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屢降清軍,卻為何清廷官員寧死不降?

呂孟謙


都把清廷官員誇成“忠心耿耿、報效朝廷”的典範了,如果大清朝吏治如此清明,太平天國運動還能興起?還能登高一呼就拉起千軍萬馬?太平軍從哪來的?還不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說到底不就是官紳勾結的結果!

先不說他們願不願意投降,就是投降了,太平軍能接受嗎?投降就能活命了?照樣是個死,而且一旦投降了,以大清肯定會追究責任,滿門抄斬是跑不掉的,自己活不下去不說家族也跟著受牽連,敢投降嗎?

跟所謂的信念、名節有個屁的關係。辛亥革命爆發,各地督撫望風易幟,敲掉幾片瓦之後滿清督撫就成了民國的督軍,何曾見過一絲一毫的“名節”、“信念”?

不是不降,是降不了、也不敢降。


老夏說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許多清朝高級官員寧死不降的例子(包括從1840年鴉片戰爭關天培在虎門自殺開始,在歷次反對外來侵略戰爭中就有許多清朝高級官員自殺)。這成了晚清的一大文化現象。

而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清廷官員寧死不降,更多的是一種擔當、一種自責。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謝罪。雖然說勝敗是兵家常事,但付出了慘重的生命代價,導致戰爭局勢惡化,為將者或官員既羞且愧,在他們的道德觀裡只有以死謝罪。

二是保全名節。以清廷對待戰敗將軍或官員的處罰來看,丟官是最輕的處罰,流放是一般常態,讓將軍或官員們難以承受的則是侮辱,而以死謝罪恰恰能挽救戰敗者的聲名氣節。

三是以太平天國對待戰敗被俘的清軍將領或官員的處理來看,點天燈是最常見的手段。為了避免戰敗被俘受到羞辱,大多數清軍將領或官員寧願選擇自殺。


風中禪影


在時人的政治語境中,清廷人員為官,天國人員為匪。

你說,有幾人願意棄官從匪?清廷官員當然不願意投降太平天國。



不僅僅官員是不願意,士紳和普通民眾也大量逃離皖浙蘇,湧入上海,促使上海由一座小縣城成為"東方巴黎"。

而對於太平軍則恰恰相反,投降是升官發財的不二之選。畢竟老話說得好,殺人放火受招安。其實古代造反的,都有這種想法。

你看看宋江、李自成他們,誰不是這種想法。只是有的人打不過政府軍,早早投降受招安(比如宋江)。有的人,打著打著發現政府軍都是渣,於是自立為王(比如黃巢、李自成、張獻忠等)。

唯物主義歷史書上所謂古代的農民起義,其實質通通都是流寇。所謂造反,都是搶錢搶糧甚至搶女人,逼得你一無所有,和他一起去搶其它人。它的流程和套路通通如此,而且往往殘酷性不只如此。私鹽販子黃巢把人肉醃了做軍糧,張獻忠以殺人為樂殺光了成都平原上的人,太平天國高層搞神神鬼鬼那一套、運動十幾年中國人口減少了一個億。


哈密瓜談歷史


讓大壯來回答吧!

都沒說到重點!

太平天國尊崇拜上帝教,和滿清的孔孟之道完全背道而馳,一個信奉孔孟的滿清官員投降到堅決抵制這些而尊崇上帝的太平天國那裡,思想、意識形態完全格格不入好嗎?!

再者,滿清的官員多拖家帶口,親戚哪都有,門生到處是,這一投降,牽扯的人太多了,連累坐牢的肯定不少;太平天國的將領基本都窮苦出身,差不多全家造反,而且多在一支隊伍或者已經被殺光,投降沒後顧之憂!



第三,在意識形態裡,太平天國是“匪”,滿清是“官”,滿清官員還是很要面子的,官向匪投降,面子上實在難堪!


茫茫人海間,有緣來相聚,如果您喜歡,轉發或關注!


大壯筆談


根夲不想在回答任何問題,也不想受邀請,因為我是個直話直說的人,根據歷史事實以史說史,決不妄言,是一決不會說是二或四,說歷史貴在真實,貴在客觀。力求有善記善,有惡記惡,但頭條是受限的,並不是讓人暢所欲言,所以不想言了。現在假話,空話,大話受捧,真話,實話受限,教人能說什麼,什麼也不想說。,,,,,。


孟達1478507127


清朝官員大都有知識,有文化,有閱歷,通過層層選拔……而洪秀全毀宗祠,燒孔廟,殺文人,強制推行把基督教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的拜上帝教……,建立的是天父,天子,天平天國……這些騙人的東西只能愚弄無知的人們……


古齋小生


很多人都回答過了,第一點,官員是官,捉住了沒有利用價值的基本是殺,第二點,官員都自命清高,怎麼甘心為寇,怎麼想下地耕田做農民?那還不如死了算了。第三點,既得利益者怎麼會追隨一幫沒有知識文化的農民,洪秀全不是孫中山,孫中山是個留洋的有見識有地位的革命派,無論對底層的農民對上層官員都有號召力。為什麼清朝要閉關鎖國?愚民方能長治久安,一旦開眼看世界,讓漢人掌握了思想武器,清朝立馬土崩瓦解。


昊霖先生


信仰是關鍵。滿清知識分子深受傳統中華文化薰陶,對拜上帝教外來東西,自然強烈排斥。長毛後期,天京事變。信仰缺失。自然毫無鬥志,降將如潮


我是一個兵9931


一是古代忠君思想的教化,降了就是貳臣逆子二是即使降了也是個死,有可能死的更慘~~~這種概率很大的,與其兩頭不討好,不如一死了子,還能博個忠君的好名聲


暗夜風暴8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清官員戰敗自殺不降裡面有太多的複雜因素了,其中最重要的是為家族著想,另外投降可能也是一死可能還死的更慘,所以自殺更是首選,可保家族,可保名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