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拿朝廷俸祿不幹人事的御史為什麼存在?

寒門中人


御史制度相當於西方政治的反對黨。你們不是一直很推崇人家的兩黨制嗎?兩黨制就包括輪流執政制度和反對黨制度。

御史制度是中國傳統的監察制度。中國古代對官員進行監察,基本上就只有兩種制度,一個是御史言官制度,另一個是秘密警察制度。

為什麼要監察呀?反腐啊!當然除了反腐,還要反通敵、反反叛、反分裂等等,把權力交給別人,不看著點那行?所以“為什麼存在”不是問題,“怎麼產生的混亂”倒是一個問題。

御史有什麼權力呢?兩個主要的權力,一個是審查權,一個是彈劾權。審查就是對官員行事進行調查,主要是查閱案卷,還有輿論調查。彈劾就是風聞言事,可以彈劾官員,彈劾不實不承擔責任(一般官員也可以彈劾,但彈劾不實有罪)。

除了監察權,御史還有諫言的責任,所以叫“言官”。也就是他有責任對皇帝的決策失誤予以指出,匡正朝廷的得失。這是列入御史的考核指標的。

明朝御史制度被加強了,增加了一個官員叫“巡撫”,也就是民間傳說的“八府巡按”,跟現在的中央巡視制度差不多。但是他不僅有監察權甚至有處置權,屬於欽差大臣。因為干涉地方的權力太大,後來逐漸演變成地方大員。

朱元璋來自底層,對官吏完全不信任,有巨大的仇官心理。他加強御史制度,給官員設立了一個“反對黨”,對於反腐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御史只能查一些表面的東西,造成務虛浮誇之風盛行。後來御史制度更淪為黨爭的工具,御史和官員結黨,那御史制度的根本就動搖了。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明朝政治的混亂,原因是多方面的,御史言官制度造成多大程度的影響不好說,但可以明確的就是——明朝御史制度是造成明朝政治混亂人浮於事黨同伐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御史言官制度本身還是不錯的,只需要稍作修改:禁止風聞奏事!彈劾也好,提議也罷,必須給出證據來論證。有理有據彈劾有獎(晉升,資歷等),風聞奏事無憑無據受罰。

憑啥你一個言官說我當省長的有問題,我就得停職雙規接受調查?還要我自己給紀檢委遞材料證明自己無辜?你說我有問題,就應該一五一十的擺出材料來,即便有些誇張有些捏造,但至少得有事實吧。言官倒好,二話不說,啥事兒不幹,看你不爽,不是一個陣營,我就罵你,就說你有問題。沒問題你倒是自辯呀!你倒是自己證明呀!——所以,誰也不要做事了,做事的人都被擼下去了,要麼就是尸位素餐。這樣的朝堂環境,這樣的地方政治環境,連個農民起義都搞不定也就不足為奇了。

和現在的無良記者很像,憑自己的臆測炮製新聞,甚至故意扭曲事實、引人眼球。


攤劍聽潮


哪個朝代沒有?本朝也不是局外人。


長安借東風63583187


那些是言官,監督百官的主要力量。一個社會沒有監督機制,不用30年就爛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