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英國想租借香港百年的要求,清政府為何拼死只允99年?

Artinna-Lau


題目有很明顯的錯誤必須得指正出來。

英國當年租借的並非整個香港而是香港的一部分—新界。香港主要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島嶼,而英國當年也是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三個條約才將整個香港據為己有,具體如下: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中英北京條約》,正式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即新界),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

所以通過上述三個條約英國是強行佔據了香港島,九龍半島,租借了新界地區,而不是題主所說的租借了整個香港。


那麼當年英國為何租借新界99年呢?這主要還是清政府極力爭取的結果,其實當初英國本想租借100年的,因為按照當時的國際慣例,如果一國租借他國土地時間超過100年的話那麼這塊土地的主權就會被默認發生了轉移,其所有權當歸屬租借國。

所以清政府為了挽回一點顏面才會極力堅持“99年”,而英國當時也並沒有把這件事太過放在心上,畢竟當時的清朝實在太落後了,不管是租借還是割讓,亦或是99年還是100年,對英國來說影響不大,他們完全可以在以後的歲月裡逐漸將新界納入自己國家的正式領土範圍內,當然了前提是清朝還是一如既往的落後愚昧。


但是令英國人想不到的是,中國人對收復故土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而且他們也不懂中國的一句老話—置之死地而後生,中國人在歷經了百年磨難後知恥後勇,奮發圖強,在一代偉人的帶領下不僅收回了曾經租借的新界,還將九龍半島及香港島一併收回,這亦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勝利。

不過我們還需謹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避免歷史的重蹈覆轍!


鹹魚閒聊


眾所周知,晚清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落後就要捱打,清政府在晚期的時候,他們和列強簽訂了太多不平等的條約,在這些條約中,有許多割地的協議,大家都知道清政府在割地,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當時在割地時,清政府要求的簽訂時間是99年,可是列強怎麼都不答應,非要簽訂100年才行。

因為這個事,雙方可是吵得不可開交,清朝末年的實力是非常弱呢,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被列強屢屢欺負,每次被欺負後,都要簽訂各種條約,那麼既然都被欺負到割地的程度了,籤一百年和九十九年又有什麼區別呢?

清政府的確是弱,可清政府並不傻,他們答應割地,可是也知道有些事情是絕對不能退讓的,否則便是歷史的罪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在當時的歷史中,國際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一個地方租給別的國家超過一百年,那麼這個地方就屬於別人了,列強故意將協議中的時間寫成一百年,就是打算將來拿這個做文章。

列強以為中國不知道這些事,實際上晚清在意識到自己的落後之後,也是派人前往西方學習了各種東西的,這個規定晚清當然知道,所以每次割地條約,清政府的底線就是99年,無論列強怎麼施壓,都不會同意修改時間。

清政府就算再怎麼無能,他們也知道領土不能拱手讓人的道理,所以他們才會在談判中,拼死都要將時間定為99年,如果超過99年的話,後來一切可就不好說了,假如說到時候中國的國力還不強,那麼西方各國肯定會因此強佔領土。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題主的提問有些誤導人了,英國從來沒有想強租清朝的租地達到100年的意思,99年的租期也並不是清朝拼死爭來的。要知道,列強與清朝交涉的時候,如果要強佔清朝的土地,清朝一點辦法都沒有,還何談能夠在租期上面做文章租借99年,這未免太抬高清朝了?

這裡說一些香港,英國竊取香港,主要分為三部分,也是分三次完成的。第一次是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了香港島,這個強佔,就是割讓,可以說是永久的;第二次是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英國割讓了九龍半島,也是永久的。這裡的兩次割讓,當時的清朝還有一定實力,但是並沒有因為“據理力爭”而讓英國退步。

英國第三次竊取香港,是在1898年的時候,強租了清朝的新界。注意,這一次英國的態度,並不是割讓,而是租借。而根據西方列強的租借傳統,最長租期就是99年。不僅是西方列強對於清朝,在其他地方,比如在印度、波斯、日本等地租地的最長期限,都是99年。因為這是“租”,不是“佔”。如果是“佔”的話,列強直接就強佔了,根本不會給清朝“租地”的機會。

西方列強租地的最高時長為什麼是99年?因為根據西方的傳統,如果對一地的管理超過100年,那麼這個地方就成為了該國的固有領土了,那就和強佔沒有什麼差別了。因此,當西方列強並不急於強佔這個地方,但是又不得不使用這個地方的時候,一般就會使用“租地”的形式進行處理,而這個最高時限是99年。

因此,在香港,除了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以外,新界其實就是一塊麵積較大的“租界地”。只不過,這個“租界”和其他的租界有所不同,擁有實際管轄權,且清朝不可以駐軍,這就是所謂的“租借地”。租借地是介於割讓地和租界地之間的一種方式,租界地和割讓地一樣,外國可以直接管轄;但是,租借地和租界地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租借地和租界地同樣擁有使用時長限制,最長是99年。

眾所周知,列強在清朝的土地上一共有27塊租界地,此外,還有幾塊租借地。這幾塊租借地,典型的就有新界、膠州灣、旅順等地。


蘇綻


其實不僅僅是香港新界的租借期限為99年,還有給法國的廣州灣,給德國的膠州灣,期限都是99年,只是這些地方還沒到99年就被收回去了,所以也沒多少人關注。

至於為啥是99年了,有的人說9是清朝的吉祥數字,個人覺得有點瞎扯;有的人認為是雙方的談判互相退了一步,才會“租借一百年中,讓掉一年,總算99年”,貌似有道理,還是沒依據;最可信的說法還是很多人認為的按照慣例,一個國家對另外一個國家的土地租借時間超過100年,土地自動歸屬於佔有國。

慈禧一直被罵的很慘,她的禍國殃民是毋庸置疑的,有這麼一個主子,李鴻章也只能跟著是最窩囊的外交家了。不過在英國割讓香港島的時候,掌權的還是道光帝。後來租借新界時,掌權的是慈禧和光緒帝,清政府卻還是留有餘地,死活只同意了99年。

一,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落後就要捱打,列強對我國發起戰爭是都不需要正當理由的。

十八世紀初,英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給中國輸入大量的鴉片,不僅掠奪白銀,還弄得很多國人迷戀鴉片,最後是家破人亡,民不了生。

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是完全正義的行為,不過損失了利益的英國不樂意了。英國在1840年的6月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王朝哪裡是它的對手了。

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打了兩年,最後以兩國簽訂《南京條約》而結束。

二,多次談判後,同意期限為99年。

1842年8月29日,道光帝派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與英國璞鼎查在南京下關江面的“皋華麗號”英艦上籤下《南京條約》,又是割地又是賠款,才終結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明確規定,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之後英國又通過1860年的《北京條約》和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完成了對整個香港的佔領。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道光帝幾乎是同意了英國的所有要求。不過後來在租借新界的期限上,清政府卻沒有滿足英軍100年的要求,而只同意99年。

怎麼說了,只能說英國老謀深算吧。一個說法是按照慣例,一個國家租借或者使用另外一個國家的土地過了一百年,那土地就是歸這個國家所有了。

而清朝通過和英國談判,最後應允99年。

不過很多學者都說沒有找到相關的法律依據,也許是約定俗成吧。因為英國在1941年把百慕大群島上的摩根、特克爾、聖大衛三島租借給了美國,期限也是99年。

1997年7月1日,暫緩收回多年的香港終於還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至於英國租借給美國的島嶼,期滿後會怎麼樣,就不知道了,我們拭目以待吧。

我是木魚,小女子一枚,卻痴迷於近現代史的風起雲湧,每日更新,喜歡就關注我吧,感謝有你。


湘西小木魚


文史頻道第57期之不平等條約

香港分為香港島,新界和九龍三個島嶼。

英國人通過3個不平等條約,佔領了整個香港。

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北京條約》,割讓九龍給英國。

1898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英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期限為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滿。

英國人就是通過一步步蠶食鯨吞,讓整個香港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根據歷史記載,英國本來打算租借新界100年。

但李鴻章聽說國際上有個慣例,一個地區如果被佔領超過100年,那這個地區將不屬於原宗主國。

李鴻章堅決不同意新界租期100年,雙方經過商量,最終定了99年。

在李鴻章看來

99年的時間中國肯定能崛起,強加給中國的這些不平等條約,將不復存在,割讓的領土也會收回。

在英國人看來

清政府腐敗無能,簽訂的條約99年和100年,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如果租借到期,清政府無力挽回敗局,那麼英國將能夠繼續佔領新界。

讓英國沒料到的是,經過半個世紀的奮鬥,中國開始崛起。

1982年撒切爾訪華,中國領導人傳達了收回香港的通知。

撒切爾夫人在走出人民大會堂時,摔了一跤。

撒切爾摔倒這件事,被認為是英國人開始走向衰落的標誌。

在1997年7月1日,中國收回了整個香港。

—End—



文史頻道


首先說一下,香港整體為三大部分,分別為香港島、九龍半島以及新界地區。三部分中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的部分地區實際上是割讓給了英國,而九龍半島的另一部分和新界才是租借給了英國99年。



香港歷程

1840年英國挑起了鴉片戰爭,最終清政府以失敗收場。1842年時,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中規定中國永久割讓香港島。此時的清政府在詔書依然以天朝上國的姿態對英國說;

念及英國商船遠涉重洋,往往有所損壞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這段話雖然說的冠冕堂皇,清朝皇帝念及英國商人不遠萬里遠渡重洋,所以特別恩賜給了英國一處港口。但誰也明白香港島從此割讓給了英國。

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時,英法聯軍攻破了北京城。在此期間,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帶兵強佔了面積約為11平方公里的九龍半島。無奈之下清政府答應將英國佔領的區域永久租給英國,但英國隨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九龍半島因此被割讓給英國。



英國租借香港由來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清政府因為敗給了當時國際地位非常低的日本,所以各國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此時德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條約中規定清政府需要租借青島給德國,為期整整100年。

但當時國際上有一個不成文規定,一個國家佔領或者租借其他國家領土達到100年之後,這塊領土自動成為該國領土。因此清政府當時打死也不肯租借百年,只同意了99年,希望到期之後還能夠收回來。



繼德國之後,法國也看到了不用出兵就可以得到利益的方法,所以通過外交手段逼迫清政府租借了廣州灣,租借期限也是99年。

英國看到清政府軟弱可欺之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中規定清政府租借給英國九龍界限線以北,至深圳河以南所有土地,連同附近的233個島嶼,期限99年。這也就是租借現在新界和九龍一部分地區的由來。



租借的迴歸

東北俄國租界在日俄戰爭之後全部落入日本人手中。1914年一戰爆發後,日本佔領了德國租借的膠州灣,但1922年,北洋政府贖回了主權。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之後,內地很多租借都落到了日本人手中,因此很多國家都把租界做了順水人情,歸還給了中國。但香港和澳門始終在英國人和葡萄牙人的手中。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拒絕承認所有不平等條約,因此準備收回香港所有的地區,但考慮到了當時的國際形勢,所以留到了後來解決。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同撒切爾夫人進行談判時,堅定的提出了收回香港所有地區,包括割讓的香港島和九龍部分地區。最終在1985年時英國被迫同意了歸還香港所有地區,香港也因此在1997年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我是越關


這個問題,還是不得不回到那個遍體鱗傷的老大帝國去說!

首先我們要知道是,香港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和各個離島組成的。而英國所謂的租借的是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租期為99年。

而香港島和九龍南則分別是在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中割讓給英國的。

那麼為何新界的租期是99年之數呢?

這其實是弱國無外交的情況下,存在著一個弱國“可憐”的請求,一些列強可悲的默契。

最先施行99年之約的並非新界之租約,而是1897年末德國強佔膠州灣,與之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因為世界上似乎有這麼個不成文的條例,但凡地區割讓超過百年,該國主權自動失效。

據稱當時的朝廷慈禧太后與李鴻章竭力要求清方談判代表把約期降低在百年之內,最終談判代表苦苦哀求,洋人才予以象徵性的施捨減免一年。

對於清廷,這似乎是一種安穩,只要不超過百年,就還有拿回來的希望,起碼在心裡可以這樣想,幻想著有一天洋人講道理,還土地給我們,到時候對列祖列宗也不至於那麼愧疚……

而對於洋人來說,只要我是大國,你是小國,我是強國,你是弱國,99年和一百年,並沒有任何區別,拳頭硬才是王道,你不服我就把你打服!

後來的列強也就延續這一“默契”,但凡租借,大都以99年為期。當時的日不落帝國多麼強大,哪裡想過關於後來也會被眼前這個落後的“雄獅”給掀翻。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時間來到建國後,站起來的中國已經提出了一個新的外交政策,那就是另起爐灶。拒絕承認關於清政府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為我們後來收回香港,提供了一個契機。

到了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領導人認為國家實力足夠強大,收復時機已然來臨,便強勢的與英國政府進行有關收回香港的談判,嚴辭拒絕了英國政府所提出的以治權換主權的把戲。面對中國的的強硬,撒切爾夫人深感無望,在會議室外的階梯上,甚至出現了世界聞名的那一摔跤。


其實這個事實就是告訴我們,國家之間有一個亙古不變的法則,那就是弱國無外交。真正能夠決定國家命運和國家利益的,還是國家實力。歷史所表明,要想不被別人所左右和欺辱,我們唯一應該去做的,那就是自強!


歷史好奇怪


和嫁妝論一樣,都是滿清餘孽,弱智,啥缺,白痴,思維言語方式。目的還在找存在感!言外之意香港,澳門迴歸,還要感謝滿清反動政府?扯犢子吧!國家強大,有實力一切為零,規則可以由我們定!這世界上有啥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法?況且滿雜那時還沒有現在意義的國際法!這些滿清餘孽白痴…如魯迅筆下的阿q,幻想著精神勝利法!意淫,無知,無覺,無恥之徒!被人暴cei後割地賠款,下跪求饒都能找出理由?可見滿清餘孽可恥極至了!那一千三百多個賣國條約,可都有文書檔案,你滿清餘孽消毀不了……2019-2-24










cpcycc


我們今天常說百年之後,百年之後……百年之後便歸西了,沒了。而99,則是長長久久,天長地久的寓意。

您還別說,乍看起來好像牽強的很,可是你還別不信,古代封建統治者就偏偏迷信的很,最重這些看起來虛頭巴腦的東西。

甚至一定程度上我可以說,封建與迷信不可分割也不為過。古代統治者的封建迷信,不是一般的迷信。大小重要決策的實施或者戰役的發動,都得占卜問吉凶,連皇帝登基都得選擇一個黃道吉日。



(中國前後三次對我香港的強權租借)

特別是清朝慈禧,她是最迷信的。據說當初她的陵寢建好後,別人讓她去監工驗收,她看到墳頭有草很不高興,犯了她的忌諱,後來建陵寢的人把墳頭土架鍋炒一遍才算了事兒。清東陵慈禧主陵上,現在都還不怎麼長草呢!從慈禧怒而向十一國宣戰來看,慈禧是個有那麼任性的婦人,恰巧鴉片戰爭正屬慈禧掌權時,那麼就有絕對的理由相信,租借99年存在慈禧個人迷信主義的成分。

其實,英國強行租借香港是前後兩次鴉片戰爭,歷時二十多年最後才敲定租借99年的。前面兩次並未敲定年份,最後一次英國把整個香港囫圇租借走時,清廷心有不甘,也做了點鬥爭,依照不過百的慣例,只承諾99年。這一要求在當時的英國人看來是有點摸不著頭腦的,他們不會懂中國人的迷信與忌諱,認為99年和100年又有什麼區別呢?

(南京條約後中英租界香港談判)

於是便給了清廷那麼點兒廉價的退步,答應只租借99年。畢竟自己是靠拳頭說話,理上掛不住,這點滿清人可笑的小要求都不答應,連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其實,也甭管是這慣例還是那慣例,99年或者100年,總一條道理,落後就要捱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也是租借99年天津,不得屁顛屁顛還回來了?就算是英國租借100年,到了98年,鄧爺爺照樣不給鐵娘子啥好臉色看,鐵娘子恐怕也不敢輕易招惹連美國老大哥都害怕的解放軍戰士。


不書公子


翻開5000年中華文明史我們會發現,從1840年中英之間爆發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結束。這109年的時間裡,腐朽落後的清政府飽受西方列強的欺辱和壓迫,在一次又一次的對外軍事行動失敗之後,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這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將中國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甚至使得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中國險些被西方列強瓜分。



1840年,隨著清王朝與大英帝國之間的鴉片戰爭的爆發,中國開始進入近代史階段。而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隨後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徹底的改變了中國的國家性質,中國從一個封建社會進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南京條約》除了迫使腐朽落後的清政府向英國支付戰爭賠款之外還開通了通商口岸。給予英國商人特權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最為過分的是,英國迫使清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1860年,中英之間爆發第2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再次以失敗而告終。中英之間簽訂《中英北京條約》。這一次條約的簽訂,除了再次向英國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之外,還增開了通商口岸,同時將與香港相鄰的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

1898年,隨著中日甲午海戰中清朝北洋艦隊的失敗,看似龐大的清王朝敗給了曾經不足為慮的日本。腐朽落後的清王朝已經失去了最後的遮羞布,所有的國家都意識到清王朝的腐敗和無能。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英國迫使清王朝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更為廣闊的新界租借給英國,租借年限為99年。



我們會發現香港的誕生經歷過三個階段。先是割讓了香港本島,隨後割讓九龍半島,最終租借了新界給英國。也就是說,清政府在前兩次都沒有意識到國土的重要性,而直接將國家領土割讓給英國。在1898年時,已經有一批清朝人開始學習和了解西方社會的政治體制以及國際通識。


當時國際上普遍認為,如果一個國家對某一塊土地實際佔有超過100年以上則被看作是固有領土。因此在1898年簽訂合約時,清政府的談判代表堅持只租借新界99年給英國。也就是1997年便是租界租期的終點。這給中國後來與英國政府談判收回香港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



當然很多人會說,英國明明知道國際上的通識,又作為戰勝國為何會同意滿清政府的要求?其實是因為英國認為滿清政府只會一天天衰落下去。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列強會不斷的蠶食中國。徹底的瓜分中國只是時間問題。因此也就不在意租借的時間是99年還是100年。

然而歷史的發展,給了英國佬一個大嘴巴子!中國人不僅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史,還將曾經被英國佔據的香港成功收回,走向了富強繁榮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