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二百年都搞不定的遊牧民族,清朝只花一百年搞定,這是為什麼?

-獨行俠_Fish-


怎麼說呢,應該是農耕民族搞不定遊牧民族,但是遊牧民族卻可以搞定遊牧民族。

(一)漢族自古以來就和草原各個民族存在利益衝突,漢族也從未同他們真正友好相處過,就算唐代的開放時期也是以一種上位者的姿態來看待外族。雙方也一直是以兩個對象來看待,很少有草原和平原相統一的時期。

明朝時期把蒙古人打跑但是一直忌憚他們會像元朝一樣捲土重來,雖然明朝打敗了蒙古但一直沒有徵服。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時候,明英宗朱祁鎮率50萬大軍御駕親征瓦剌(蒙古的一個分支),結果在土木堡吃了大敗仗,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的俘虜。

(二)二者的關係

明朝同草原瓦刺等部落一直處在敵對狀態,但是滿族的女真部落卻同他們一直有好相處了,滿人還沒有入關之前就跟蒙古的關係很好,雙方婚嫁往來不絕。而且在清朝打天下的時候,蒙古人是最有力的幫手之一,雙方屬於合作關係,在清朝統一全國之後,蒙古便成為既得利益者之一。滿清江山還是有蒙古但功勞的,怎麼會不聯合在一起。


(三)清朝治理蒙古但政策也很巧妙

清朝將蒙古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八旗蒙古,一部分蒙古人通過戰爭、聯姻與結盟被直接被編入八旗;二是內屬蒙古,由清朝直接管轄其土地及屬民並直接任命官員進行統治;三是外藩蒙古——對於這部分蒙古人,清朝採取了寬鬆的羈縻統治政策,雙方通過盟誓確立權利義務、滿足各自的利益要求。

這些政策並沒有觸動太大的蒙古人利益,反而提高了蒙古人地位,他們怎麼能鬧的太大呢?

而葛爾丹的叛亂只是想要恢復他們大蒙古國時期的輝煌,雖然他的實力很強,但是由於自己內部的不團結又操之過急反而被清朝所乘。整個西蒙差不多被屠戮殆盡,以後就更不可能有叛亂了。


古劍又輕吟


我是極客茶道,今天從4個角度來探討清朝為什麼能較快的搞定遊牧民族。

一、大背景:明朝末年,蒙古大汗法統的分裂

蒙古在中原待了一百多年,使蒙古的大可汗的繼承製度發生了變化,就是隻有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代才有資格繼承蒙古大汗的地位。因為成吉思汗的影響太大了,後來這一原則又窄化到了只有託雷這一系的後代才有繼承權。

經過兩百多年,蒙古就沒有了強人,也就瓦解成了成吉思汗統一前的狀態。正牌大可汗的力量也不足以壓倒其他部落。這個時候黃金家中的小支中出了一位俺答汗,非常能打,幾乎統一了蒙古。

因為俺答汗的血統原因不能當大汗,於是他就動起了別的心思。他打到青海以後,發現一種新的武器,那就是藏傳佛教,他發現的是其中一支叫黃教。俺答汗和黃教的領袖索南嘉措合作,分別稱對方是巴思巴轉世和忽必烈轉世,巴思巴曾是藏族國師,做過忽必烈的老師。他們藉助藏族佛教轉世思想的影響,蒙古的俺答汗成為忽必烈轉世,所以獲得了最大的正統性,終於可以明正言順地繼承大汗之位。

但是這樣做也產生了副面作用,那就是藏傳佛教教派眾多。既然俺答汗能和黃教的首領合作用轉世獲得大汗地位,其他的部位可汗也就能有樣學樣跟著做。蒙古的法統就進一步分裂了,草原出現了眾多的轉世大可汗。

二、法統問題的處理:後金的崛起和皇太極繼承蒙古法統

蒙古的這樣一種分裂局面的大背景下,就為後金的崛起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時機。

於是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經過幾十年的爭戰,統一了女真部落。到了皇太極統治的時候,蒙古內部又發生了一系列內鬥。事件的核心在林丹汗,他是託雷的直系子孫,最有資格統一蒙古做大汗的,元朝的玉璽又到了他的手裡。但是經過了法統分裂的幾十年動亂,蒙古部落對林丹的正統性不感冒了。最終很多部落都投降了皇太極。

蒙古內部的大可汗繼承人無望了,而皇太極卻逐漸征服了各個部落。皇太極拿到了元朝皇帝的玉璽。至此,皇太極正式繼承蒙古大可汗的地位,成了滿盟兩個民族共同的大汗。

同年,皇太極改元稱帝,建立了大清王朝。皇太極是通過藏傳佛教的轉世說,從法統和軍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勝利,從而建立起了較為堅固的滿蒙聯盟。由於順治的母親孝莊是蒙古人,所以從此清朝皇帝都有蒙古人血統。

三、宗教的處理辦法:清朝鼓勵蒙古人繼續信仰藏傳佛教,清皇帝成為精神領袖

清朝皇帝對蒙古的統治最好的做法就是繼續鼓勵蒙古人信仰藏傳佛教。從皇太極開始,歷代清朝皇帝都在為蒙古人修廟,因為藏傳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信教要從屬於某個寺廟。寺廟無法移動,也就限制了蒙古騎兵的機動性,減輕了他們對朝廷的威脅。

清朝在入關統一天下後,統治的法統進一步確立。清朝皇帝也逐步成為了各個不同的區域共同的最高統治者。

對於中原漢人來說,他是皇帝,是聖君,是儒家思想的最高提倡者;對於滿人來說,他是旗主是可汗;對蒙古人來說,他是大汗,是成吉思汗的正宗繼承人;對西藏雪域高原來說,他是文殊菩薩轉世,和西藏的達賴和班禪具有同樣的地位。

後來,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各卓兄弟叛亂,收復新疆,清朝皇帝又成了“伊斯蘭的保護者。”集眾多最高統治角色於一身的清朝,也就成了各個不同區域共同的精神領袖。

四、人口及經濟問題:期間蒙古族人口長期停滯甚至於銳減

在清朝的推動下,藏傳佛教對蒙古的人口停滯、經濟滯後影響非常大。清朝初年,各部統計的蒙古族人口約為216萬人,到了清末,僅剩下171萬人。而同期間,中國的人口實現了大爆炸。

清朝中葉,蒙古地區的喇嘛數量多達二十五萬,在光緒時期的單是活佛數量更是達到了243人,喇嘛數量佔到了蒙古成年男性人口總數的40%到50%,察哈爾和錫林郭勒地區更是超過了60%,內蒙古地區的佛寺數量超過了800座,平均每個旗達到了20座,個別的旗甚至有60座。如此龐大的喇嘛群體,不僅不利於百姓的正常婚配,還嚴重擠佔了勞動力。

同時,由於喇嘛階層享有較高的生活保障,平均下來每年至少二三十兩白銀進賬,和當時要上戰場搏殺的八旗兵基本上一個收入水平。供養這樣一批數量龐大的高收入群體,給蒙古本地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蒙古人口的停滯。

1921年,外蒙古取得實質上的獨立時,人口基數只有40萬,2017年蒙古國人口達320萬。


極客茶道


你以為明朝是搞不定?我告訴你吧,是明朝不屑於搞那些少數民族。朱棣五徵漠北瞭解一下,蒙古人差點被殺光。但是朱棣仁慈,不忍心看見一個文明、一個民族的滅亡。他提出保護人類文明文化,才擾蒙古人一命。 多瞭解明朝的偉大吧,不要老提這種無知的問題。有人說明朝修長城為了防蒙古,笑話!蒙古巴不得當明朝小弟。在當時明朝和蒙古的關係就像現在美國和墨西哥。明朝修長城僅僅是為了給後人有個旅遊景點,難道還不夠偉大嗎?順便說一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復興偉大的明朝!多瞭解明朝這個中華民族之魂吧。


故國明月照


清初六代帝王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順治帝、康雍乾全部是英明神武之主。加上漢人的財力和智力,八旗的軍力,連續不斷四處征服治理。明代初年只有朱元璋和朱埭父子兩代四處用兵征伐,從第三代就天天講和平。


李含是我姓名


明朝早期通過多次北伐把蒙古殘餘勢力打擊慘了的,後來分成了多個部落,在後期明朝內部勢力爭鬥根本無暇顧及,在後來形成了瓦剌,韃靼兩個較強大蒙古政權,多次威脅明朝安危,清朝情況不一樣,一開始就和蒙古聯繫較多,而且通過王室和親拉進了關係,並且在入關後給予蒙古各部大量賞賜和一定權利,蒙古就根本沒什麼威脅了


EM-迷失


武力不夠,神棍來湊。用宗教把蒙古人忽悠瘸了,用刀把不聽話的準葛爾屠盡了,保證蒙古王公上層利益,利用他們坑死整個族群


誰說熊貓就不喵


第一聯姻,籠絡東部蒙古,為其效力。第二分而治之。第三大修寺廟,讓大批蒙古優秀子弟當喇嘛!


原野


武力征服外,就是宗教信仰的精神控制。武力可以解決是因為~在越戰前坦克就是反坦克最有效的方法。女真本身就是遊牧民族,可以解決蒙古人,後來加上藏傳佛教的黃教,把藏人廢了後,又把蒙古人廢了


大海在哪裡


知己知彼!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