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是中国劳动力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改善。在许多领域,妇女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实现性别平等方面,中国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城市,尽管女性的教育水平已经追赶甚至超过了男性,但收入上却并非如此。在农村,女性和男性的教育和收入差距更加明显。

《China & World Economy》2019年第一期发表的,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Jane Golley、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周伊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王美艳三位作者撰写的“ 中国劳动力收入的机会不平等:性别视角的分析”一文(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in China’s Labor Earnings: The Gender Dimension),阐释和发掘了这个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作者根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所做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作者将这些因素区分为出生时基本确定的环境和境遇因素,以及人们在之后做出的努力和选择因素。研究发现,机会不平等在劳动收入不平等中的份额高达25%,这是迄今为止国际文献中发现的最高值之一。

研究深入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机会不平等因素,又发现性别是在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在所有年龄段人群中,女性面临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均高于男性。

性别差异是中国劳动力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吗?

(图片转自中国妇女网)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作者针对如何促进中国的性别机会平等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如:改善农村贫困家庭女孩的教育状况,从而帮助她们扩大收入机会;帮助年轻妇女退出农业就业转向其他行业,从而提高她们未来的收入潜力;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确保农民工在就业和社会福利方面不受歧视,帮助他们改善在城市面临的机遇,这方面的改革如果对农村妇女有所侧重,将有助于实现性別平等,充分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

多年来,实现性别平等一直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该文将客观因素(环境和境遇)和主观努力(个人的努力和选择)结合起来,对中国劳动力收入不平等的原因进行了深入阐释。这为我国在促进性别平等的大目标下如何进行公共政策调整,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