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為何商周不算大一統呢?

慈小姐


商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二個王朝,享國達六百年之久,共傳17代31帝。商起初只是一個部落,夏朝為天下共主時他是一方諸侯。商部落的老大傳至,湯王的英明神武奪走了夏後桀的光彩,他為政暴虐,自比為太陽,最終被商湯打敗流放到了南巢,商王朝一下子從土老冒(部落小國)變成了高富帥(天下共主)。

周朝是我們中國古代享國最久的就是王朝,自周武王克殷到周赧王亡國,共傳30代經37王,實際統治時間為791年。周朝八百年江山還有一段演義,據說周文王在渭水之濱得遇姜子牙,用自己所乘的車載子牙,自己親自拉車,走了800步,姜子牙說保他800年江山,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畢竟姜子牙不能活八百年。

周孝王時有一個善於養馬的趙非子被封在秦地作為周朝附庸,這就是秦國的前身,後來的秦君通過不斷的努力,由附庸變成大夫再變成伯爵,後通過秦獻公、孝公變法強國,一躍變成戰國第一強國,秦惠文王時稱王,始皇帝時奮六世之餘烈,滅六國伐匈奴徵百越,一統天下。後來由於二世皇帝寵幸趙高,朝政混亂民不聊生,六國貴族復起滅亡秦朝,其統治時間不過十五年。

周朝統治了中華大地近八百年,西周對諸侯有管控能力,其統治有275年,東周則是天下紛亂;而秦朝統治不過十五年。為什麼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秦朝而不是西周呢?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得分清楚的是“大一統”和“大統一”的概念。

大統一其實主要只得是地域上的統一;大一統則不僅是地域上的統一,更是思想、文化、經濟的統一。

大一統最早出現於《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說的是周文王制正月以統天下,其中“大一統”的意思為“大,重視、尊重;一統,指天下諸侯皆統繫於周天子。”說的當時的大一統只不過是尊王的表現,況且周朝實行分封制度,將領土從諸侯分封到大夫,最後以至於周天子只不過是天下共主而已,管理的地方不過百里,可謂是“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周朝本以分封來嘉獎功臣、鞏固統治,但最後卻反受其害,弄得天下四分五裂,各國都有不同的言語、文字、度量衡和制度,這樣交流起來相當不便,不利於國家的融合和團結,歐洲也就是這樣一直沒有一次完全的統一,小國林立。所以周朝只不過是一個表面統一的王朝罷了!
到了秦始皇時,他四處征伐,使得華夏大地“六王畢,四海一”,李白也曾誇讚秦始皇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這些誇獎都不為過,秦始皇為中國歷史作出的最大貢獻不僅僅是一統六國,還開創性的征伐匈奴和百越,是真正歷史上第一次一統天下,另外秦始皇在華夏大地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度量衡,使得各地人民交流更加方便,生活更加融合,這樣就有了共同的文化,使得華夏民族有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

大一統不僅是地域上的統一,更是思想、文化、經濟的統一。
故說明秦朝才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除了秦朝之外,我國還有十個大一統的王朝,分別為西漢、新、東漢、西晉、隋朝、唐朝、北宋、元朝 、明朝、清朝。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以輕鬆有趣的方法,帶你暢讀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最重要是因為,大一統思想是封建時代的產物,而夏商周都還處於奴隸時代。因此,夏商周都不能稱之為大一統王朝。

這個問題,我們從體制上來看,似乎更好理解。大一統王朝必須形成中央集權的統治形式,擁有一個高度統一的中央政府。而這套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制度,是從秦朝才開始形成的,之後經過歷代的發展,到清朝達到了頂峰(雍正時期軍機處的設立,普遍被認為是中央集權頂峰的標誌)。

而在秦朝以前的夏商周三朝,都不曾出現過。我們以周朝為例,它其實就是一個較為鬆散的邦聯國家。

當時周朝實行的分封制,完全是“分邦建國”的制度。被分封的諸侯國,雖名義上奉周天子為上,但在各自的封國裡,卻又是天子的位置,對封地享有絕對的統治權。然後,諸侯又可在各自封國內再分封卿大夫;如此類推,卿大夫又可在各自的封地內再分封士......層層分封下來,諸侯分封的卿大夫是諸侯的家臣,而不是周天子的臣。

此外,從思想文化的角度來看,夏商周也並非大一統。《漢書·王吉傳》對大一統有這樣的表述:“《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

也就是說,“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形成,是大一統的一個關鍵衡量標準,即思想文化上的統一。

回頭看看春秋時代,當時各諸侯國都已形成了各自的風俗習慣,在《詩經》的《國風》中就收錄了十二個諸侯國相關風俗的詩歌。而遊離於周朝分封制外圍的楚國、巴蜀、吳越等地區,文化差異更大。

及至戰國時代,七雄更是完全成為彼此獨立的國家,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語言、習俗、文字、貨幣,甚至行政制度。如果不是秦始皇一統天下,照戰國時代這種情況發展下去,那麼我們國家很可能和今天的歐洲一樣,邦國林立!

而這種情況,直到秦始皇一統天下,建立秦朝才徹底改變。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推行郡縣制,實現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這為日後歷代大一統王朝奠定了統治基礎。因此,中國的封建時代正是從秦朝開始。

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夏商周,都不是大一統王朝......


這些歷史要讀


這個問題實際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說,讓人更加深刻了解秦朝和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區別。

首先從國家政體來說,夏商周實行聯邦制,亦如今天的英聯邦和美利堅共和國,中央政府對各個諸侯國只有統治權,並沒有直接的治權,正因為如此,諸侯國擁有獨立的軍事政治經濟大權,只需要按時朝貢和履行一些屬國義務。

如果中央政府的命令他們認為不對,是可以不執行的,中央如果想要貫徹落實命令,就會引起和諸侯國紛爭。

而秦朝實行的郡縣制,所有的官員都是中央政府任命的,他們只有治權,不能夠世代相襲,對於中央的命令必須不折不扣執行,否則中央隨時隨地都可以罷免,甚至一道聖旨就可以處死,嚴重的話就可以誅滅九族,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

第二從經濟上來說,秦朝全國統一施行五銖錢,而夏商周三代除了中央通用的貨幣,各國都有自己通用的貨幣,相對來說國家經濟混亂,各國只是上供本國當年一部分的收入,經濟收入,不能自在做任何大的國家工程。而秦朝全國的經濟收入都收回國庫,可以支配大量的收入,可以做大的工程。

同時秦朝統一度量衡,方便了全國經濟交流,而夏商周三代則是不能夠統一的。

第四從思想上來說,秦朝官方思想是法家思想,同漢武帝一樣罷輟百家,獨尊法家。秦朝依法治國,以吏為師。而夏商周三代除了中央主流思想。還有各諸侯國運用不同的思想治國。

第五從中央集權來說,夏商周三代天子只是天下共主,而秦朝是第一次稱皇帝,是天下唯一的帝王,任何人都要服從皇帝。

第六從軍事來說,夏商周三代只是消滅了中央政府的軍事實力,並沒有消滅他們地方諸侯國的勢力。好比夏商周中央是老大,地方是小弟,老大個人能力下降了,並且對小弟很不好,而小弟實力大增,小弟聯合其他小弟消沒老大,然後眾多小弟擁戴這個小弟當老大。而秦朝不但消沒了周朝中央政府,又消沒了諸侯國,天下只有一國。


宋賢褀讀史


這裡所說的大一統,並不單單指領土或某一方面的統一,而是從領土、政治、文化、經濟等社會各個領域來說的。那麼我們分析一下商周和秦朝在這些方面的差距,然後得出確切的結論。

從國土領域及政治掌控來看。

商朝、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或者說商朝與周邊其他部族國家實行的是一種契約附屬關係,比如周文王時期受封於西岐,便在那一帶活動。而且商朝的實際領土控制範圍北到河北、南到江漢流域、東起山東、西至陝西,僅僅侷限於黃河流域,所以當時將其他地區稱為“不毛之地”。商朝國君對於屬國的管轄權力是十分鬆散的,或者說只是表面的稱臣。

↑西周分封體系



到了武王建立西周,大肆分封有功之臣,大大小小的諸侯國有八百多個,周王的實際控制區域也只限於王畿(鎬京)。《周禮》曾記:“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

中央對於地方諸侯的管控非常弱,手握大權的諸侯前期礙於宗法以天子為尊,而經過幾十年、幾百年後,血緣關係變淡,原有的宗法禮儀已經構不成對諸侯的約束。周天子對於他們的政治管轄從根本上已經切斷了,才有了後來的諸侯爭霸、群雄並起。

↑三朝國土與地方管理的對比

秦朝疆域廣大,已經包含了我們現在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一改前世的分封制度,設計郡縣,其地方長官直接聽命於皇帝,實現了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從思想文化方面進行對比。

商朝沒有成形的思想學說,也就是說商朝時期對於國家思想的控制十分鬆散。我們現在所說的商朝文化僅僅只有“殷商文化”這一條,而“殷商文化”只是對於商朝社會的風俗、遺產、生活等方面的統稱。

↑禮樂制度的代表物品:九鼎和編鐘

周朝文化中,前期則是對分封制度約束的工具——禮樂制度(文化)。而後來禮樂制度崩壞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百家爭鳴,各大家紛紛踴躍“發言”,在亂世中求得傳播思想。那個時候的文化是非常雜亂的,可能一個小小的諸侯國中就會同時有儒、道、法等思想文化的集體傳播。

秦國還未統一之初,便確定了以法家思想為正統的基礎,最明顯的就是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以法令治國。統一後,秦始皇更是壓制儒家思想的傳播,焚書坑儒,將以法治國進行到底。

↑百家爭鳴中四大家的代表人物

從經濟方面來談。

商朝是商業發展的社會,“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指的就是當時商人的活動狀況。這裡說一下我國古代之所以重農抑商就是因為商人的流動性太大,國家不好管控。而且商朝的錢幣種類多且雜,貝幣、甲幣皆可流通,這就造成一種現象:鑄幣權不在中央,而且材料易得且工藝簡單,任何人都有製作錢幣的可能。

↑貝幣,刀幣,布幣,秦半兩

周朝沿用貝幣的同時,又出現了刀幣、布幣等新興貨幣,種類也是太多繁多,出現某地區只認其中一種貨幣的情況,經濟交易困難。

秦朝則下令統一流通貨幣,只准使用圓形方孔的半兩銅錢,將之前的貨幣全部收繳禁止流通。

從民族關係來分析。

商周時期,對於周邊少數民族的抵禦並不是多麼積極,經常出現夷人、匈奴入侵邊境村落,實行劫掠的事情,而且大多數不會受到當時統治者的重視。

↑萬里長城

秦朝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修築長城抵禦外辱,南邊統一嶺南百越。從那時起,國人有了真正的民族心理,才建立起了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


所以這些便是秦朝能夠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而商周不能的原因。

手機打字不易,如果您認同辛苦點贊評論關注下,感謝!

土豆夜談


這需要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商周與秦王朝有很多區別。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後自焚而亡。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王朝共傳國君30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

第一,制度方面,商周實行分封制,國內有大大小小的諸侯上百個,諸侯在自己封國內就是“大王”可以任命自己的官員,掌握有軍隊,封國內政治軍事財政大權都在自己手裡。秦朝是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地方實行郡縣制,郡、縣主要官吏由朝廷任免,軍隊,監察工作分開有不同人掌握。

第二,軍事方面,商周是需要作戰用兵的時候,號令諸侯,諸侯帶著自己軍隊來協同天子一起作戰,但是軍隊裡面有很多諸侯屬軍,天子在王朝初期還有權威性,到了後期就召喚不動諸侯們,秦朝軍隊統一由朝廷掌握,每個地方的主將任免權在朝廷手裡,全國邊境和各郡縣軍隊的駐守由朝廷決定。

第三,經濟制度、文字方面,商周諸侯國內使用錢幣不統一,各個諸侯國自己製造錢幣,流通不便,度量衡各個諸侯國之間不統一,各個有自己的標準,同時,車軌不統一,不同諸侯國之間行車不便,秦朝,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車同軌。

第四,統治者權力不同,商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對諸侯國約束力不強,諸侯國對天子是進行定期朝貢,上貢禮品,天子是大王,諸侯是諸侯國內大王。秦朝,皇帝在全國擁有的權力很大,官員等都是聽從皇帝的,軍隊、政治、財政等全國的大權都在皇帝手裡。

歡迎評論交流,關注一下,謝謝


歷史的吻痕


商朝是推行的內外服制度。內服即天子直接管轄的地區,而外服則是天子管轄以外的地區,這些地區存在很多部落,而且自治權非常大,雖然很多地區在名義上是屬於商朝,而實際上只相當於一個附屬國商朝天子在很大程度上無權管轄它,所以商王朝原則上不是大一統國家,而且商朝屬於奴隸社會,與秦朝的封建大一統有很大區別。

到了周朝,周天子實行分封制。大規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所以周天子實際上對諸侯國也沒有控制能力,名義上國家是統一的,實際卻是大大小小的國家林立。

而到了秦朝,秦始皇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了國家。秦始皇行郡縣,集權力。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取代了西周以來的分封制,使得中央對地方有絕對的控制能力,地方沒有軍隊,而且每年的賦稅都是上交給中央,這也就斷絕了地方長官想要獨佔一方的念想。在中央實行中央集權制,也就是皇帝掌握大權,任命百官, 把控軍隊,任何人都不能凌駕於皇權之上。

綜上,只有秦始皇做到了無論是地方還是中央都在非常大甚至是絕對的程度上服從於皇權,而商周天子的權力只侷限於都城所在地,所以不能算是大一統國家。


斧影燭聲


為什麼秦朝是大一統王朝的開創者,而商周則不是呢?!回答這個問題時,大家要知道:無論哪個時代,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控制力都要與這個時代生產力發展和作為"凝聚核心力量"的發展水平相結合!那麼我們就這一問題試著分析一下吧!1,商代的政治特佂是,商族作為王朝的核心,擁有高度的文明、繁榮的經濟(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貨幣~~貝幣)強大的武力、有一整套有效力的社會發展秩序,向四周不斷髮散著強大的影響力!但是由於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達不到可以駕馭周邊部族的水準,所以商代對周邊部族只能實行武力威懾下的“羈靡統治″,就是說,只要那些部族、方國們承認商王的統治地位,那麼商朝就不去幹涉這些部族和方國的內部事務!這當然不是大一統王朝!(不服從者則用武力佂討,商紂大軍正是在遠佂東夷時,才被周國鑽了空子)2,周朝對功臣、宗族進行分封,分封了眾多諸候國來"鎮守四方,屏衛王室″~~這在當時那種奴隸制下的生產力水平下,對那些鞭長莫及的邊遠地區和其它特殊地區,應該算是很符合實際的統治方法了!只要那些諸候國肯服從周天子的號令,並且按時朝貢,盡到自己的義務。那麼周天子也不能違背"禮法"制約而去幹涉各國的內部事務!在周朝初期,作為核心,尚有歧豐之地和洛邑作為影響力的源泉。但待到平王東遷之後,春秋之時周王室益加衰頹,影響力越來越小,地盤也己退縮成一隅之地。到戰國之時,周王室只剩下個"天下共主″的空名號,是形式上的"正統″!其實各個強國根本就不把″周天子”當成一回事兒!試問,這種亂糟糟的統治局面是一個大一統王朝該有的情形嗎?3,秦朝是中國歷史上自開天闢地以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創者!為什麼?首先秦朝時,社會發展已經自奴隸制(以奴隸主與奴隸為特佂)進步到了封建制(以地主與自耕農為特佂)了,社會發展了,物資豐富了,人囗增加了,武力完備了,文化上雖百家爭鳴,但戰國諸強國卻都彼此交融、互相影響!逐漸使戰雲紛飛的戰國諸候們認識到:新的統一或早或晚會到來!這些在秦統一前己經為大一統提供了必要條件!在秦朝統治天下後,統一文字及度量衡以及修道路,掃百越,驅匈奴奪河套,無不是為鞏固統一而努力!最重要的是:秦始皇沒有為了自己的子孫的榮華富貴,而大搞致使天下混亂分裂之源的″分封制”!而是設郡置縣由國家直接掌握從中央到地方的決策權,處置權。而這才是真正的"政令統一,文化統一,經濟統一,軍令統一″的大一統王朝該有的基本特佂!由此也為後代歷屆王朝確立了大一統的標準:1,政治上的一致性。2,軍事上的中央決策權得到貫徹執行。3,經濟上在全國統一的範圍內自由流通。4,文化上有統一的文字。5,思想上使全國具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思想氛圍。使″大一統"成為了主流意識,從而使導致戰亂和人民困苦的分裂再也不得人心!!



北疆同心


商周國家組成為大國統治小國。以下以周為例:周王朝和商王朝統治其他各諸侯國,各諸侯國對周王朝有納貢的禮節,但無上繳稅費的義務!周王朝可以號令各諸侯國出兵發起戰爭,但各諸侯國也可以自己發起戰爭而無需周王朝的許可。周王朝可以冊封各諸侯國君主名號,但各諸侯國自己國內的各級官員認命無需周王朝承認與否,甚至周王朝的罪犯可以成為諸侯國的國相,且這是周王朝無法干預的!

而以上這些在秦朝都被中央集權改變了!各諸侯國改為了郡縣,全國稅制為國家統一的,都必須上繳中央國庫;如需發起戰爭必須由皇帝這個國家最高權利執掌人來同意!且戰爭方式與軍隊統帥皆由其確定;國家各級行政機構負責人也是由中央按照統一標準任命的!

至於車同軌書同文律法刑法一致這都是大一統的根本標誌!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巴蜀湘楚這兩個漢族發源地在商周時期是不被王朝所承認的……


水火相容500


商周是民主國家,秦是專制國家


CCP11258


周王朝好比你爸,生了你們幾十個兄弟,你們各自成家,各自掙錢養自己的老婆。你爸的命令,你樂意就聽,不樂意就隨便應付一下。你甚至可以發展自己的地盤,幹掉你爸,因為你的屬下依賴你才能生存,他們會聽你的。

秦王朝就好比你爸開了一家大公司,你們都是他的員工,他隨時可以開除你們任何人。包括剝奪你們的生命。你沒有機會組織人馬乾掉你爸,大家都是依賴你爸生存。

明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