻唱的一首《董小姐》讓宋冬野這個名字被翻出來,隨後《安河橋北》、《莉莉安》、《斑馬,斑馬》、《鴿子》一路串紅,似乎在很多大街小巷裡都能夠聽到他的曲目。

天橋下的歌手,學校的告白樓下,那些人們未曾醒悟又無處安放的青春似乎都找到了一個出口。

郭源潮,其實你我都一樣

宋冬野應該迎來了了他的春天,伴隨著一起而來的還有愛情,在進去之前他們結婚了。那是個看著就很美的女子,氣質清麗。

而人生始終像個說書人,如果不跌宕起伏,似乎就顯得不好聽、不好看,總得生出一層波浪,給得意的以警醒,給受磨練的以果實。

郭源潮,其實你我都一樣

也許正是苦難造就了很多人,於是我們能從李志那聽到《梵高先生》、《天空之城》、《熱河》、《關於鄭州的記憶》,那麼失意的幾年,苦難給人以敏感。敏感催發創作欲,所以有人說真正搞藝術的人都是痛苦的,敏感常常與漫長的孤獨相伴。而現實生活中真正愛聽民謠的人也許也大多如此。

而怎麼說《郭源潮》這首歌呢?怎麼說這首繼《平凡生活中的刺》的歌呢?

似乎如《莉莉安》一般,在某種感覺上,像是宋冬野又回來了,回到了那個還沒有走紅時的自己,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如果說民謠和其他流行歌曲很大的不同之處,大概是有些時候它是照進內心的。一個人的歌也一直隨著一個人在成長。也許一次苦難不一定是摧毀一個人,而是上天換了一個方式去成全了一個人。

去成全一個人的喜好,在他迷失的時候為他脫去外界的紛雜。當然也有人,也有人自己看清塵世的紛紛擾擾,絕塵而去。就像竇唯。

層樓終究誤少年,自由早晚亂餘生。

郭源潮,其實你我都一樣

這首歌MV是黑白的。人生現實所經歷皆為色彩,而在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得見黑白,像彼此互不照見彼此的夜,以及某些走過的歲月中無法用語言描寫的迷失感。光影的亮度也蓋不過那些照不見出口時的灰,而灰的時候往往需要自己走過。面對光明,陰影永遠在背後。

郭源潮,其實你我都一樣

落魄感的時候,是自己離自己最近的時候,也是思想最自由的時候,外物於我都是遙遠的,孤獨源於此,而成長也源於此。反思和磨礪後的平和,大概就是一個人的成長。

市井和底層似乎是生命最真實的寫照,它包含很多東西,熱情、奮鬥、失落、熱血、心酸、趨炎附勢、純樸、悲歡離合。人生中所有的感情似乎都囊括在裡面。抽菸的少年,小巷中走過的老人,帶著清靈氣質的女人。於最紛雜間又摻雜最純粹。

有人說看似瘋癲的老人,和奮力掙扎的少年,如你我一樣,其實你我都一樣。

還有人說。

老人,無依,瘋癲於市井,持飢餓之碗而無米,是為脫塵之頑老,象徵大海。

少年,入洞,自縛於荒島,睡肉慾之床而無伴,是為入世之文青,象徵天空。

一日,海天一色,老人與少年相見,相爭卻不分你我。後遇一女子,遺世而獨立,象徵月亮。

月出,海浪起,夜空明,悟而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郭源潮,其實你我都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