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從哪些方面看是優秀的人?從世界角度看,康熙優秀嗎?

睡蓮逝水重生


康熙玄燁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十六歲擒鰲拜,可謂少年老成,中年後接連平三藩收臺灣,解決黨爭,擊敗沙俄侵略者,簽訂《尼布楚條約》,三次御駕親征噶爾丹,在政治上表現的成熟令人讚歎。


康熙一朝長達六十一年,佔清朝總時五分之一還多,說康熙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恐怕沒有人會有非議。判斷一個帝王好壞,是否成功當然得評價他的文治武功,康熙最大的成就在於是他一手塑造了清帝國,有清一代,所有的制度(同樣包括問題)都可以追溯到康熙王朝,從康熙之後的歷代帝王都延續著他的軌道繼續前行。

從清“聖祖”的廟號來看,他的子孫後代認同康熙“雖曰守成,實同開創”,其評價極其恰當。借用當年毛主席點評康熙的話,康熙能團結蒙古各部,把新疆牢牢守住,尊崇達賴喇嘛,進兵西藏打敗準噶爾人,維護了西南邊疆的穩定和統一。在東北收復雅克薩,組織抗俄鬥爭,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保證我國在黑龍江流域的利益。康熙王朝在中國西北,西南,東北邊疆的開拓成就,對國家邊疆穩定和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是有重要意義的。


另外一點有必要提到,上下五千年沒有一位帝王能像康熙那樣執著於西學,在外國傳教士的指引下,康熙每天如飢似渴勤奮學習西方數學幾何,哲學天文,曆法炮術,歷時四年完成這些課程,作為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後了。

因此從個人文化素養方面,康熙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學貫中西,有著如此好學刻苦,持之以恆的精神也從側面反映出康熙具備堅強的意志力,對自己慾望的剋制力,組織引導和完成重大事業的能力。不過也因為這一點,就引出下半個問題,如果放眼當時世界,康熙就難免黯然失色。


俄國的彼得大帝有著和康熙相似的經歷,前者十歲登基,權力被其姐姐索菲亞掌控,十七歲時彼得將索菲亞囚禁,他和康熙是同時代人物,逝世前後也只差三年。

不過彼得大帝的氣質屬於開放進取型,為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平民身份遊歷西方造船廠。為了爭取出海口,同瑞典和土耳其掐架幾十年,他的目標是讓俄羅斯民族稱雄歐洲,而在東方,康熙卻於晚年重申海禁閉關鎖國。

兩位帝王更大的區別在於對西方科學文化技術的認知觀念,康熙擅長西學只是純粹個人愛好,這種先進學術走不出紫禁城,轉變不了全民的意識形態,也就不可能和提高生產力發生任何關係。而彼得大帝1724年設立彼得堡科學院,從思想根本上認識科學的興起必將對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彼得大帝作為國家最高統制者認同科學對於強國的重要性,從制度上為科學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此前後,1666年,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支持下,法國創立了“皇家科學院”,1739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成立,這些國家先後分別向近代化邁進,走上世界強國的發展道路。而康熙治下的中國沉醉在“康雍乾盛世”裡,雖表面光鮮但危機四伏而不能自醒,康熙大帝明耶暗耶?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清朝是一個文化復古的王朝。康熙帝有優秀一面,也有很差勁的一面。

以個人魄力和功業來看,康熙帝比不上明成祖!

康熙帝的功業:①平定“三藩造反”,②收復臺灣(是從中國人手中征討搶佔),③征討蒙古“不聽話部落”(沒徹底解決,把難題就給下任皇帝);④治理黃河水道。沒有更多了。

明成祖的功業:①北修紫禁城,遷都北京(故宮賣門票30多年了,10年前的數據:國慶期間一天遊客突破10萬人,那時100元/張,一天單是門票收入1000萬元!故宮是“龍頭”,帶動北京市旅遊業蓬勃發展);②南修武當山(此項在當時不覺很突出,但今天看看湖北武當山當地旅遊業的收入就知道他的偉大);③籌劃組織鄭和七下西洋,影響深遠,在國際航運史上寫下濃重一筆;④開放海禁,改善漁民生活(此舉正與康熙帝相反,清朝是閉關鎖國,只留五口通商);⑤親自帶兵五次北征蒙古,獲勝。

康熙帝是個“內斂,和稀泥的政治家”,這是由於滿族人少、漢族人多的客觀事實所造成!

滿族要在北京坐穩江山,看自身力量是不夠,所以拉攏蒙古族聯盟,一齊壓制漢人!

所以在清朝,只有“滿蒙貴族”一詞,沒有“漢人貴族”的說法。漢人再有才再牛逼,也不會很受重用,連封賞都打折扣!別說前期幾個皇帝了,後期慈禧太后掌權,曾國藩打垮太平軍,攻破南京,位列“同光中興名臣第一”,按功績應該封王!可清廷又整出一條理由“自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人以後,漢人不得封王”的規矩,不封王!

不封王也可以,親王、郡王、公爵、侯爵,按這樣順序排,給曾國藩封公爵是必須的了!比如封個“安國公”?但也不肯封!朝議結果,只封曾國藩一個侯爵:“一等毅勇侯”(侯爵分三等,公爵也是)。這算哪門子“皇恩浩蕩”呀?曾國藩打倒了太平天國一大堆王,他連個公爵都沒撈到!而縱觀同治、光緒兩朝,慈禧太后對曾國藩和李鴻章、左宗棠是十分信任的!給曾國藩“節制五省”軍政財大權!而曾國藩功成之後,連個公爵都不給!相比之下,滿蒙貴族階層出身的公子哥兒,個個都是王子貝勒爺!

所以說,康熙帝治理中國,是抬滿拉蒙打壓漢!就憑這一點,他在中國歷史上就無法稱得上偉大!他處處壓制漢人,漢人還要高呼他“偉大”?說他“優秀”?扯蛋!

康熙帝搶佔臺灣之後,蠻搞笑,曾經有過“放棄臺灣島”的想法,因為臺灣孤懸海外不好管理!更別說開發臺灣了!他也不懂!

清朝的悲哀是“文化復古”,沒有科技發展,更沒有創新的成果!

講講歷史課:明朝末年,袁崇煥鎮守關外寧遠,擋住努爾哈赤的八旗勁旅進攻!

袁崇煥是一介書生改任軍職,憑什麼這麼牛逼?

是袁崇煥在福建做知縣,他很瞭解荷蘭戰船炮火的厲害!

所以,他去東北實地考察寧遠邊防和後金軍隊的實力之後,就有十分自信能守住寧遠城!為啥?他用荷蘭大炮對付後金騎兵!

袁崇煥購進荷蘭大炮(紅夷炮)樣品,馬上在北京仿製,然後拉到寧遠城頭安放。努爾哈赤稱雄東北,戰功彪炳,威名赫赫,但沒用,他率大軍去攻寧遠城,就被紅夷大炮炸死了!

後來皇太極、多爾袞都仿製紅夷大炮(忌諱夷字,改名紅衣大炮),來對付明朝軍隊。

過了將近300年,左宗棠西征,收復新疆。在甘肅一個地方,還發現有李自成留下的一尊大炮,是“開花炮”(金屬炮彈,會爆炸的),左宗棠大為驚奇,感慨!因為林則徐在廣東禁菸防備洋人,關天培修築炮臺,所用大炮都是實心彈(就是石頭炮彈,不會爆炸,只能砸傷敵人)!而要在300年前,明朝末年,袁崇煥和李自成都會使用“開花炮”了!

所謂“開花炮”,是清史對洋炮的稱呼,就是會爆炸炮彈!而清朝在鴉片戰爭年代還使用石頭炮彈!(見1997年麥天樞著《中英鴉片戰爭紀實》全是清朝歷史檔案的記載)

這是康熙帝不重視熱兵器裝備發展的結果!滿清八旗入關,蒙古騎兵南下,把一個泱泱中華大國全佔領了!隨著戰爭結束,太平年代到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時間久了,都忘記以前袁崇煥是用荷蘭大炮炸死努爾哈赤的事了!更別說去繼承發展這種大炮!

這是康熙帝的責任!重視“文治”,壓制武備,抬滿拉蒙打壓漢人,只圖國內安定,老百姓不鬧事不造反,安居樂業一條心聽滿清朝廷的話,就ok了!至於什麼先進武器裝備,那都是“西洋玩意”,中國沒有也沒損失!比如鐘錶,明朝就有西洋鐘錶流入中國了,有哪個清朝皇帝去重視發展鐘錶工業?

清朝初、中期,滿族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的文化與漢人有差距!能讀通四書五經已經很了不起!還有智商去研究西洋大炮?太難為他們了!

據清史記載,康熙帝很有才華,“懂七國語言”,能吟能寫能畫,如何如何!這都是清朝史官恭維之詞。一個呆在皇宮的皇帝,懂什麼七國語言呀,能懂日語或英語就不錯啦!哦,跟幾個西洋傳教士學幾句英語、意大利語,就敢在史書上寫“通七國語言”?胡扯!他要懂“七國語言”幹嘛?他又不出訪西洋各國!他只需要懂滿文、蒙文和初中級漢語言就夠了!做皇帝不用學者專家,只要心狠手辣!看他整的文字獄亂抓人,就知道他“不必懂太多漢語言”!

紫禁城不是滿清皇帝建造的!他是佔了明朝的宮殿當作自己的房子!就憑這一點,還想在世界史上佔一席之地?有個好評?可能嗎!

溥儀為啥去長春做日本人走狗兒皇帝?身為清朝公主的川島芳子為啥去日本認賊作父(日本不斷侵略清朝)做漢奸(她不是漢人)處處傷害中國人?

就是因為清朝王室從來就沒有跟中國漢人是一條心的!他們只高傲地認為:漢人是他們管制的臣奴!漢人拿回北京政權了,中國就沒有他們滿人的份,中國已經不是他們的了!所以溥儀、川島芳子寧願去做日本人走狗、爪牙,而不願做民國政府的高等百姓!

換句話說,歷任清朝皇帝,沒有誰真心給漢人老百姓謀取幸福!

清朝皇帝是抬滿拉蒙打壓漢的政策。而對待漢人,又分等:拉攏士大夫階層,管制漢人百姓。就這麼簡單!還有什麼偉大?二月河小說寫得不錯,可惜不是滿人寫的!

我是以史實論事,康熙帝,乾隆帝都不算“優秀”,當然,在滿族人眼裡,他們很優秀。










大城公


康熙是個十分優秀的帝王,但不是個合格的父親和上司,康熙私心非常重特別是在家庭和民族關係上,康熙在家庭上護犬心太利害才有後來的繼位之爭而且康熙在對待內政方向十分散漫造成貪腐成風,但對貪官只要忠於自己的從不追究讓清朝入坑差點崩潰,又在漢滿之間的文化民俗之爭上力挺滿族從而大興文字獄,讓中華思想被壓制,這是康熙的缺點但人無完人,康熙是實際上統一中華的皇帝,而且把封建帝國最後的輝煌推上頂峰,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只可惜封建帝國的落後不是康熙能改變的,清其實在乾隆時已經滅亡,但康熙是一位傑出君主在中華歷史上入前十沒有爭議的,只能說他沒能在世界轉角的時代讓中國趕上西方,但大帝當之無愧😊


龍天一馬


從世界的角度說,他統治的帝國面積超過一千二百多萬平方公里,他開放五口通商,與世界各國友和往來,他以正義和大無畏的自衛還擊戰重建東亞的地區和平……但是,他老人家雖然學貫中西,卻只是他的個人行為,沒有推行全國,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愛上網的喵喵


優秀,能反壓漢是英雄,復古一路有今天。看治為小是政治,中華共和孫中山。人不復老不在路,有些亂來鬧地翻。


勞動經歷人員內心深處


格局大,視野開,雄心壯,謀略深!千年一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