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1年蒙古軍隊入侵日本為何會失敗?

用戶172304069


蒙古軍隊入侵日本,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僅有的一次主動發起對日本本土的入侵。這次侵略戰爭最終是以失敗而告終,說起蒙古的擴張的經歷,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清楚,滅金國、西夏、西征中亞、歐洲可以說是所向披靡,打的歐洲人滿地找牙,建立起我中國歷史上版圖面積最大的一個王朝。為何在國力蒸蒸日上的情況下,攻打小日本反而栽了跟頭,很多都人都會不解的。

對日侵略戰爭,是元朝皇帝忽必烈和與其屬國高麗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軍攻打日本而引發的戰爭;這兩次侵略在日本合稱“元寇”或“蒙古襲來”。

在公元1259年(憲宗九年)征服高麗的元朝皇帝忽必烈在1268年(元至元五年)命令高麗使者攜國書赴日,書中要求日本效法高麗來朝“通好”,否則將至“用兵”。態度極為強硬,是必須臣服於大元朝。日本朝廷祈求神佑,但以“書辭無理”,拒絕接受。幕府執權北條時宗令大宰府備戰,加強九州沿海要地的軍備。其後忽必烈又兩派使者,均遭日本朝廷拒見。1274年元朝皇帝忽必烈發動了第一次對日本戰爭。


公元 1274年10月3日,忽必烈任命徵東元帥忻都、右左副帥洪茶丘和劉復亨統率蒙漢軍2萬人、高麗軍5000人、水手6700人,合計3.23萬人從高麗合浦出發,發起對日本本土的侵略。

剛開始戰爭進行的非常的順利,當軍隊攻至山區時,卻無法突破日本的九州島崎嶇的地形進入九州腹地,形成了對峙的局面,使的元軍始終無法取得勝利。反而當時的日本,可以是以逸待勞,戰鬥意志頑強,堅決抵抗,絲毫沒有投降的想法,給了元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劉復亨中箭受傷,元軍開始撤退至船上。更奇怪的是當天夜裡突然狂風大作起了颱風,以致元軍有二百多艘的戰船被刮翻,徵東統帥忻都連夜撤退回國。就這樣第一次東征小日本失敗了。

在公元1279年元軍征服南宋之後,於公元1281年元朝再次發動了對小日本的第二次征伐,這次規模動員比第一次更大,以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領江南軍十餘。高麗盟軍先行進發,但在對馬島慘遭失敗而返。同年夏,元軍聯合高麗人奪取了壹岐島,向九州進發,並在不同地點登陸。經歷一些獨立的小戰鬥,也就是所謂的弘安之戰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戰”後,元軍被趕回了船上。此時一場持續兩天的颱風,也就是非常有名的“神風”,日本偷襲了元軍艦隊並摧毀了大部分的船隻。

所以第二次征伐小日本也是以失敗而告終,非常的可惜。失敗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元朝軍隊成分複雜,有南宋的降將,也有蒙古人、高麗人,軍隊的戰鬥凝聚力不起,內部的矛盾重重,不能有效發揮出部隊的戰鬥力。

第二,征伐日本的主帥,指揮領導力不行。看看第一次,第二次,主帥完全沒有對戰局的把控,出現危機時完全沒有堅定的意識,就只能逃跑。這樣的統帥能夠贏得戰爭嗎?

第三,天氣的原因,恰恰每次都遇到了颱風,說明元軍沒有對氣象進行研究,有效的防範和預防。

第四,日本以逸待勞,戰鬥意志頑強。每次遇到危機時,都堅持挺了過來。


建安秋雁


蒙古第一次徵日

忽必烈在發動第一次侵日戰爭的時候,還沒有滅亡南宋,但他迫不及待的想向全世界宣示自己的天威,於是在倉促的準備之下,就聯合高麗軍發動了侵日戰爭。當時的日本正處於後宇多天皇統治時期,年號“文永”,所以日本人稱這次戰爭為“文永之役”。

這次戰爭,忽必烈的想法很簡單,只是想給日本人一個下馬威,想通過小試牛刀讓日本人知道蒙古人的厲害,從而甘心的臣服在蒙古人的淫威之下。所以忽必烈只派了20000多正規軍(蒙古、高麗聯軍),加幾千水手。這次戰爭只給日本的九洲島造成了局部的傷害,還沒有打到九州島政治中心——大宰府。蒙古軍本可以採用橫掃亞歐大陸的“以戰養戰”戰法在日本島上先扎穩腳根,然後向四周擴散,逐漸蠶食日本島。可是由於海風將蒙古軍的船隻吹壞,蒙古軍主帥忻都(成吉思汗的幼弟鐵木哥的子孫)害怕回不了大陸,便不顧高麗軍主帥金方慶的反對,率軍撤回了高麗國。

蒙古軍的第一次徵日戰爭其實是小有成功的,由於海風的幫忙,日本人才僥倖結束了這場噩夢。


蒙古第二次徵日

忽必烈第二次徵日的時候,“大元”已經攻滅了南宋。忽必烈從宋國調集了大量的水軍和屯田兵10萬人,由漢人范文虎率領,打算北上和朝鮮半島的蒙古、高麗聯軍在朝鮮海峽的壹岐島會師,然後合力進攻日本島。高麗軍的統帥還是金方慶、蒙古軍的統帥還是忻都,忽必烈還專門委任了一個蒙古大元帥阿剌罕作為總指揮。阿剌罕是成吉思汗的王牌部隊——“怯薛軍”將領的後代。可是在范文虎出發前,阿剌罕竟意外的病逝了,忽必烈又緊急委任了一名替代者阿塔海。可是阿塔海在趕到江南之前,范文虎就帶著江南軍出發了。沒有一個統一的統帥,成了蒙古第二次徵日的一個隱患。

蒙古軍第二次徵日的時候,日本處於後宇多天皇“弘安”年號時期,所以日本稱為“弘安之役”。

這一次忽必烈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在日本島紮根並屯田,再遺民,作長期佔領日本島的打算。可惜這一次日本人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將蒙古軍限制在了海島和狹長的海岸線上,不讓蒙古軍登陸,這就讓蒙古軍無法發揮陸戰的優勢,從而戰爭陷入僵局。後來又是一場海風,將蒙古軍的船隻吹壞,蒙古軍損失慘重。

這時,漢軍將領張禧向范文虎建議強行登陸和日軍背水一戰,可是又遭到主帥范文虎的拒絕,包括忻都又犯了逃跑主義錯誤,開始撤退。蒙古的第二次徵日又到此截止了。

在撤退的過程中,蒙古軍遭到了日軍的圍殲,大量蒙古人、高麗人、漢人被日軍殺死,只有少數人突圍而逃。


我是一隻荒漠貓


蒙古人善騎,日本人善智,不在一個層次,不在一個級別。看看現在兩國經濟和實力,那是天上地下啊。


張老大159957934


蒙古人主要屬於牧民,還是民。日本武士是職業武士,生下來不幹別的稍微長大點就開始練武讀兵書,練了一輩子武的人打牧民不費勁,所以日本記載一個日本武士能打五個蒙古人。

不是巧合,蒙古人在西亞敗與馬穆魯克之手。馬穆魯克也是職業武士。

日本刀的先進一直是世界頂級,一般武士刀也很好。大馬士革刀雖然更好,但只有少數人能佩戴。再者儒教是很堅強的信仰。蒙古人沒打下日本,也沒打下儒家文明圈的越南。打南宋五十年。還把一個大汗撂下了。


釋然61129


因為日本武家天下,而挫宋重文輕武!這就是蒙古遠征失敗原因!日本武士知道只要守住了重要的登陸口蒙古人必敗無疑!何況日本武家天下下賤的文人早被日本武士殺個精光了!也就沒有下賤的文人作祟比如參武士一本或者臨陣換將的愚蠢決定!而挫宋就不同了重文輕武下賤文人坑害能征善戰的武將被蒙古滅了也是正常!


溫侯呂布武力值無雙


更重要的問題先生沒有提:蒙元為什麼要打日本?造成了怎樣的結果?


XyE


神風。蒙古人會騎馬卻不會駛船,尤其對付不了颱風,颶風救了日本🇯🇵


海參崴以西29364926


因為當時海上颳起了一陣神風使蒙古軍隊渡海入侵日本列島的行動泡了湯。


duh23333


蒙古不善海戰,加上對海洋的天文氣候不瞭解。


手機用戶5428901526


因為海上大風,使得蒙古軍隊。無法抵達日本。去了日本很多次。都是因為海上大風沒有成功。小日本鬼子嚇完了。跪在日本島邊。說神風救了他們。現在小日本鬼子的自衛隊就叫神風自衛隊。給小日本鬼子嚇夠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