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明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阿學10


其實二者並無關係。

明教於公元200年左右創立於巴比倫,最早叫摩尼教。

唐朝時候傳入新疆,逐漸又傳播至中國其他地區。

明教因相信"黑暗終將逝去,光明即將來臨",所以經常會組織起義、造反。

其在北宋年間就曾多次造反,後經政府鎮壓。

在元朝後期因生存困難,與白蓮社等多個民間組織合併,遂改名白蓮教。

反清復明,反明覆宋等等,可以看出明教其實就是一個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所以明朝時期朱元璋嚴令禁止這樣的組織。


歷史知事局


朱元璋和明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朱元璋建立的政權就叫明朝,那麼可能很多人就會問,他本人與明教有何瓜葛?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其中的淵源。在元朝快要覆滅的時候,其實明教的勢力就有些走下坡路。在描寫朱元璋的個人事蹟裡,有著4年的空白,在那4年裡沒人知道他去幹了什麼。有些專家就猜測,可能他就用了4年的時間打入了明教的內部,結識了其頭目。別以為在元朝末年,明教就不足為懼,人家好歹在武則天時期備受女帝寵愛的,因此它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物質資源都特別豐富。相信朱元璋就是在那裡打下了他起義的基礎,最後才有充足的實力建立明朝。



在他剛加入明教勢力時,當時眾多信徒都特別依賴韓山童,此人人口才極好,能讓別人都是死心塌地的跟著他。韓山童可是“紅領巾”中的王 ,也是白蓮教的教徒。要知道白蓮教和明教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可是這個王的兒子,卻是個不成器的。等到其父親死後,朱元璋沒有費多大力氣就掌握了韓山童不容易打下的勢力。我們只能說朱元璋和明教淵源確實頗深,但他到底是不是信徒?咱們卻無從得知。



可是問題來了,朱元璋藉著明教好不容易攻破了元朝的防線,拿下了江山。明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是大功臣啊,怎麼就被朱元璋悄悄的給滅了。
究其原因,竟然在是明教的存在威脅了朱元璋的統治地位,非幹掉不可。所以兩者的關係是互幫互助的合作者,但成功後卻不能共存的。


紫禁公子



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是明教中人,還是明教的一個堂主,官居吳王。明教並不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來源於波斯,原名為摩尼教,供奉光明黑暗兩主神,早在唐朝就傳入中原。當時老百姓沒有文化,容易將明教和佛教混為一談,所以在很多沿海地區的宗廟裡除了供奉佛教的神又供奉明教的神,明教就大力發展起來了。朱元璋
首先是跟著韓山童,韓山童創立了紅巾軍,領導了農民起義。韓氏家族與白蓮教也有淵源,等到韓山童死後,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成為明教教主,稱為小明王,寓意彌勒降生,明王出世。此時的朱元璋有能力取而代之,但是為了博得大夥的信任,他沒有這樣做。過了大概十年,朱元璋的羽翼已成。在一次請韓林兒吃飯的時候,朱元璋在酒裡下了迷藥,他把韓林兒放入馬車,讓他的部下廖永忠駕車,朱元璋則率領大隊人馬,大張旗鼓的送到城外,營造了教主要去應天視察的假象。在瓜步江,船意外傾覆,韓林兒溺死江中。從此朱元璋成為了領導人,大多數人都願意追隨他。

朱元璋從皇覺寺出家,但是他從來不避諱自己曾經當過和尚的這件事,他藉助明教打敗了陳友諒,定國號為明,統一了天下。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把明教當為邪教,官府不斷地打壓明教,明教教徒死傷多數,明教從此銷聲匿跡。


無腳鳥d


朱元璋和明教的關係,涉及到劉伯溫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制定“高築牆,廣積糧,緩稱霸”的戰略方針。毛澤東主席諳通古今,對這一方針讚賞有加。並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引深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朱元璋最初投靠郭子興部。郭子興、孫德崖、張士誠、陳友諒都參加劉福通、韓山林領導的紅巾軍起義。紅巾軍用明教、白蓮教號召群眾,深受廣大人民歡迎,反元起義風起雲湧。後來朱元璋伺機自成體系。開始力量弱小,在多種勢力角鬥中左右逢源,在夾縫中謀求生存。最後後形成了三大勢力集團,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分別稱王。為避鋒芒不斷髮展壯大,劉伯溫提出韜光養晦策略,制定“高築牆,廣積糧,緩稱霸”方針。朱元璋以將軍稱謂,尊韓山林的兒子韓林兒為明王。

小明王成了朱元璋,實施緩稱王戰略方針的一步棋子,一張政治招牌。朱元璋曾不顧眾人勸阻,冒險救韓林兒,就是為了這張招牌。他深知明教深入人心。他起家就藉助明教的勢力。以後隨著陳友諒張士誠的覆滅,掃清了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韓林兒這張牌就顯得不重要了,越來越成了累贅。最後設計害死了韓林兒,還讓人看不出蛛絲馬跡,自己順利稱王。

建立明朝後,為了鞏固政權,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打擊剷除明教勢力,,也是治國正確方略。所以在探討朱元璋和明教的關係時,討論朱元璋是否參加明教並不重要。


李育增暱稱古華胥


朱元璋確實和明教有一定的聯繫,但這種聯繫是間接的,並非直接聯繫。眾所周知,朱元璋從紅巾軍中脫穎而出,終成帝王。而紅巾軍起義時,藉助了宗教在貧苦群眾的力量。主要利用的宗教是白蓮教和彌勒教。紅巾軍早期的領袖中彭瑩玉就是藉助了彌勒教的聚合力量。而白蓮教和彌勒教都是一個融合了道教、佛教和摩尼教(明教)部分思想的宗教。從這一點上來看,朱元璋確實與明教有一定的聯繫。

但朱元璋在元末農民大起義中,看到了宗教對於貧民階層的蠱惑力,全面統一中國後,開始對宗教進行了改革和限制以及引導。從改革來講,對於儒、佛、道家的融合積極推進,形成了三教合流的現象。同時對伊斯蘭教予以一定的保留。而對於彌勒教以及白蓮教的組織進行了限制發展甚至用刑罰來處理。洪武元年,就接受了李善長的建議,開始著手。在洪武六年的《大明律》明確規定了對於明教等宗教的限制與處理,使得這些教派成為非法宗教:

“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聖,自號端公、太保、師婆,及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雲眾等會,一應左道異端之術、或隱藏圖像,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所以在金庸等人的小說中,對於明教的一些問題寫的比較有意思。而吳晗則認為明朝的名稱來源與明教,這可能與朱元璋的經歷有關係。


江琯


明教信徒看此路不通,就轉戰到少數民族小國回紇繼續發展,這次迂迴發展的還不錯,被這個小國還認可為國教。後來明教又回唐再次發展,二次回唐發展順利了一段時間,可好景不長唐武宗時期又被收拾了。這次明教被唐武宗收拾的不輕,但還是有一部分實力的,明教此次被收拾後就不明著幹了,就開始偷著暗地裡在民間流傳。後來明教多次被民間農民起義作為造反的旗幟,那時候有拉大旗的傳統,幹什麼也得師出有名吧!


一直到宋元時期,明教基本上已經明確為民間對抗政府的非法組織,後來明教和當時比較火的白蓮教聯姻了,就這樣明教在元末農民起義中也算得上一個重要力量。歷史上草根級的朱元璋開始和白蓮教有點不清不楚的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朱元璋是參加過以明教和白蓮教為基礎的紅巾軍,但是大多認為朱元璋當時並不信奉明教和白蓮教,更多的是利用。後期朱元璋打擊明教和白蓮教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點貓膩。當然更多的是朱元璋對明教和白蓮教這類教派的瞭解,深知這類組織的強悍實力,所以在他成就大業之時也必會將其摧之。


再就是朱元璋成就大業後取國號為“明”,讓人浮想聯翩是不是朱元璋和明教有非常親近的關係。對於朱元璋採用“明”字的說法有很多,但是我感覺不管哪種說法都和明教無關,因為如果當時認可了明教,為什麼還要打擊呢?那不是互相矛盾嗎?如果真要說朱元璋、明朝、明教有關係的話,那麼他們只會在虛構的小說中有關係,比如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


追記歷史


朱元璋投軍前在皇覺寺出家,是一名僧人,和半僧半俗的明教沒有任何關係,且朱元璋自始至終不屬於明教的一員。不過,朱元璋起義以後,利用了明教的影響起事。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和明教的關係,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

明教原為牟尼較,產生於古波斯。唐朝的時候,牟尼教傳入中土,並逐漸借鑑佛教、道教的一些教義,成為一種本土化宗教。由於牟尼教相比佛道兩教更具有反抗性,因此屢次被歷代王朝所禁,後成為一種秘密宗教,宋朝時改名明教。

明教主要在民間傳播,尤其容易吸納貧苦勞眾。元朝的時候,明教和另一個民間秘密宗教白蓮教走向聯合。明教和白蓮教,發展到元朝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一種似佛非佛,似道非道,半僧半俗的民間組織,在民間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兩教相互吸收和影響,在元朝末年的時候逐漸趨於接近。在當時,普通人是很難辨別明教和白蓮教之間的差異的,當然,兩教相近,對於普通人而言也沒有辨清的必要。

元朝末年席捲江淮黃的白蓮教大起義,就借用了明教“明王世出”的口號。元末起義的代表韓山通、劉福通、徐壽輝等人,都是白蓮教人士。從此以後,借用白蓮教的影響起義,成為了各路義軍的首選。當然,這裡的白蓮教其實也包含了明教。因為對於後來的義軍來說,只需要利用白蓮教、明教在民間的基礎起事就可以了,至於是白蓮教還是明教,誰會去進行關心?

朱元璋投靠的郭子興,本是江淮豪強,起義的時候,依附的是北方的劉福通,自然也是利用白蓮教發展壯大。朱元璋投靠郭子興以後,其本質上和郭子興利用白蓮教並沒有什麼不同。

朱元璋勝利以後,定國號為“明”,其實主要是朱元璋出身卑微,而“明”的國號,根本上是為了強調其帝位繼承於小明王韓林兒,是為了強調正統性。正統性這個東西,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但並不能把這個“明”和明教劃上等號,倒是韓林兒的“小明王”之稱,和明教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明朝建立以後,在劉伯溫的建議下,朱元璋正式明令禁止明教和白蓮教的發展。


蘇綻


我們所知道的朱元璋和明教產生瓜葛的著名橋段來自金庸的小說。

對已駕崩幾百年、化身白骨的朱元璋而言,地下有知的他,估計會笑的下巴咔吧咔吧碎落一地。

歷史上的朱元璋到底有沒有加入過明教,與明朝是怎樣的關係,這是個值得推敲與深究的問題。

做為造反起家的成功代表,朱元璋從一無所有的社會底層人士參加造反自救運動,到選擇靠譜隊伍,借力明王現、天下平的宗教蠱惑言詞,一步步達到了人生的巔峰,離不開機遇、貴人、氣運……等玄之又玄的未解之謎。

做為舶來品,明教的誕生、發展、衰落各有因素,在此不一一壘訴。我們來說說朱元璋有沒有被明教影響過,以及他和明教到底有沒有關係。

歷史早已告訴了我們,每一次的民間起義,都是一次有預謀、有組織、有步驟、有領導的綜合事件。尤其在暴政虐民的元朝,民間不滿的聲浪早已凸顯,無非是選擇什麼契機而已。

明教做為反元先鋒,舉出的旗號是明王現、天下平,與白蓮、彌勒二教互為呼應,掀起轟轟烈烈的反元運動,一時應者如潮。此時的朱元璋在加入這場說不清未來的造反運動前,他還在為不餓肚子而苦苦掙扎。

也許是某次的街頭偶遇,他聽到了明教宣講員描述反抗元朝的美好未來,心動了。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反抗大軍中。從這點來看,明教讓他第一次領略了宗教對人的蠱惑力。兩者之間存在因果之緣。

隨著反元事業的做大,跟著郭子儀混未來的朱元璋,越發欽佩宗教的號召力。在郭子儀死後,終有機會統領一軍後,不餓肚子的朱元璋打起了封王稱侯的主意。俗話說得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想讓元朝完蛋的明教與各路反元大軍達成了默契,你們可以打著明王旗號造反,但一切要遵循明教的綱領為核心。

思想上達成一致的各路反元派,各憑本事,攻城掠地搶地盤,忙的不亦樂乎。朱元璋卻嚮明教扛把子傳遞了一個信息:我若奪天下,當以明教之名為國名,我百代不倒,則明教百世長存!

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捆綁,所有成功都是利益均沾的共識。朱元璋抓住了明教渴望為國教的心裡,贏得了資源、人才、宣傳的助力,從眾多競爭者中成功突圍,稱王做祖。

從此意義上說,朱元璋與明教之間談不上合作,不過是利益分享的相互利用關係罷了。


樂羊子說


朱元璋是明教徒

早期明教是外來品,波斯那邊過來的

自北宋末年方七佛還是方六佛,就是那赫赫有名的方臘起義失敗後,明教逐漸和本土的白蓮社、彌勒教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教派,叫白蓮教,在民間很有影響力,一度受到元朝扶持。後來搞了幾次暴動推翻元統治,在元的打擊下從明面轉向了地下傳播,組織也變得四分五裂,有的叫彌勒教,有的叫白蓮教……

到元末時期,有個和尚叫彭玉瑩

倚天屠龍里的那個布袋和尚原型,不過歷史上的彭玉瑩比布袋和尚牛多了,人家是白蓮教精神領袖,一直以推翻元統治為目標四方傳教

大約在1338年前後,彭玉瑩的大弟子周子旺率眾起義了,不過時機不對,起義很快被鎮壓,周子旺被殺,而師傅彭玉瑩逃脫後躲藏在淮西區域(朱元璋老家)繼續傳教搞串聯

時間到了1351年,這一年是元末造反元年,黃河裡挖出了一個石人,背上刻有“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白蓮大佬韓山童率先起義,白蓮大佬徐壽輝跟進起義,白蓮大佬郭子興再跟進起義,還有一些白蓮小弟都爭相起義……

韓山童是名義領袖,號稱明王降世

其他起義軍雖然不服,比如徐壽輝建立個天完政權,但他們腦袋上都紮了一條紅毛巾,統一叫紅巾軍

這朱元璋呢,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員干將

早期朱元璋當和尚,猜測和彭玉瑩早有聯繫,畢竟彭和尚傳教的地方就在朱元璋老家。老朱能在郭子興軍中快速升遷,沒有彭和尚背景,咋可能嘛

後來經過廝殺,各路義軍頭領換代,但明王這個旗還在。老朱當家後,整合了各路義軍,建立王朝定國號時,感覺叫明比較合適

元末明教大約就這麼回事吧,朱元璋和明教關係也大約這麼回事吧


靈石蘊珠寶


首先要定義一下什麼是明教。

按照一般的說法,明教就是摩尼教,是波斯先知摩尼改造了原先的祆教(拜火教、索羅亞斯德教)後產生的宗教。其在波斯本土受到了祆教的迫害,先知摩尼被殺。之後隨著伊斯蘭崛起,也失去了在中東的空間。

但牆內開花牆外香,在外伊朗地區一直到中國這一片,摩尼教很活躍。尤其在中國,因為中國缺乏強有力的宗教組織,而人天生就有對組織性的渴求,於是摩尼教在中國廣泛傳播。基本上哪裡波斯人多,後來那邊就會成為一個摩尼教徒非常多的地區。而波斯人唐朝時候在東南沿海、江淮、西北都非常多,所以這些地區也就成了摩尼教的重鎮。

中國官府自古以來仇恨任何民間組織,只要這個組織有團結力,那麼必然要被官府打擊。太平道如此,佛教如此,摩尼教其實也是如此。在唐朝時期,摩尼教被官府打擊了好多次。到了宋朝時候,已經成了秘密宗教。有了強有力的組織,人們就不會再任由官府予取予奪,在摩尼教秘密傳播的地方,就會發生對抗官府的暴動,方臘起義就是如此。

到了元朝時候,摩尼教已經異化,和白蓮教、彌勒教進行了混合。所以,和朱元璋相關的明教,實際上是摩尼教在秘密傳播的過程中,和白蓮教、彌勒教的混合物。肯定不是金庸老先生說的波斯拜火教。

朱元璋可以肯定的是,他是明教教徒,他的士兵也基本都是。這是他和他的士兵的精神紐帶。所以小明王韓林兒被張士誠圍在安豐時候,雖然劉基等謀士勸他不要去,因為費力不討好,但他堅持必須要去救。因為小明王是明教精神領袖,他的士兵都是教徒,教皇被圍哪能不救?劉基是儒士,無法體會這種宗教感情。

並且朱元璋很可能一開始在教內地位就不低。你看他剛起事就是自己小集團的首領,這個小集團不光是老鄉,也應該就是一個小教團。他本來是個和尚,中間出外化緣做雲遊僧,很可能是這段時間內接觸了明教併成為教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